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戒性篇(1 / 1)

第八 凡十五條

《景行錄》雲:“人性如水。水一傾則不可複,性一縱則不可反。製水者必以堤防,製性者必以禮法。”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臨機與對鏡,妙在先見明。佛語在無諍,儒書貴無爭。好條快活路,世上少人行。忍是心之寶,不忍身之殃。舌柔常在口,齒折隻為剛。思量這忍字,好個快活方。片時不能忍,煩惱日月長。愚濁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焰,隻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究竟終成空。

子張欲行,辭於夫子:“願賜一言為修身之美。”夫子曰:“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子張曰:“何為忍之?”夫子曰:“天子忍之國無害,諸侯忍之成其大,官吏忍之進其位,兄弟忍之家豪富,夫婦忍之終其世,朋友忍之名不廢,自身忍之無禍患。”子張曰:“不忍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失其國校正本及重刊本作“國空虛”。,諸侯不忍喪其軀,官吏不忍刑罰誅,兄弟不忍各分居,夫妻不忍令子孤,朋友不忍情意疏,自身不忍患不除。”子張曰:“善哉!善哉!難忍難忍!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忍耐在。

《景行錄》雲:“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張敬夫曰:“小勇者,血氣之怒也。大勇者,禮義之怒也。血氣之怒不可有,禮義之怒不可無。知此,則可以見性情之正而識天理人欲之分矣。”

惡人罵善人,善人總不對。善人若還罵,彼此無智慧。不對心清涼,罵者口熱沸。正如人唾天,還從己身墜。我若被人罵,佯聾不分說。譬如火燒空,不救自然滅。嗔火亦如是,有物遭他,我心等虛空,聽你翻唇舌。

老子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凡事留人情,後來好相見。

或問晦庵曰:“如何是命?”先生曰:“性是也。凡性格不通不近人情者,薄命之士也。”

先儒曰:“為人所不能為,方稱奇男子。忍人所不能忍,乃是大丈夫。”

柔弱護身之本,剛強惹禍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