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方麵阿爾泰王克利也知道自己手中現在這些兵馬不可能全方位地防守化州城,除了重點在四個城門處部署了重兵把守外,他還準備四支輕騎兵緊急援助隊,每隊2000名精銳的輕騎兵,部署在四麵城牆的中間地段,如果比較防守薄弱的地方一旦告急,便點火為號,這隊輕騎兵就會快速的增援,確保萬無一失,這可能就是現代戰爭是的快速反應部隊吧。
攻城到天亮時分,唐軍的進攻毫無進展,而且損失慘重,這是主帥李靖沒有想到的事兒,本來以他製定的攻城計劃是十拿九穩的,沒想到阿爾泰王更是棋高一招,殺出四支這樣的快速反應的輕騎兵,使李靖的計劃功虧一潰,李靖這才重新審視起這個阿爾泰王克利來。
天白天主帥李靖並沒有下令繼續攻城,而是讓部隊原地休整,他把各州的領兵將軍都聚集到自己的中軍大帳之中,緊急商討下一步的攻城策略。
霍去病這個做副將的當然也要參加的,可是霍去病對古代的攻城戰爭根本就不明白,在這樣殘酷的刀對刀槍對槍的生死搏殺麵前,任何的投機取巧都是行不通的,更別說讓霍去病想出什麼戰術了。不過如果現代的飛機大炮什麼的,化州城傾刻間就會土崩瓦解的,可這絕對是不可能的,因為唐朝時期根本就沒有製造這些東西的原材料,即使有,霍去病也不懂飛機大炮的製造原理和技術,所以,霍去病隻能閉上嘴不出聲,聽他們討論。(他是有點子也不會出的嘛,要是出了,也不一定行的啊,何況對方是一隻老狐狸啊.)
經過這幾天慘烈的戰鬥,唐軍死傷的兵將已經接近30000人了,這些兵將可都這些帶兵將軍的子弟兵啊,他們能不急嗎,所以他們參加商討的時候也都很積極,各抒已見。但一些人提出我攻城方法都是老掉牙的笨方法,是絕對行不通的,就一一被否決了。但也有一些年青的將領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路,但都不太成熟,最後,主帥張鳳閣綜合了幾位年青的將領意見之後,形成了新的攻城方案。
這個新的攻城方案就是改全麵攻城為重點攻擊,確定化州城的東門為主攻方向,集中優勢兵力強攻這一點,其它三麵的兵馬按兵不動,一旦發現其它三麵有增援東門的跡象,就趁需攻擊,牽製*方麵的增援兵力,而主攻的東門則是晝夜不停神往高強度的攻擊,以點帶麵各個擊破。
策略定下之後事不宜遲,下午各州領兵的將軍回去休息一下後,傍晚時分便開始了按新方案攻城。
攻城開始後,重型拋石車還是三個輪次的拋擲石塊,但對*方麵的殺傷力並不大,唐軍在這邊一擺出攻城的架式,*方麵的兵將就在城牆後和一些掩體中躲避起來,所以三個輪次的拋石過後,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威脅。
拋石過後仍然是8人一組抬著雲梯的兵將開始攻城,後麵也還是弓箭手做掩護,一切都像以前一樣的按部就班。可就在唐軍的第一輪攻城被打退之後,風雲突變,原本在唐軍還沒有完全撤退下來時唐軍是不會繼續拋石的,這時*的兵將都在城牆上監視著唐軍的動向,這時,比開始攻城時多一倍的重型拋石車突然啟動,大小石塊像飛蝗一樣向城牆上守城的*兵將砸去。
*守城的兵將對這一突然的變化根本就沒有思想準備,一時間被打個措手不及,頓時死傷慘重。
這時被打懵了的*兵將才反應過來,紛紛各找地方躲藏。而這次唐軍拋石時間之長,攻擊波次之多是從來沒有過的,打得守城的*兵將根本不敢抬頭。
就在唐軍的拋石車拋擲的石塊還在滿天飛舞之際,唐軍的第二輪次的攻城部隊已經抬著雲梯衝過了護城河,冒著被飛石砸死砸傷的危險,來到了城牆下麵,架起了雲梯,後麵跟進掩護的弓箭手群也已經找好了最佳的攻擊位置,嚴陣以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