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3 / 3)

開了一個好頭,家居店的生意很快走上了正軌。後來劉孜分析,來店裏的客人分為兩類,一種是這個品牌一直以來的忠實擁躉,“但這是很小的一群人”。而絕大多數的客人則未必迷戀於這個牌子,“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點——熱愛生活,喜歡有意思的生活方式。”這一部分人是劉孜所著力開發的客戶群——“我現在在想我們應該建立自己的陣地,比如網站之類。把我在世界各地看到的好的設計,或是我自己對設計的理解、理念,對生活的感受放在上麵,和大家去交流。這樣的話,我們居住的環境會越來越好,每個人的情緒也是愉悅的。”

劉孜對於家居設計有著超凡的領悟力,她以“提拉米蘇”風格的家居設計,頻頻登上家居雜誌,值得一提的是,劉孜不僅是《ELLE家居廊》迄今為止專訪過的唯一一位中國明星,還擊敗眾多專業入圍者,一舉拿下了2008年《時尚家居》的“最具品位”獎,成為8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非專業人士。

憑借對設計的領悟和潛心鑽研,劉孜於2008年10月在燕莎商圈創辦名為“空享”的設計工作室,“空間裏的享樂分子”是劉孜曾用過的書名,取其精華,便是“空享”這一名字的由來。“空享”由劉孜和一個建築師合夥,對方側重建築,而她自己則偏重裝飾。雖然主業是為開發商一級的客戶提供設計,但對家居店的客人,他們也會給出一些建議。“開家居店也是一個平台和載體,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設計的美感。”

成立工作室之前,演藝圈內的人提到劉孜,還有一個稱呼,叫“裝修狂人”。裝修,這種在別人看來跟蛻皮差不多的活動,對於劉孜,卻像是一針興奮劑。2000年她第一次買了140平米的房子,並且花15天時間獨自完成裝修後,這個稱呼就叫開了,此後朋友們遇到裝修、買家具這種事情,都要聽聽她的意見。還時常接到電話,“我現在在那個家具店呢,你說那沙發值得買嗎?會不會打折?我能不能報你的名字?”

與眾多明星開店有所不同的是,劉孜對於工作室是親曆親為,對於員工的培訓更是親自操刀。從店內的香味,到背景音樂,從宣傳單上的錯別字到顧客閱讀後書的歸位,劉孜做事總是事必躬親。用劉孜的話說:“空享”就像是我的孩子,投入一切,都無怨無悔。

當被問及對於設計師和演員這兩個身份,更偏愛哪個,劉孜笑言自己現在一年隻拍兩部戲,非常有選擇,重質不重量。“如果是演員,你的重心基本是確定的,而家居、設計可能更給我生活的感覺,不僅是我喜歡的,也是我表演的養分。”她承認對於空間設計“有癮”,總是有很多想法,想去實現,而她現有的生活空間裏已經放不下這些創意,所以分給客戶。“我們眼中沒有客戶,隻有樂於分享設計心得、希望提升生活品位的朋友。”

對於未來,劉孜並沒有給自己的經商事業定多麼高的目標,“做生意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每天把自己的精力花在賺了多少錢上麵,那樣活得很累。經商不是我的目的,是一個途徑,目的是讓我更簡單地生活。”

她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一份淺淡的從容與平和,亦如她所喜歡的設計風格,是簡單而樸素的。“譬如日本的安藤忠雄那樣的設計師,他們的設計在這個浮躁的環境中顯示出了自己的本真。”劉孜又回憶起了在巴塞羅那的午後,“你的氣場被美妙的音樂和精巧的建築所籠罩,每個人都會沉浸其中,到那裏能感受到美,感受到震撼,這才是永恒的。”

如今設計帶來的樂趣漸漸讓劉孜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她充分地享受著這份滿足感的同時也在等待著自己真正心儀的劇本,然後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辛勤經營自己的設計夢想中去。就像劉孜在博客裏寫得一樣:“我隻是用拍那些沒營養的片子的時間,還有在MSN上抱怨的時間,來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