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懷孕打胎、青澀暗戀,今天你分手明天我和你在一起,什麼勾心鬥角,和老師校長鬥智鬥勇,和教導主任對著幹——誰上學時候是這樣的啊?逃課打架的看著牛逼,家長來學校一頓大皮鞋大皮帶,不也個個抽得嗷嗷的?

唯一出彩一點的校園霸淩題材,不敢把鏡頭對焦真正的受害者群體,主角男帥女美,穿得幹幹淨淨,學習成績前五前十,就這樣的人你跟我說遭受校園霸淩?不知道的以為校方腦子被驢踢了。懸浮得很。

過度充盈的荷爾蒙,錯位的故事情節,是我國電影近些年對青少年刻畫的主旋律。

從06年的《武林盟》起,至今已有十年了。再也沒有像貝小墨一樣鮮活生動的青少年角色了。

當然,從劇方片方的角度出發,我也可以理解這種設計。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終究都是給觀眾看的。一部片子,拍完上課拍下課,拍完寫作業拍考試,上床睡覺前不和女朋友打電話而是和三角函數約會。被校園霸淩的主角一出場,是個齙牙妹或者把屏幕堆滿的土肥圓,在大熒幕上晃蕩倆小時——這玩意兒拍出來誰看?

我為什麼說《啞婆》彌補了這片空白?

它在電影中呈現了一種殘酷的真實。青春是什麼樣的?當你沒有家世背景,沒有生來的光環時,你的青春是什麼樣的?

灰頭土臉,奮力掙紮,每一秒都充滿妥協與將就。生活瑣碎得讓人煩膩,家庭的拖累讓人窒息。沒有青春的張揚,隻有過早磨練出來的疲憊、虛偽和圓滑。

關越出場的鏡頭中,學習的畫麵占了大部分。全片中,她展露出真心的鏡頭,不超過三個。從未有作品花費如此大的篇幅,刻畫一個如此“平”的青少年角色。

我從網上得知飾演關越的那位演員今年已經20歲了,但飾演十幾歲的關越,卻絲毫沒有違和感。不是因為她的臉多麼年輕,而是因為十幾歲的關越,已經老了。

青春是一座山,但有些人的山,早已被現實的灰塵填平。

之前在另一個回答裏看到有位仁兄說關越是主角,我是不讚同的。這樣的角色,隻能是配角。】

1030人讚同了該回答-

【套用一位暢銷書作家的話。他之前說,“每個華國知識分子心中,都住著一個金隅。”這話我也能說。

“每個華國青少年心中,都住著一個關越。”】

類似的討論數不勝數。除了對電影內核的探討外,演員的演技,也成了討論的焦點之一。

齊鳴老師是老戲骨了,雖然演得極好,但觀眾並未有多麼驚訝。倒是商葉初的演技,給了人不少的驚喜。

小越的形象與商葉初過往的角色大相徑庭,因此也就給了觀眾更大的衝擊感。

#葉初哭戲爆發力#

#葉初為什麼燒柴#

#葉初少年感#

季君陶的大營銷頗有奇效,雖然沒有如願以償地算計到魏宣,至少如願以償地助長了《啞婆》的票房。

在連續兩日的票房逆跌之後,各大院線有意識地增加了《啞婆》的排片。終於,在國慶假期的倒數第二日,《啞婆》的單日票房,突破了一千萬。

這個數據對於商業片而言是小撲,對於文藝片而言,卻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青憑娛樂收回了投資成本,小小地充實了一下金庫。

網絡上對於《啞婆》討論的聲量也大了起來。明明隻有兩千萬票房,卻舞出了二十億票房的架勢。各種二創、解讀層出不窮。連一個驢車輪子似乎都承載著隱喻。有些過度解讀的程度,連簡曉君這個原作者和古文華這個導演,看了都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