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原一平 奮鬥,永無止境(1 / 3)

如果別人向你推薦買保險,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拒絕。許多時候甚至是本能地拒絕那些前來推銷保險的人,無論是通過電話、郵件,還是上門拜訪或其他方式,人們對於保險業務員都感到十分厭煩,這種抗拒心理好像是與生俱來的。這其中的緣由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清,保險業務員工作難度之高,據此可窺一斑。

如果一個人在這樣的難度條件下,可以在15年內業績穩居全國第一,甚至構建自己的“保險帝國”,那麼他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傳奇。

原一平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曾有評論者說:“日本有近百萬的壽險從業人員,其中很多人不知道全日本20家壽險公司總經理的姓名,但沒有一個人不認識原一平。”他創下的連續15年全國業績第一的神話,迄今為止仍無人打破。他為提高保險推銷員的社會地位做出了卓越貢獻,被日本天皇授予“四等旭日小綬勳章”,而當時的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也隻得到了“五等旭日小綬勳章”。

然而,這樣一位成就斐然的“推銷之神”,年幼時卻是人人都頭疼的“蓋世小太保”。到底是怎樣的機緣,才讓他發生如此大的改變?在原一平的成長道路上,又有哪些事情是他不能釋懷的?原一平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在他的人生中,禪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不請自來的職員

“經營之神”原一平功成名就之後,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生活,他隻用了八個字來形容自己——“人人厭惡的小太保”。

1904年,原一平出生於日本長野縣的鄉下。由於家境富裕,他又是家中的老幺,自小便備受父母的寵愛。讓父母沒料到的是,小時候的原一平卻“因脾氣暴躁、調皮搗蛋、叛逆頑劣而惡名昭彰”。

原一平小時候生活的村子裏,有許多人家在山坡上養馬。作為村子裏的頭號大頑童,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些可以隨意捉弄的對象。他帶領著一群手持木棍的小孩,悄悄地溜到馬的屁股後麵,然後用力打下去。馬兒頓時亂作一團,有不少馬甚至失足跌到山穀裏,可是原一平和小夥伴們卻拍手叫好、樂此不疲……

父母的嚴厲管教並沒有改變原一平桀驁不馴的性格。因為他的惡作劇,村民們幾乎對他“恨之入骨”。好不容易等到了上學的年紀,父母特別交代老師對原一平一定要嚴加管教。

上學之後的“小太保”並沒有被老師震懾住,他依舊是調皮搗蛋,讓老師們頭疼不已。有一次,忍無可忍的老師一氣之下狠狠地打了他一頓。小原一平從那之後便對老師懷恨在心,一直尋找報複的機會。幾天之後,他趁老師不注意,用自己的小刀在老師背後刺了一下……原一平刺傷老師的消息在校園內、村子裏不脛而走,他因此成了人人都“敬而遠之”的小痞子。本著“三歲看到老”的古訓,人們在背地裏都說:“原一平是個不可救藥的孩子,將來不知會闖出什麼大禍來呢。”

其實,年幼時的原一平並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小流氓,而隻是一個不懂得如何控製自己暴烈脾氣的孩子。這種暴烈的脾氣隨著年齡的增長並沒有消失,而是轉變為一種永不服輸的毅力,一種“我要證明給你看”的決心。正如他自己在傳記中提到的一樣:“此種暴烈的脾氣就像魔鬼一般糾纏著我,它帶給我許許多多的煩惱與痛苦,使我受盡了折磨。不過,當我把這種壞脾氣轉化為‘永不服輸’的毅力時,它帶我進入另一個嶄新的世界,使我成為日本的‘推銷之神’。”

1926年,原一平已經23歲了,他的頑劣使得他成了家鄉的“名人”。由於聲譽太壞,他隻得背井離鄉一個人去東京闖蕩。不過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他到了東京之後,很快便在日本觀光旅行協會找到一份推銷的工作,並且就在當年被提升為營業部的經理。

這次意外的“升職”讓從小到大飽受非議的原一平既驚喜又擔心。驚喜的是,自己終於得到了一次肯定,年紀輕輕就當上了人人羨慕的經理,這下可以在鄉親們麵前“風光”一下了;擔心的是,自己隻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夥子,公司裏年齡、經驗、能力比自己高的人多得是,領導這樣的任命究竟有什麼用意呢?

