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橫批是:旁觀者清!
此聯對仗工整,構思巧妙,並嵌入“民國總統不是東西”以罵之。
■人情大過天
清朝末年,有位老者名叫王梗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對有錢有勢的人從不阿諛鑽營。因此,每次府試都得不到主考官的“賞識”而名落孫山。
70歲那年他又去應考,熬過兩場,最後麵試。主考官見他白發蒼蒼,老態龍鍾,故意出聯戲弄他。聯文是:
上鉤為老,下鉤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上聯把老、考嵌在聯中,頗含諷刺之意。王梗直聽出主考官的意思,沉思片刻,從容答道:
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過天。
王梗直巧用拆字,通過下聯將科舉中徇私舞弊,專搞人情關係的醜惡行為做了充分的揭露,且對仗工整,出言中肯,令人歎服。主考官弄巧成拙,自討沒趣,不得不悻悻地點了這位老秀才為舉人。
■聯諷劉瑾
明朝成化年間,有個狀元叫費宏,授翰林院修撰。他為人剛正不阿,不懼權貴。明武宗正德年間,他官至戶部尚書,他的伯父與他為同袍,但職位卻沒他高。官場規矩隻按官職大小排列,不問年齡輩分。
有一天,某大臣宴請同僚,費宏同他的伯父一同被邀請。開宴時,主人按例請費宏上座,但費宏坐下後,卻想起這是私宴,不必按官職入座,便立即與他的伯父換座。一番拉扯之後,終於坐定。
不料這番擾攘,卻給剛進來的司禮太監劉瑾看在眼內。眾人一見劉瑾,都立即誠惶誠恐地起立相迎,獨費宏仍舊坐在那裏點頭打招呼算了。劉瑾心中有氣,但卻又不便發作,便借方才換位之事,尖聲尖氣道:
費秀才以羊易牛;
費宏見劉瑾將自己同伯父比作牛羊,心中有氣,卻不動聲色,緩緩道:
趙中貴指鹿為馬。
劉瑾大怒,帶同手下離去。由於費宏在朝中很有威望,劉瑾也不能對他怎樣。
■捧嘲相對
有個大財主過生日,不少人來拜壽。當地有個善於拍馬的鄉紳,想借獻聯祝壽的機會,討好大財主。然而他搜腸刮肚隻寫出上聯,挖空心思也想不出下聯,隻好將上聯獻給財主,上寫:
壽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壽年豐,豐衣足食,食盡珍肴美味。位尊德大,大享榮華富貴。貴客早應該來,來之是理,理所當然。
財主一看,很高興,把它貼在大門一邊,向來客廣征下聯。有位窮秀才,看了這令人作嘔的上聯,非常氣憤,提起筆來,對出下聯:
福如東海,海闊大。大老人,人麵獸心,心黑手毒,毒如豺狼虎豹。暴病而死,死無葬身之地。地方好人莫去,去了後悔,悔之晚矣!
上下兩聯,一捧一嘲,針鋒相對,且都采用頂針手法。上聯中以諧音字“位”頂“味”,下聯則以諧音字“暴”頂“豹”,對仗甚為工整。
■一人慶有,萬壽疆無
清朝光緒甲辰年,慈禧70歲壽辰,全國上下都要貼一副相同內容的祝壽對聯:“一人有慶;萬壽無疆。”
慈禧50歲壽辰那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吃了敗仗,雲南等地被開放;60歲那年,甲午海戰,又遭失敗,割讓了台灣等地;這次70歲壽辰,是日俄戰爭之後,又是東三省大片領土淪陷。真是每逢祝壽,疆土必少,革命誌士章太炎盛怒之下,終成一聯:
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幾忘曾幸古長安,億兆民膏血輕拋,隻顧一人慶有!
五旬割雲南,六旬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數千裏版圖盡棄,每逢萬壽疆無。
此聯采用“序換”的措辭法,把平常所說的“一人有慶,萬壽無疆”巧改成“一人慶有,萬壽疆無”,詞序一顛倒,意思大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對其進行了絕妙而深刻的諷刺。
■定當砍下驢頭
世傳朱全忠做四鎮節度使時,一日與賓佐出遊,全忠忽指一地方曰:“此地可建一神祉。”試召一視地驗記,而召工久不至。
全忠甚怒,見於辭色,左右皆恐。良久工至,全忠指地視之。
工再拜賀曰:“此所謂‘乾上龍蛇尾’,建廟固宜。然非大貴人不見此地。”全忠喜,薄賜而遣之。工出,賓僚或戲之曰:
若非乾上龍尾;
定當砍下驢頭。
家趣妙語篇
■飛來峰聯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