正文 第12章 李寧 一切皆有可能(1 / 3)

提起李寧,我們總是有太多的話題可說。國人忘不了那個1982年世界杯體操賽上,在7個個人項目中獨得6枚金牌的李寧;也忘不了那個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三金兩銀一銅6枚獎牌的中國單屆奧運會獲得獎牌最多的運動員;更忘不了他1988年的漢城(現名:首爾)失利,2008年的“飛天”。然而,伴隨著李寧的退役,“體操王子”的時代漸去漸遠,昔日在運動場上堅毅果敢的李寧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在商場上奮力拚搏的“商界王子”。從6歲開始練習體操,到26歲退役,李寧在20年的體育生涯中先後摘取十四項世界冠軍,贏得一百多枚金牌。而從1990年李寧有限公司成立,到1995年成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領跑者,再到如今的品牌價值近150億元,李寧在商場上也不斷收獲著累累碩果。

提起李寧,人們自然會想起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而李寧自己的經曆也恰恰是這句廣告詞最好的注釋。不論身在哪裏,不論境遇如何,李寧都在憑著自己那顆冠軍的心,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李寧時代

李寧與體操結緣,可以說是“命中注定”。僅僅6歲,他就憑借良好的體質,開始了自己的體操生涯。最初,他是在自己學校的體操課外小組,那時候體操對他來說是最好玩不過的事情。翻騰這種在大人們看來很危險的動作,他練得最起勁。因為動作規範,耐力好,他也成了老師眼中的“紅人”。正是自己的興趣和老師的肯定,讓他在年少時便對體操情有獨鍾,也為後來的專業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歲時,省體操隊來選拔人才,李寧理所當然地被教練看中。經過4個月的集訓之後,同一批招收的20名小運動員隻留下3個,其中年齡最小的就是李寧。也就是在這一年,李寧離開了家鄉和父母,跟隨體操隊一起轉戰南北。他隻在自己的故鄉——廣西柳州,生活了8個年頭。誰也不曾想到,這個1963年出生,外號“小猴子”的男孩,將來會成為舉世無雙的“體操王子”。

李寧嶄露鋒芒是在1973年,那一年,年僅10歲的他隨體操隊參加了全國少年體操分區比賽。當時的李寧身高隻有1.29米,在眾多體操選手中可以說是“雞立鶴群”,上雙杠時,他得踩著一摞厚厚的墊子才能夠到。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李寧,不僅上場時沒有絲毫的緊張,做完動作後,他還調皮地向觀眾吐舌頭。可就是這個調皮的小不點,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奪得了自由體操冠軍和雙杠的第四名,讓觀眾眼前一亮。

這個年僅10歲的小男孩,可以說是前程無量。可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隨之而來的不是更多的榮耀,而是傷痛。這一年,李寧因為右臂骨折不得不停止訓練整整3年。陸遊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對於體操隊員來說,何嚐不需要“少壯功夫”?10歲到13歲正是男孩子發育的關鍵階段,也是體操隊員訓練的黃金時期,可李寧因為傷病錯過了這一切。訓練場之外的李寧,心急如焚。他總是強迫自己咬著牙訓練,“白天跑到學校抓杠子練懸垂,又紅又腫的手疼痛鑽心。晚上他又忍著淚將肘關節放在桌上使勁壓。在家住了半個月,傷還未好,他便急著要回隊訓練。當時十二三歲的小李寧磨破了嘴皮子,才使梁教練同意他每周訓練部分時間”。

老天似乎在有意和他作對。歸隊後不久,1976年李寧再次負傷,胳膊無法伸直,醫生做出診斷,他以後不能再進行體操訓練了。這一紙宣判,仿佛結束了李寧的體操生涯,可這個倔強的14歲男孩,並沒有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在他看來,自己還小,未來還很漫長,隻要用心,自己就一定能夠康複,就一定能夠重新回到體操隊,繼續完成自己的夢想!在綁了三個月的石膏之後,他又回到了訓練場,靠單臂進行訓練。憑借著堅強的意誌,在醫生的治療下,他的傷奇跡般地痊愈了。

對於任何一位運動員來說,能進入國家隊是他們年少時的最大夢想。進入國家隊,就說明你在這一項目占得一席之地,也意味著從此以後就要向著世界冠軍的目標衝擊,自己的事業又上了一個新台階。讓李寧感到興奮的是,他在17歲的時候,便實現了這一夢想。伴隨著喜悅而來的,則是更大的責任、更加嚴酷的訓練和更大的考驗。

1980年,李寧隨國家隊去莫斯科參加世界體操錦標賽。在適應場地時,不慎將右踝骨嚴重扭傷,腳一著地就痛得鑽心。此時,距離最後的報名期限隻剩48小時,團部最後決定不讓李寧上場。話說得容易,可這意味著什麼李寧比誰都清楚。世界體操錦標賽是和奧運會同等級別的大型賽事,中國男隊的成績正在穩步上升,有望奪取團體第三。此次參賽的6人,各有分工,如果李寧缺賽,就意味著中國隊此行的目標就要落空。

