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妙趣對聯(15)(3 / 3)

■東坡戲小妹

蘇東坡邀友人黃庭堅來家做客,蘇小妹見東坡出門相迎,出個上聯戲謔他。

阿兄門外邀雙月;

“雙月”是個“朋”字,“邀雙月”即“邀朋”。東坡回頭一看,恰見小妹坐在窗邊捉虱子,便笑而應道:

小妹窗前捉半風。

“風”是‘風”的繁寫,“風”字去了左邊一撇,便成了“虱”字。這副趣聯,後來被人們傳為笑談。

■才子拜匠仆為師

清代才子李調元能詩善文,才華橫溢。一次,他同夫人一起對對子,對好以後,丫環說:“夫人出得好,老爺對得妙,何不用羊毫筆寫在紅綾紙上。”於是夫人又出一上聯讓李調元對:

羊毫筆寫紅綾紙;

李調元想了半天,竟對不上來,這位才子被難住了。第二天,李調元聽見丫環、匠仆們在一起談論這件事,他們個個都對出了下聯。

丫環對的是:

鹿角叉晾紫羅裙。

廚子對的是:

牛鼻索捆青杠柴。

轎夫對的是:

虎頭靴套麻草鞋。

書童也脫口而出:

木扁擔挑黑書箱。

李調元聽在耳裏,愧在心裏。他猛然悟出一個道理:詩發於情,文出於理,對子生於感觸。匠仆們之所以都能對得上,是由於他們熟悉生活。想到這裏,這位頗負盛名的才子便放下架子,拜匠仆們為師。

■嫉妒出詩人

古人有“憤怒出詩人”、“哀怨起騷人”的說法,實際上,嫉妒也能出詩人。

明弘治進士、南京戶部尚書邊貢娶了好幾個小老婆,他的夫人胡氏非常嫉妒、惱火。有一天,一位客人拜訪邊貢,恰好碰著胡氏因吃醋在家裏發無名火,便開玩笑地出了一個上聯:

討小老嫂惱;

這個出句有個特點:5個字連續同韻,讀起來像繞口令。胡氏聞聲應對道:

想娘狂郎忙。

胡氏的對句也是5字連續同韻。“娘”做姑娘、少女講。上聯惟妙惟肖地刻畫了胡氏不滿丈夫討小的惱怒之態;下聯針鋒相對,把邊貢好色思淫的醜態也暴露無遺。

■挽妻

人生之大不幸有三:幼年喪父,老來喪子,中年喪妻。陳細怪不幸中年喪妻的時候,妻張氏曾含著眼淚口頤一聯自挽,並交代後事說:

妻別良人去也!大丈夫不可無妻,願郎君再續弦時,切莫向新人談舊婦。

子失慈母傷哉!小孩兒終當有娘,盼來日得蒙護養,兒須知繼母即親娘。

言罷而逝。陳細怪哭得死去活來。患難夫妻,半路訣別,陳細怪把自己的全部傷心,都托付在他的挽妻聯中:

跟我半生,可憐薄命糟糠竟歸天上,

囑卿來世,不是封侯夫婿莫到人間。

這挽妻聯叫人讀了,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也難禁悲從中來,一字一淚。後來,陳細怪每當妻子的忌日來臨,總有挽詩挽聯悼亡妻。

有年張氏的忌日,淒風苦雨。陳細怪想到妻子長眠地下,荒草孤墳,便做了一首悼亡妻詩:

風風雨雨可奈何?空窗獨自淚成河。

可憐地下相思淚,還比人間十倍多。

到了老年,陳細怪每到亡妻的祭日,不是挽詩就是挽聯地悼念張氏,其中有一副挽聯人盡皆知:

油也無,鹽也無,真把你苦死了,

兒不顧,媳不顧,倒比我快活些。

在陳細怪心目中,妻子沒有死,他對她有說不完的話,訴不盡的深情。

■趕考巧對

傳說,宋代王安石赴京趕考,住在舅父家裏。有一天,在街上看見一家門樓上掛著一隻走馬燈,上麵寫著一條上聯:

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

王安石不由脫口而出:“好對,好對。”

馬員外是這家門樓的主人,他的一位管家聽王安石說要對對聯,忙過來打招呼說:“請稍候,待我去稟報員外大人。”

王安石趕考心切,不等員外出來便匆匆忙忙地走了。到了京城後,考場上一切順利,由於平時用功,做起題來,思如潮湧,一揮而就。

寫作之餘,環顧四周,偶爾看見廳前掛著一麵繪有飛虎的彩旗,突然使他聯想起走馬燈的事,冥思苦想,悟出了下聯,默念於心。

考試完畢後,王安石返回舅舅家裏,途經馬員外大門口時,等候已久的管家笑臉相迎,連聲親切地說:“恭候多時,請進室內,有事求教。”

原來,這馬員外年過半百,僅有一女,年過二八,才貌出眾,還未婚配。為招選一位才學富有之士為婿,於是擬出上聯,公開求對,對出者,可將女兒許配之。前來對對的人很多,而中意的沒有一個。

王安石了解這一情況後,聯想到應試時所見彩旗情景,神態自若地對出了下聯:

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

馬員外見對得如此工整、貼切,非常滿意,授意管家,將女兒許配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