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喬布斯 蘋果與禪(1 / 3)

隨著iphone和ipad的市場走俏,喬布斯迎來了人生最大的輝煌。這兩件產品不僅成為全世界年輕人的寵兒,更讓它們的創造者喬布斯聲名大振。然而,這也是喬布斯生命中最後的輝煌,2011年10月5日,喬布斯溘然長逝,引發人們無限的唏噓。一時間,紀念喬布斯的文章、活動層出不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喬布斯的佛教情結。

每一個有機會接觸蘋果產品的人都會為喬布斯的設計理念所深深震撼。整齊劃一的黑色外殼,沒有任何商標和文字說明,開機畫麵也隻是一個蘋果出現在單一顏色的顯示屏上,簡約自然到了極致。“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思想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便是禪宗的信仰帶給喬布斯的最好的禮物,正是憑借著這些獨特的、東方式的美學視角和哲學觀念,喬布斯才贏得了其人生之中最輝煌的成功。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喬布斯的這句名言,激勵了無數的青年人為夢想而奮鬥。喬布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喬布斯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各種先進的技術、專利和設備,還有不斷超越自己,甚至超越死亡的精神,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為改變世界而活的精神。即使有一天,喬布斯的技術離我們的生活遠去,喬布斯的靈魂也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被遺棄,被選擇

喬布斯前半生的命運可謂曲折坎坷。1955年2月24日,喬布斯出生於美國舊金山。他的母親是一名年輕未婚的在校學生,喬布斯出生不久,沒有養育能力的母親便將他交給了保羅夫婦撫養。

對於自己被領養的這件事,史蒂夫·喬布斯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了。

“我的父母在這件事情上對我很坦率。”喬布斯常回憶說。在他六七歲的時候,他和一個小女孩坐在自家門前的草地上聊天,無意中他提起了自己的這段經曆。“這是不是說明你的親生父母不要你了?”小女孩無心的問話深深地刺痛了小喬布斯的心。後來,喬布斯回憶起這段經曆時說,那時他的心情就好像是被閃電擊中了一樣。一回到家,喬布斯便放聲大哭起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還有什麼比得知自己被親生父母拋棄更痛苦的事呢?慈愛的保羅夫婦為小喬布斯解開了這個心結,他們把喬布斯喊到身邊,鄭重其事地對他說:“不是這樣的,孩子,你要理解這件事情。”父親保羅望著他的雙眼,一字一頓地強調:“我們是專門挑得你。”

對於當時的喬布斯來講,這是一個特別的體驗。被親生父母所遺棄,而後又被養父母所選擇。許多人都相信一出生就遭到拋棄的事實。這樣的經曆影響了喬布斯的一生,在喬布斯的心中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傷口。這些傷口決定了他在之後的人生中對於自己所製造出的每一樣東西都要完全掌控的那種強烈欲望。

對於這些猜測,喬布斯則說:“有些人認為,因為我被父母拋棄過,所以我非常努力地工作以求出人頭地,這樣我的父母就會悔不該當初曾經所做出的決定,但這簡直太荒謬了。當我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這件事的時候,這或許能讓我感覺到更加獨立,但我從未感覺我被拋棄過。我一直都感覺自己很特別,我的父母讓我覺得自己很特別。”

每當有人稱保羅夫婦是他的“養父母”或者暗示他們不是他的“親生父母”時,他就會異常憤怒。“他們百分之一千是我的父母。”喬布斯總是這樣說。可見,正是保羅夫婦的一席話成就了喬布斯,讓他從一個自卑的棄兒變成一個被選擇的幸運兒。是他們給了喬布斯一個溫暖的童年,也是他們給了喬布斯創造輝煌事業的最初的自信。

小時候喬布斯並不是一個好學生,而是那種調皮搗蛋的“壞孩子”。他性格獨立、喜歡吹牛,和老師對著幹,因此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被趕出教室。在上學的最初幾年,他總是會給家裏惹這樣或那樣的麻煩。很快,保羅夫婦發現,無論是從天性上還是從所接受的教育上,喬布斯都不是一個願意接受權威的孩子。對此,喬布斯自己也說:“我遭遇的是自己從未遇到過的另一種形式的權威,而且我不喜歡。他們幾乎都要製伏我了。差一點兒他們就把我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趕走了。”在喬布斯看來,學校沒有激發起他對學習的興趣,而是強迫他去背一些沒用的東西。就在那時,喬布斯開始展現出自己性格的多麵性:敏感又遲鈍,易怒又超然。這些脾性一直伴隨著他的一生。

