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2 / 3)

劉孜第一次結識Kartell是在8年前,在閨蜜從英國帶回的一本家居雜誌上,Kartell新奇的設計構思,鮮豔通透的色彩,瞬間勾起了她的極大興趣。從那時開始,劉孜就夢想著擁有一把Kartell的椅子擺在客廳的正中央。

不單單是出於感性的喜歡,最終選擇Kartell作為夢想的起點,劉孜是有充分的理由:“我相中的還是Kartell的品牌曆史,因為自己也成立了工作室,所以這次合作是一次試金石,從中學習一些經營理念和方式,並整合一些資源,為今後推出自己的品牌打基矗”

“雖然對Kartell情有獨鍾,但這個事情對當時的我來說似乎有些遙不可及,需要充分的專業背景和經驗,我並沒有這方麵的優勢。”但她覺得,“人與人之間是可以通過溝通去解決的,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背景和身份。”她甚至想到了用拍攝一部紀錄片的方式向Kartell意大利總部展示她在燕莎商圈“官舍”的店麵選址。“他們說從來沒有一個代理商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去和他們談判的。”經過了半年的溝通,她終於如願以償地拿到了代理權。

“以前總覺得自己老是在空想,但隻要你敢想、敢做,沒準哪一天,命運就會青睞你,實現你的願望。”在演藝和家居設計領域跨界而行,“兩方麵我都能走得從容一些,而不會隻依附於某一個行業。”她不喜歡被標簽化的生活,有一次參加一個活動,有人告訴她,說劉孜你不要把自己打扮得跟明星一樣,因為來的都是設計行業內的人士。“我覺得很奇怪,在你眼中我是一個明星也行,是一個設計師或老板也沒有關係,但我就是我,我穿的就是我自己喜歡的。我不喜歡被標簽化。”

投身商海對於劉孜來說是找到了生活的另一個出口,“開店對我來說就是修心,可以跟不同的客人去交流,能有更多的機會和理由‘走’出去。在選自己喜歡的戲的時候,也更沉得住氣。”以前每年春節過去後劉孜都一定會去拍戲的,但現在她顯然有了更多的選擇。“到意大利,到西班牙去看很多好的設計。”

心思細膩的劉孜在營銷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我們會不斷引進新款貨品,注入新鮮血液,希望帶給大家更寬廣的選擇空間。並且我們將逐漸引入會員積分製,還會在網上開辦會員俱樂部,讓所有喜歡Kartell的人們尋求和分享品味生活的共鳴。”

生活設計師

劉孜很善於描繪她頭腦裏所夢想的境界:“我喜歡慢調電影,在那些片子常會有這樣的場景——女主人在店裏招待不同身份的客人,他們聽著音樂,慢慢喝著咖啡,在那一刻他們都愛上了那個環境,成為了朋友。”她喜歡這樣寧靜而安詳地享受生活的感覺,“當時也是緣於這樣的理想,所以開了這家家居店。其實所謂生意,很多人想把它做成規模的,或者說很大的事情。但對我來說,這不是生意,而是生活。經商賺錢是一個方麵,但更多的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

有來家居店的客人和劉孜聊天,說你為什麼不去開發新的城市,開更多的店,把自己的生意做大?“我說我想的是怎麼把這個店做好。”劉孜每半個月就會換一次店裏的陳設,並且在店裏做一些關於設計的展覽。“這些事情看似很小,但卻能讓客人感受到店裏不同的氣氛和我們的誠意。”

家居店的第一個客人是一個鋼琴家。“他剛開始買了幾件東西,後來我們到他家裏給他搭配。他覺得效果非常好,一下就要了很多。”而讓劉孜尤其感動的是這位鋼琴家之前已經買了一個沙發了,“但當他看見我們的一款沙發後,一眼就喜歡上了。後來他去了國外演出,打電話給我們,說希望回國後第一眼就能看到我們的那款沙發。”半個月後,這位鋼琴家得償所願。而在另一邊,劉孜也非常興奮,這對於她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在她的家居店開業之前,曾經有人告誡她說在金融危機的時候開店並不是個合適的時機。雖然最後她沒有因此卻步,但心裏還是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