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強大的人不會為忙亂的瑣事所困擾。這樣的人去任何地方,都不會遇到很大的煩惱,無論是他錯過了火車還是火車晚點了,無論是下雨還是下雪,這些瑣事都不會影響到他。他會一聲不響地調整自己的狀態,或者針對不利的處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幹脆不理它,轉而去做別的重要事情。他們的內心和諧、安寧、樂觀、從容,他們雖背負很多事情,但他們卻能分清主次,有條不紊、從容自若地來應對。
麵對人生,我們選擇閑看雲卷雲舒、花開花落的心境。以從容去選擇,選擇一種氣度,選擇一種風範。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說,治理一個很大的國家,像燉一條小魚一樣簡單。傳說舜在位時,彈琴賦詩,從容儒雅,把天下治理得很好。現代生活的確使每個人都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緊張,但古人既然治理國家都能做到那麼從容不迫,那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為何就不能舉重若輕呢?和諧、安定、從容不迫是一種滋補劑,能全麵提升我們的精神品位,也能滋養我們的身體。這種從容由內心而始,有效地控製自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就好像一片沒有用的沼澤地,”一個天才的作家說,“可以變成一塊種滿了黃金穀物的田地或者一片富饒的果園,隻要把池裏的水抽掉,並且把那些水流引導到一條建造好的水渠中就可以了。同樣,一個人他可以通過征服並引導這些思想水流,在自身體內獲得平衡。於是,他拯救了自己的靈魂,使自己的心靈和生命開花結果。”
據說古羅馬有個皇帝,常派人觀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競技場與猛獸空手搏鬥的死刑犯,看他們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樣表現的,結果發現淒淒惶惶的犯人中居然有能呼呼大睡且麵不改色的人。他便偷偷在第二天早上將其釋放,訓練成能帶兵打仗的猛將。
無獨有偶,據傳中國古代也有個君王,在接見新來的臣子時,總是故意讓他們在外麵等待,遲遲不予理睬,再偷偷看這些人的表現,並對那些悠然自得、毫無焦躁之容的臣子刮目相看。
一個人的胸懷、氣度、風範,可以從細微之處表現出來。或許,古羅馬的那位皇帝以及中國古代的那位君王能對死囚或新臣委以重任,就是因為從他們細微的動作、情態中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潛質,看到了那份處變不驚、遇事不亂的從容。
可是在現實生活裏,很多人卻少了這份從容,對人生每每抱有一種力求完美的心態,凡事都要全力以赴,事事都不能落後於人,他們可能會因為衣服不好看而拒絕集體出行,也可能因為學識不佳而不敢跟人談戀愛。可是人生根本沒有什麼所謂“十全十美”的事情,你又何必把自己折騰得這麼累?凡事盡力而為即可,無法改變的事情就不要過度在意,要懂得從內心善待自己,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快樂的人。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無論是多麼荒涼或不和諧,或者一個人的生活條件是多麼艱難,這都無關緊要。在每個人的體內都有著巨大的潛能,這使其能在每一次暴風雨和外在不利環境的重壓下都保持真誠和平靜,做自己的主人,甚至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這樣,任何事物都無法破壞他對天賜的巨大潛能的開發和利用。
從容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女人隻要掌握了這種智慧,幸福必然會伴隨其左右。
幸福心語
和諧、安定、從容不迫是一種滋補劑,能全麵提升我們的精神品位,也能滋養我們的身體。這種從容由內心而始,有效地控製自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第六節 生活不需要構思過度
其實,這個世界很簡單,隻是人們過於敏感,把世界想象得過於醜惡而已。世界和人其實就像一麵鏡子,你看到了什麼照出來的就是什麼,心性簡單,世界自然就會簡單。
有人說現在人心叵測,關係複雜,要懂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朋友、對同事“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大本大本的勵誌書也教你怎麼識破人與人的詭計,怎麼察言觀色,怎麼變得更圓滑老到。耳濡目染下,原本單純的心背負了重重的殼,做事處處設防,整日謹小慎微,刻意與人拉開距離,孤獨無依也不敢依,生活過得越來越累,生命質量大打折扣。
其實,這個世界很簡單,隻是人們過於敏感,把世界想象得過於醜惡而已。世界和人其實就像一麵鏡子,你看到了什麼照出來的就是什麼,心性簡單,世界自然就會簡單。如果心裏裝滿了善良和正義,那麼凶險和醜惡是永遠照不出來的。正如餘秋雨所說:“我們的曆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對一切都‘構思過度’。”
世界並不複雜,人心也並不複雜,隻是我們的構思太過度。事實上,我們無需如此過度構思,也不需要活得這麼累。真實的潛規則也並非那麼刻意和複雜。
不久前,有一位老領導,將他一生中所有的經驗教訓總結為簡單的四句話,告訴了他即將進入職場的女兒。
第一句話:“不要盤算太多,要順其自然。”做人不要盤算太多,隻要自身努力夠了,就不要拚命去求人,有時想得越多、心越急,就越得不到回報;等你不想的時候,它就會意想不到地屬於你。有些潛規則與不能把握的東西,還是要順其自然。該是你的東西終歸是你的,不要太強求。
第二句話:“壓抑自己沒必要,奉承巴結也沒必要。”農村與城市、下屬與上級、窮人與富人不可能對等,壓抑自己完全沒有必要。相對於趾高氣揚的人,你再怎麼尊重他,他也不會平等對你。你再怎麼奉承、巴結,他也永遠不會因為同情而施舍你。不管出身低微,還是處境艱難,都不要寄希望於他人禮遇。當說時就說,當做時就做,隻要別心虛和畏首畏尾,就不會讓人輕易看不起,而你也將贏得更多平等的機會和尊重。
第三句話:“不要對誰特別好,也不要對誰特別不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任何單位、任何群體,人際關係結構都離不開“三三製”,具體到個人身上就是三分之一的人對你一般,三分之一的人對你不“感冒”,三分之一的人對你好。這與我們常說的“三分之一的人在幹、三分之一的人在看、三分之一的人在搗蛋”同理。所以,必須因人而異,好的要保持,中立的要爭取,敵意的要寬容。永遠不要被少數人利用。
第四句話:“相信自己比依賴別人重要。”一個人,必須要有思想,有社會責任感,相信自己比依賴別人重要。不同的人做事肯定不一樣,上司一般都會看出來的。隻要盡心盡力做事,就不會被埋沒,除非你對自己的能力有懷疑。關鍵是要擺正心態,有機會時就為社會多做點兒什麼,沒機會時要記住“為自己打工”,積累更多的有形無形資本。為自己做再多的事情也不過分,不論人生際遇如何,及時努力都不會錯。
很多時候,很多東西,非要親身經曆了,才更貼近於真實,才會發現,真的沒必要太刻意地做一些、想一些事情。厚黑學之類的東西,並不是萬精油,貼在哪裏都管用。生搬硬套反倒容易給人邯鄲學步的感覺,徒增了不少尷尬。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自然的,簡單的。仔細研究一下現代成功人士的道路,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簡單行事且極具思想。
其實,細析人生的諸多難題,實在不難體會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一現實生存狀態。生命本應該是一件簡單質樸的東西。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不盲從,不消極,積極地順應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也是一種難得的自在。
幸福心語
世界並不複雜,人心也並不複雜,隻是我們的構思太過度。事實上,我們無需如此過度構思,也不需要活得這麼累。真實的潛規則也並非那麼刻意和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