雖然身為“高管”,可是原一平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果然,不久之後這家觀光旅行協會的總經理監守自盜,將推銷員所繳納的保證金和會員的會費全部裝入自己的腰包,而後逃之夭夭。旅行協會自然也就倒閉了。

脾氣向來暴躁的原一平在得知自己被騙之後氣憤之極,可是他卻發現自己根本無處發泄自己的怒氣。人去樓空,公司倒閉,他隻能強行把滿腔的怒火壓下去。他把這兩年來的收支加上被總經理所卷走的錢做了一個對照表,雖然在錢財上並無虧損,可是想想白白“浪費”了兩年的寶貴時光,心中還是很懊惱。“如果不能改變事實,就改變你的想法吧!”原一平隻好借此來安慰自己。

怒氣無處發泄時,原一平才發現憤怒其實是吞噬自己的“惡魔”。他必須把自己的憤怒控製在一個水平,或者是引向一個更好的方向,要不然將來真的會闖下“彌天大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原一平開始尋求一種妥善的解決之道。

原一平說:“人生事實上就是一連串的選擇,當一個機會消失後,必定又有一個新的機會出現,如何把握眼前的機會,往往是你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在公司倒閉之後,原一平很快便遇到了一個新的機會——明治保險公司正在招聘推銷員,而把握住這個機會,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進入保險行業,也成為他生命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隻是,他進入的方式比較特殊,他可以算是一個“不請自來的職員”。

1930年3月27日,原一平來到了明治保險公司。當時負責麵試的是高木金次先生——一位剛從美國研習推銷術回國的海歸。麵對身高隻有145厘米、體重隻有52公斤的原一平,高木先生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是失望。雖然當時的推銷員並不要求玉樹臨風、貌似潘安,可是最起碼要在外形上給人以親切感。推銷員隻有不被客戶感到厭煩,才能有繼續推銷的可能,這是基本常識。

“推銷保險的工作太困難了,你不能勝任。”高木金次先生直截了當地說。

聽到這句話,原一平的火爆脾氣又被點燃了,他平生最聽不得別人說“你不行”三個字。如果別人誇獎他,他會很不好意思,靦腆得像個姑娘。可是如果你否定他,他的精神立即就會振奮起來,非要證明給你看不可。

“那麼,進入貴公司到底要做出多少業績呢?”

“每人每個月一萬元。”高木先生冷冷地回答。

“公司裏的每一個人都能推銷到一萬元嗎?”

“那是自然。”

“既然這樣,我也每月推銷那麼多好啦!”原一平故作輕鬆地回答。此時的他,根本沒有意識到一萬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也不知道這項工作的難度有多大。他隻是想當然地認為,既然別人可以做到,那麼我就一定能夠做到!

高木先生沒有再說話,而是抬頭看著天花板,發出“嘿!嘿!嘿!”的一陣怪笑。

這是自原一平踏入社會以來,遭受到的最大恥辱,也是他最為氣憤的一天。他咬緊牙關,暗暗立誓——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把那一陣怪笑送回去,讓高木對自己刮目相看!

當時,明治保險公司並沒有打算錄用原一平,可是不服輸的他不相信高木先生對自己下的“定論”。所以,對於明治公司來說,原一平是一名“不請自來的職員”。他們隻好給原一平一個“見習推銷員”的頭銜。

由於他不是被正式錄取的,所以沒有薪水,甚至連辦公的地方也沒有。原一平接受了這一係列的“不公平待遇”,他從自己家裏搬了一張桌子放到公司。盡管公司沒有為他舉辦歡迎會,可是他一係列“出格”的行為卻讓他成為公司的名人。人人都知道,明治保險公司來了一位不要薪水、自帶辦公用具的職員——原一平。

為了逞一時意氣,原一平死皮賴臉地進入了明治保險公司。盡管他憋了一肚子氣,也憋足了幹勁,可是他卻並不清楚,未來的路上究竟有什麼樣的困難在等待著他。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從進入保險業的那一天起,原一平每天早上麵對鏡子中的自己說:“我就是原一平,原一平是獨一無二的,舉世無雙的。”然後,他信心滿滿、鬥誌昂揚地去“自己的”公司上班。

意念的力量是驚人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再堅強的意念,也抵不過饑餓和困乏的侵襲。中國有一句俗話,叫“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說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年輕時的一件事。