喬布斯就讀的學校——蒙塔·洛馬小學在他家四條街之外,是由20世紀50年代的一群低矮建築組成的。在那裏,喬布斯靠惡作劇來打發自己的童年時光。喬布斯有個叫裏克·費倫蒂諾的好朋友,他們常常在一起調皮搗蛋。有時他們會製作小海報,在上麵寫上“帶寵物上學日”,引起教室裏一片混亂;有時他們騙到了幾個孩子的自行車鎖密碼,然後跑去將這些鎖從車上拿下來換到其他車上,那些被換了鎖的孩子往往要挨到很晚才能回家。

喬布斯的種種行為令校方忍無可忍,在他上3年級之前,就被老師送回家3次。他的父親保羅從未因此而懲罰他,他平靜而有力地向校方闡明:“這不是他的錯。如果你提不起他的興趣,那是你的錯。”

就在喬布斯被校方當作一名“問題兒童”來對待的時候,他“生命中的聖人之一”——老師伊莫金·希爾出現了。希爾認真地研究了喬布斯幾個星期的表現,意識到喬布斯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生,而對付他的關鍵就是“收買”他。一天放學後,希爾交給喬布斯一個寫滿了數學題的練習本,並承諾說如果他將這些習題解出來同時保證大多數正確的話,就會給他一隻超大的棒棒糖,外加五美元。喬布斯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做完了手裏所有的練習題。就這樣,幾個月下來,喬布斯便不再需要什麼獎勵了,他已經對希爾夫人充滿了敬意。

除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之外,希爾夫人還為喬布斯弄到了一些小工具來滿足他的好奇心。在希爾夫人那裏,喬布斯學到了比在其他老師那裏多得多的知識。喬布斯曾經在一次采訪中鄭重其事地說:“希爾太太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一生。”

在喬布斯4年級的時候,他順利地通過了希爾夫人的測試。學校允許他連跳兩級,而他的父母卻明智地決定讓他隻跳一級。於是,喬布斯這個有些不合群的孩子來到了一個新環境——克裏滕登中學。

在這個新環境裏,喬布斯常常受欺負,他多次向父母提出轉學的要求。最終,保羅夫婦答應了兒子的要求,舉家搬到三英裏以外的南洛斯阿爾托斯。

在那裏,保羅夫婦大部分周日都會帶喬布斯去教堂。一次,喬布斯手裏拿著一本上麵印有一對饑餓兒童的雜誌,向牧師質問道:“如果我想舉起我的手指頭,上帝在我舉之前就知道我要舉哪一根嗎?”

牧師回答說:“是的,上帝無所不知。”

這時,小喬布斯指著雜誌封麵上的那張照片問道:“那麼,上帝知道這些嗎?他知道這些孩子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嗎?”

牧師回答:“史蒂夫,我知道你不明白,但是,是的,上帝知道這一切。”這件事之後沒多久,喬布斯便宣布不想再崇敬這樣一位上帝了。他再也沒有去過教堂,而是將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並實踐佛教禪宗的教義上。多年後,當他反思自己的信仰時,他說:“當基督教太過基於信仰,而忽略了以耶穌的方式生活或者從耶穌的角度去看世界,它的精髓就消失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喬布斯不再隱藏自己對權威的厭惡,他的性格也逐漸變得古怪、頑固、叛逆。在他15歲那年,他甚至開始吸食大麻及迷幻類的藥物。這些習慣的養成,可以說與他幼年時代被父母遺棄的經曆是分不開的。然而也正是這樣的一段童年經曆,加上開明的養父母和因材施教的希爾夫人,為喬布斯日後在商業世界中的奇智和遠見奠定了基礎。

◎東方文化的巡禮者

喬布斯學禪的入門讀物是日本禪師鈴木俊隆用英文寫的《禪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追源溯流,鈴木俊隆算是禪宗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傳人。1959年,鈴木俊隆禪師抵達美國,憑著六祖“人雖有南北,佛性無南北”一句話,立誌教授全無佛學根基的美國人修習禪道,以弘揚佛法。《禪者的初心》就是鈴木俊隆禪師為那些對佛學一竅不通的美國人寫的英文入門讀物。

在一個80%的人口都信仰基督教的國度,宣揚佛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鈴木俊隆禪師自有一套通俗易懂的教學法。有一次,一個美國學生問鈴木俊隆禪師,為什麼日本人的茶杯做得這麼纖細精致,很容易被大大咧咧的美國人不小心打碎。鈴木俊隆禪師回答說:“不是它們做得太纖細,而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掌握它。你必須依照情境來調整自己,而不是要環境來配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