就在報名截止的那天早晨,李寧做出了讓人吃驚的舉動——他當著教練的麵,用受傷的腳做單腿平衡和深蹲,告訴教練自己可以上場。最後,中國體操隊以0.15分的微弱優勢戰勝了民主德國隊,取得了團體賽的第三名。得知了事情真相的國際體操裁判委員會副主席對李寧欽佩不已,稱讚他說:“你的自由體操,世界第一。你的意誌,也是世界第一!”

這就是李寧,一個永不服輸、從不認命的人,一個屢次憑借著自己的頑強毅力和堅定決心創造奇跡的運動員。他的努力和付出,頑強和堅韌,最終為他換來了無上的榮耀。

1982年10月22日,第六屆世界杯體操賽在南斯拉夫克羅地亞共和國首府薩格勒布市舉行。全能比賽中,李寧首先擊敗了其他8個國家的運動員,奪得了男子全能冠軍。隨後,又在單項比賽中奪得了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單杠5個冠軍和雙杠的第三名。在男子全部7個個人項目中,一人獨得6塊金牌,這是世界體操史上的最好成績,也是一個“不可能創造的奇跡”。此一役,讓李寧家喻戶曉,他也成了世界人民心目中的“體操王子”,而這一年,李寧剛剛19歲。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李寧延續了之前的優異表現,取得了自由體操、吊環和鞍馬3枚金牌,跳馬銀牌、男子團體銀牌和全能銅牌,共6枚獎牌。

可以說,談起中國體操,李寧是誰也無法繞過的一座大山,在李寧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說他創造了中國體操的“李寧時代”一點兒也不為過。

◎路在何方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對於李寧來說,同樣適用。20世紀80年代初是李寧的黃金時期,因為他處於一個人生命中最好的青春年華,處於一個運動員的巔峰時期;可80年代末,則是李寧的夢魘期,因為他處在一個中國體操青黃不接的時代,為了國家的榮譽,不得不咬牙堅持。

大多數運動項目都是“青春飯”,體操尤其如此。在中國,女子體操隊員一般過了20歲就要退役,男子體操隊員退役的年齡稍遲。李寧創造了一係列的奇跡,本來應急流勇退,留下一個打不破的神話。可形勢不允許,中國體操隊不允許,在大將缺乏人選、小將還未長成的情況下,隻有讓老將挑大梁。可任何人都無法與自然抗衡,即便曾經勇冠三軍的將領,也有垂垂老矣的一天,更何況體操對運動員體能、柔韌性、協調度的要求都極高。因此,當25歲的李寧再次上場時,他沒能續寫自己的傳奇。

1988年漢城奧運會是李寧的一場噩夢。那個曾經光環圍繞的“體操王子”,在這裏失去了他的榮耀,甚至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罪人”。他敗得如此慘烈,以至於吊環比賽,他的腳掛在了吊環上;跳馬比賽,他一跳坐到了地上。觀眾們還沒緩過神兒來,李寧微微一笑,走下了賽場。

夢想被現實擊碎的中國觀眾,自尊心被這一笑大大挫傷了。曾經的王子,成了他們眼中“吊兒郎當”的“花花公子”,嘲諷、謾罵鋪天蓋地而來,甚至還有人給李寧寄信,在信封裏裝了一根塑料繩扣,說“李寧小夥兒,你不愧是中國的——體操亡子,上吊吧!”引用當時人們的話,就是李寧當時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連跳水運動員高敏當時都因為李寧受到如此大的打擊而質疑自己的運動員道路。

實際上,李寧才是那場失利的最大受害者。他沒能盡到自己的職責,沒能為祖國爭得榮譽,沒能為自己的體育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更成了眾矢之的。一下場,他便和隊友哭成一團……回國下飛機時,獲獎者直奔接待大廳接受鮮花掌聲,而李寧卻一個人走了一條從未走過的灰色通道,那是一條“世態炎涼之道”。

也就在這一年,李寧退役了,一個時代過去了。

離開了賽場,哪裏才是這位落寞的、不被國人理解的運動員的退路?這不僅是李寧的問題,也是所有退役運動員的問題。2006年,媒體曝出曾打破世界紀錄的舉重冠軍鄒春蘭退役後,在長春一家大眾浴池搓澡謀生,夫妻倆住在浴室提供的5平方米的小屋內,生活極其窘迫。因為訓練而耽誤了文化學習,退役之後學曆不高,工作難找,幾乎成了退役運動員共同的問題。李寧雖然不必為此擔憂,但究竟選擇哪條路仍是令他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