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柴榮命人將黃河的缺口堵上,決堤容易,堵上可就費了很大的功夫,整整填了一天,才將黃河缺口填上。
之後柴榮又命人將陶諾送回汴京,陶諾滿口感謝。不過陶諾的馬車剛出城,柴榮就命陳鋒悄悄的跟了上去,在城外二十裏處將陶諾擊殺,以絕後患。
第四日,柴榮命魏仁浦帶領部隊往北,一路收拾劉崇淹死的將士。魏仁浦隻得帶著將士們,踩著泥濘的土地,領命而去。
劉崇殘軍中僥幸生還的也就千把人,不過也是奄奄一息。劉崇、梁嘯寒卻沒那麼好的命,找到他們時,他們已經臉色發青,死的不能再死了。
此時白鎮言也率領軍隊回來,看到夏州城已經被攻下來時,諸將皆為沒能參加最後的決戰唏噓不已。
柴榮好言安慰他們,告訴他們以後打仗的機會多得是,讓他們好好表現。
大軍休整三日之後,柴榮繼續率軍北上,相繼收複偽漢曾占領的太原、府州、應天軍等地,並派小股部隊駐守。
這日柴榮率領大軍來到應天軍,駐紮在大周的邊界上,與對麵遼軍大營遙遙相望。
此時的柴榮也是一陣惆悵,在軍營裏唉聲歎氣。
水鏡從帳外走來說道:“在帳外就聽到殿下的歎息聲,不知道殿下為何事所憂啊?”
柴榮白了水鏡一眼說道:“以先生的聰慧,怎麼可能猜不到我所憂何事呢?”
水鏡嗬嗬說道:“殿下謬讚了。我大周到北部平叛就動用了四十萬大軍,如果一旦和遼國開戰的話,想徹底的打敗他們非八十萬大軍不可。
可是我大周總共才百十萬將士。八十萬大軍北調,南部必然空虛,到時候南方的蜀國、唐國、吳越國趁虛而入,我大周危已。”
柴榮說道:“先生所言極是,可是不滅了遼國,總感覺有一隻豺狼一直盯著自己一樣,讓人寢食難安啊。”
水鏡說道:“為今之計,也就隻能盡快挑起遼國的內亂了,讓耶律宏三兄弟自相殘殺。
盡可能地消耗遼國的國力,就算三五年以後耶律宏真的平定了國內的紛爭,那遼國想要恢複國力也還需五到十年的時間。到那時候,我大周又不知道已經強成什麼樣了,料想遼國也不敢再對我大周用兵。”
柴榮點頭道:“先生說的很對。不過怎樣挑起遼國的內亂,還需從長計議啊。”
正在這時,柴榮聽閔冉說楚風前來拜見,柴榮說道:“讓他進來。”
楚風進到柴榮營帳,見水鏡也在,於是朝水鏡拱手一禮,然後對柴榮說道:“不知道殿下打算如何應對對麵的遼軍?”
柴榮悠悠說道:“這次本殿下不打算對遼用兵了。”
楚風驚疑的問道:“這是為何?”
於是水鏡又將其中的緣由給楚風解釋了一番,之後楚風也大點其頭,覺得此時確實不是對遼用兵的最佳時機。
楚風接著又小聲的問道:“水鏡先生,那為何殿下還是一臉的愁容?”
水鏡又將遼國內部的局勢,以及柴榮此時想挑起遼國內亂的想法給楚風說了一遍。
聽水鏡說完之後,楚風對柴榮此時的境地算是全明白了。
略一沉吟之後,楚風說道:“殿下,我看不如這樣。我們派夏州、應天軍、太原劍堂的兄弟,分別深入遼國刺殺耶律宏三兄弟。
在次殺耶律茂和耶律輝時,留下是耶律宏派出刺客的線索。
而在刺殺耶律宏時,留下是耶律茂和耶律輝刺殺的線索。
在耶律輝和耶律茂看來,定是耶律宏擔心二人手握重兵威脅他的皇位,所以才痛下殺手的。
而在耶律宏看來,兄弟兩個已不念及兄弟之情來搶奪他的皇位了,這樣他們很快就會上演一出狗咬狗的好戲。”
柴榮聽楚風如此一說,歎氣道:“這樣一來劍堂的兄弟不知道會損失多少啊!”
水鏡上前說道:“殿下切不可太仁慈了,但凡有其他計策,殿下也不會如此做的,相信劍堂的兄弟泉下有知也會理解殿下的。”
柴榮也知道,目前來講也隻有如此做了。於是讓蒙德馨去三地傳門主令,召集劍堂的弟子,命他們深入遼地刺殺耶律宏三兄弟。但是卻不要真的將他們殺死,隻要留下能令他們三兄弟相鬥的線索就行。
柴榮安排劍堂弟子刺殺耶律宏兄弟三人的同時,又將自己的對遼的策略寫給周太祖。柴榮相信,以自己父皇的謀略,也不會為一己私欲,逞一時之勇的。於是大軍繼續駐紮在應天軍,等待周太祖的進一步安排。
柴榮沒有等來周太祖的安排,卻將遼國的使臣等來了。
這一日,柴榮正在大帳內和小翠等人說笑,突然閔冉來報說遼國派使臣前來求見,問柴榮見還是不見。
柴榮心裏當即一樂,暗想自己帶兵將北漢滅了,遼國想利用北漢牽製大周的計策算是流產了。
現在遼國派使臣前來拜見,定是見自己四十萬大軍屯兵邊疆不動,心裏慌了。畢竟遼國國內局勢也是一片混亂,如果此時再與大周兵戎相接,對耶律宏來講,無異於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