趙匡胤年輕時,在寺廟裏習武。由於身材高大,功夫又好,就經常欺負別人。不僅如此,他的腦子還特別聰明,很多時候明明自己沒有理,可是他總能給自己找出理來。那些被他欺負的人經常是有苦說不出,所以大家見了趙匡胤一般都是能躲則躲。

這一天,趙匡胤從寺廟出來,要趕去涿州投軍,天氣炎熱,饑渴難耐。這時他發現路邊有一塊瓜田,於是二話不說,砸開幾個西瓜就啃了起來。看瓜的老農一看他是個惹不起的家夥,就躲在瓜棚裏不出來。趙匡胤一番海吃之後,便想找個借口,奚落老農一頓,以證明自己不是恃強淩弱。他問老農:“我吃了你的瓜,你看要給你多少錢?”趙匡胤心想:你若是敢多要,我就說你是奸商,坐地起價,然後教訓你一頓。

老農自知惹不起他,可是又不敢不回答他的問題,便說:“隻要一文錢就夠了。”

趙匡胤聽了之後心裏很吃驚,他沒想到老農會這樣回答。他自然明白老農的意思,這是在故意讓著他。這樣一來,趙匡胤也不好意思再玩潑耍奸了。可是他渾身上下摸了一遍,連一文錢都沒有找到,當真是丟人丟大了。無奈之下,趙匡胤把自己的包袱拿了出來,說,我把這個抵押給你,充當我的瓜錢好了。

可是老人說什麼也不敢收下。這時候圍了很多看熱鬧的人,趙匡胤覺得自己無地自容,便躺在地上對老人說:“你打我一頓,就當是還了今天的瓜錢吧。”

雖然趙匡胤後來貴為皇帝,可是當初的一文錢便把他難倒了。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明明是一件很便宜的東西,可是自己帶的錢不夠,當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原一平雖然進入了明治公司,可是沒有薪水的日子並不那麼好過。推銷保險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業績也不會有傭金收入。所以,他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開銷都沒有著落,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段日子的情況真的是“饑寒交迫難度日”。

從1930年開始,在接下來的大約3年時間裏,原一平都過著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他不吃中餐、不坐電車,跑業務都是靠兩條腿,營養不足再加上勞累過度,原本瘦小的他看起來更瘦小了。

為了能讓自己克服吃不起飯、搭不起公車帶來的挫敗感,他把“沒錢吃”改成了“我不吃”,把“沒錢搭”改成了“我不搭”。雖然隻有幾個字的差別,可是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沒錢吃”是一種無奈,而“我不吃”則是一種主動的選擇。“當現實無法改變時,你就要改變自己的想法”。顯然,原一平把這句話運用得恰到好處。

於是,別人吃中餐的時間、搭電車的時間便成了原一平額外的工作時間,這也成為他說服自己不吃中餐、不搭電車的最佳理由。就如魯迅先生“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一樣,原一平把別人吃中餐的時間都用在了推銷保險上。

不僅如此,每當他中午走過餐廳的時候,他總是口裏哼著小曲,麵帶笑容,腳步輕快,好像剛剛享用了一頓最美味的午餐。可實際上,他卻是饑腸轆轆,肚子餓得咕咕叫。

盡管現實生活很艱難、很貧苦,可是他絕不容許自己有一點點“糗”的感覺。他堅信,隻要自己時刻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生活的烏雲一定會散去,如果自己就此自怨自艾,那麼這一輩子就別再想翻身了。他經常一個人麵對著鏡子,扯著嗓門大聲對自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原一平,有超人的毅力和旺盛的鬥誌,所以落魄隻是一時而已,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會成功呀!”而後,他自信滿滿、精神煥發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由於原一平隻能靠借債度日,很快便欠下了房東太太數月的房租,而後被掃地出門,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流浪漢。那幾年,公園就是他的“家”,天為被、地為床,滿天的繁星就是他的燈。他把所有的苦難都當作是在洗熱水澡,隻有被有點發燙的熱水泡過之後,才能感覺到身心的舒暢。原一平覺得,自己在經曆過苦難之後,也會如此。更何況他最擅長的就是苦中作樂,這些苦對他來說本就是一種樂趣——“在想通了之後,我就把所有的困苦與辛酸當作洗熱水澡一般,把全身浸泡在困苦與辛酸裏,然後丹田使力,哼出愉快的小曲,化阻力為助力。這麼做的結果是,那些困苦與辛酸的事情非但不會打擊你,反過頭來會帶給你無比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