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引言:關於欲望(1 / 2)

作品相關 引言:關於欲望

"生死根本,欲為第一".

欲望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它是本能的一種釋放形式,構成了人類行為最內在與最基本的要素.

在欲望的推動下,人不斷占有客觀的對象,從而同自然環境和社會形成了一定的關係。通過欲望或多或少的滿足,人作為主體把握著客體與環境,和客體及環境取得同一。在這個意義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從而也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與曆史進步的動力。

一個人的生命在誕生之前,本來什麼都沒有。然而由於男女之間的**驅動,**之後,導致了受精卵的產生,進而發育,分娩,形成了人。

盡管男女之間每一次**的滿足並不一定都會創造新生命,然而,拋開克隆技術不談,新生命的誕生一定是由於男女之間產生了性。也就是說,人其實就是**望驅動下的產物,而新的生命則是這種欲望的發展和延續。

驅使生命誕生之後,這個原始的欲望不僅不會消逝,它反而會隨著時間的發展,在新生命的身上不斷演變和繁殖,並以諸如衣、食、住、行、性、尊重、認可、快樂、自信、幸福、自由等物質或精神的需求形式出現。這些不同的欲望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身上盡情表演,因而構成了多彩紛呈的世界和千姿百態的人生。

“人是欲望的產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影響與說服大師拿破侖楊庭曾經這樣說過。欲望不會停止,它會伴隨人的一生,並遺傳給子孫後代。如果要讓一個人的欲望停止,除非讓其生命終結並且斷子絕孫。

一個人就像一條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種欲望。人類社會卻似一個永遠不會幹涸的欲望海洋,似乎隨時都可能掀起波濤和巨浪。

欲望是人類產生、發展、活動的一切動力。世間一切人類的活動,無論是政治、戰爭、商業,還是文化、宗教、藝術、教育……都是人類欲望驅動的結果。

人被欲望控製著,人是欲望的奴隸。中國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在《道德經》中,把這種欲望叫做“道”,稱它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類活動的本源。

欲望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敗。

古語雲:“得民心者得天下”。

營銷定為大師特勞特說:“消費者的心是營銷的終極戰場”。

這裏的“心”是什麼?就是被老子稱為“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的人類欲望。欲望,它就如一隻無形的大手,主宰和操控著人類的一切。

如果你是把控人類欲望的高手,你將擁有駕馭一切的威力,並將無往而不勝,成為不凡的人。

那麼,如何駕馭人類的欲望,從而創造奇跡與輝煌呢?

老子的方法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

老子的思想可謂囊括宇宙,博大精深。在駕馭人類欲望的過程中,有著莫大的指導作用。你如果要說服別人,引導人類的行動,切不可強力而為,否則就是暴力了,你必須深刻洞察對方內心之欲求,順勢而為,即所謂的“無為而治”,“道法自然”,這樣方能百戰百勝,製勝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