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 凡八條
子曰:“婦人,伏於人也。是故無專製之義,有三從之道。在家從父,適人從夫,夫死從子,無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閨門,事在饋食之間而已矣。是故女及笄乎閨門之內,不百裏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知而後動,可驗而後言。晝不遊庭,夜行以火,無火則止。所以正婦德也。”
《益智書》雲:“女有四德之譽。一曰婦德,二曰婦容,三曰婦言,四曰婦工也。婦德者,不必才明絕異;婦容者,不必顏色美麗;婦言者,不必辨口利詞;婦工者,不必伎巧過人也。其婦德者,清貞廉節,守分整齊,行止有恥,動靜有法,此為婦德也。婦言者,擇辭而說,不說非語,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此為婦言也。婦容者,洗浣塵垢,衣服鮮潔,沐浴及時,一身無穢,此為婦容也。婦工者,專勤紡織,勿好暈酒,供其甘旨,以奉賓客,此為婦工也。此四德者,婦人之大德也。為之甚易,務在於正。依此而行,是為婦節也。”
太公曰:“婦人之禮,語必細輕,行必緩步,止則斂容,動則(足羊)(足且)。耳無餘聽,且無餘視。出無諂容,廢飾裙褶,不窺不觀牖戶。早起夜眠,莫憚勞苦。戰戰兢兢,常憂玷辱。”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賢婦和六親,佞(ning四聲)婦破六親。
或問:“孀婦於禮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是己失節也。”又問:“或有孀婦,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隻是後世怕饑寒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列女傳》曰:“古者婦人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智過人矣。”
附:新刻前賢切要明心寶鑒
讀書千遍,其義自現。
學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
嚴師出弟子,嚴母出巧女。
不打不成人,打了做官人。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惜錢不教子,說短莫從師。
擇師教子,擇婿嫁女。
惡求千貫易,善化一文難。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若要小兒安,無過不饑寒。
寧做大家狗,休討小家人。小家做事慌張,大家做事尋常。
父母養其身,朋友長其誌。
種田靠土,養子靠母。
家有千貫,不如朝進一文。
龍生龍子,虎生豹兒。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歹者是吾師。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簷前水,點點滴滴不差移。
狼行千裏吃肉,狗行千裏吃骨。
雞兒不吃無功之食,羔羊乃有跪乳之恩。
《詩》雲:“子曰:卿牢事不出,籬牢火不入。”
從交休說真言語,異日無情道是非。
桑條從小紐,長大紐不曲。
寧向好人相罵,休對惡人說話。
人不受千言,木不受萬斧。
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
小心為人之本,剛強惹禍之根。
寧可胡吃,不可胡說。
一雙伶俐眼,都是是非唇。
十分心機使七分,留下三分與子孫。
山上有地須天種,衙門無事莫去行。
兩懶夾一勤,和勤一下懶。兩勤夾一懶,和懶一下勤。
勸君莫睡日頭紅,蚤起三朝當一工。若還全家都蚤起,免得求人落下風。
千般滋味不如吃鹽,富貴榮華不如種田。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先。
經紀道路眼前花,鋤頭落地是莊家。走盡天涯並海角,隻有鋤頭不悮(悮:即“誤”。)人。
除了心頭火,何用佛前燈。口內摩訶娑,船裏蛆喳上。
布得春風有夏雨,冬來寒冷禮義生。
人情布的,冤家結的。
行須緩步,語要低聲。
學成文武藝,方作帝王臣。
聚少成多,滴水成河。
一緣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
千金易得,好話難求。
學到知羞處,原是藝不精。
逢惡莫怕,遇善莫欺。
人無兩不是,車無坐倒地。
窮漢養嬌子,富漢得奴使。
文官坐處筆硯,武官坐處弓箭。
不是秀才莫看書,不是屠行莫殺豬。不是船家手,休要弄篙竿。
天黃有雪,人黃有病。
文官把筆安天下,武將提刀定太平。
乖漢做媒,癡漢做保。
差之毫厘,失之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