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妙趣對聯(14)(2 / 3)

所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諷偽公安分局

新中國成立前,在浙江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副諷刺偽公安分局的對聯:

公安怎樣公,豬公、狗公、烏龜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每事假公圖利祿。

分局什麼局?酒局、肉局、大煙局,局內者歡,局外者苦,幾時結局得安寧?

此聯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在文中嵌入了“公安分局”四個字,揭露出新中國成立前偽公安分局的可憎麵目。

■糊塗蛋升官

明朝時,濟南有個家夥不學無術,名叫張好古。有一天,有個自稱“半仙”的江湖術士為他看相,說他臉上有魁星痣,如若應試,必中前三名。

張好古樂嗬嗬來到京城,糊裏糊塗撞上了魏忠賢的大轎,被人捉住。張好古大喊:“我是濟南舉子,來京考前三名的。”

魏忠賢想了想:此人的口氣好大,我倒要看看他是否有真才實學,便派人用自己的名帖將張好古送進考場,並說明此人是來考前三名的。

主考一見是魏忠賢的名帖,不敢得罪,便為張好古做好試卷,又點了第二名。魏忠賢一看張好古果然有才,便與他結為死黨,並讓他做了翰林學士。

魏忠賢60歲生日那天,許多大臣都送禮祝壽,張好古也送了一份厚禮,又請翰林院一位同僚幫忙寫了一副對聯。

那位同僚對魏忠賢的專橫很看不慣,寫了一副譏諷魏忠賢的對聯,張好古看不懂,便在魏府張掛起來,眾人見了不禁暗暗驚訝。原來那副對聯寫的是:

昔日曹公進九錫;

今朝魏王欲受禪。

幸虧魏忠賢忙於應酬,沒有細看,便一股腦兒收了起來。

崇禎皇帝登基後,揭露了魏忠賢的罪行,魏忠賢畏罪自殺。朝廷又追殺魏忠賢奸黨,有人揭發張好古。

朝廷正要治罪,一個大臣出麵替他作證,說:“張好古曾用對聯嘲罵魏忠賢,是個頂好的忠臣。”崇禎帝一看對聯,大悅,說:“此人敢罵魏忠賢,是有膽有識的人才。趕快釋放,這樣的忠貞之士應該連升三級。”

■拍案叫絕一諷聯

民國初年,北京一家中藥店的一副對聯,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絕。聯文是: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陳湯”。

“六君子”、“二陳湯”,都是中藥的兩個湯頭名。對聯作者將其巧妙地鑲嵌在對聯中,用以諷刺竊國軍閥袁世凱做皇帝的醜劇。

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果實後,野心勃勃,夢想做皇帝。當時,由楊度出麵,聯絡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組成“籌安會”,宣稱“以籌一國之治安”,為袁世凱稱帝鼓吹,人稱此6人為“六君子”。上聯諷刺袁世凱做皇帝的“病”,是由此開始的。

下聯的“二陳湯”,是指陝西的陳樹藩、四川的陳宦等地方實力派的代表,湯薌銘是袁世凱的親信,他們都是袁世凱的心腹,捧袁稱帝十分賣力。

後來,蔡鍔在雲南首先起兵討伐袁世凱,各地紛紛響應,形勢立刻急轉直下,全國人民堅決反袁,二位姓陳的見大勢已去,馬上見風轉舵,先後在陝、蜀兩地,宣布反袁“獨立”。

袁世凱見後院起火,眾叛親離,氣病交加,一命嗚呼。僅僅做了80多天的短命皇帝,從此留下醜名。

這副對聯妙在用中藥名入聯,寥寥10個字,表現了一樁重大的曆史事件,辛辣的諷刺令人叫絕。

■尚書討沒趣

明代時的南海人霍韜,是正德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掌詹事府事。

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座寺廟,想在那裏建私宅,就請當地縣令把僧人趕走。僧人無可奈何,隻得遷出。離去時,在牆上題寫了一副對聯:

學士家移和尚寺;

會元妻臥老僧房。

霍韜考進士時,得了頭名,即會試第一名,稱“會元”。霍韜看到後,感到羞愧,便打消了建私宅的念頭。

這副對聯不但寫實,而且還巧妙地含有尖銳辛辣的諷刺。

■聯嘲袁世凱

袁世凱用陰謀手段,迫使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將位子讓給了他。他不到南京就任,在北京設總統府,成立了北洋軍閥政府。

他當上總統後,倒行逆施,鎮壓革命,實行獨裁專製。從此,全國各地軍閥割據,混戰不已,使社會不寧,民不聊生。那時的中國,真個是“四方八麵戰,十室九家空”。因而一些革命黨人又組織南方革命政府,進行討袁戰爭。

當時,曾任國史館館長兼參政院參政的湖南巨紳王閶運,對袁世凱的竊國擅權非常憤慨,因而給袁世凱的總統府擬了一副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