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主帥李靖顯示出了他久經沙場的豐富經驗來了,他知道再這樣打下去自己的損失會更大,必須改變都城的策略。因為這些天打下來,他估計*方麵至少傷亡了5000多人,剩有有戰鬥力的不到45000人,化州城方圓有三十多裏,把這45000人布防在三十多裏的城牆上無疑是捉襟見肘,因為隻有攻破城門才能進入城中,所以防守的重點都放在4座城門附近了,這樣其它的地方一定很薄弱。
考慮到諸多的因素,主帥張鳳閣決定不給守城的*方麵喘息的機會,趁著唐軍現在兵精糧足命令部隊開始晝夜攻城,城門處攻擊強度要加大的同時,對其它薄弱的防守地帶發起突然的襲擊。
入夜後,唐軍將白天攻城的部隊撤下休整,換上了一批生力軍,對四座城門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由於趁著夜色的掩護,唐軍進攻的阻力減少了,攻擊也順暢起來。但是想要一舉攻破城門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兒,化州城的城高牆堅易守難攻不說,守城的這些兵馬也都是身經百戰最精銳的部隊,再加上有阿爾泰王頡利這個老謀深算的人指揮有方,唐軍雖然兵多士氣高昂,但也隻是得勢不得分。
就在四座城門處激戰正酣之時,主帥張鳳閣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好的攻城突擊隊突然間從四個方向向守城的薄弱地帶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本來駐守在這四個地方的*兵力就少,再加上唐軍趁著夜色發起的突然襲擊,一時間守城的*部隊陣角大亂,倉促間開始應戰,雖然*的守軍拚死防守,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打退了唐軍三個輪次的攻擊後,第四輪攻擊時他們再也頂不住了,攻城的唐軍終於一組一組地從雲梯上登上了城牆,與守城的*兵將展開的肉搏戰。
剛開始時唐軍兵將攻上城牆的人數少,死傷慘重,但隨著一波又一波的唐軍攻上了城牆,唐軍的優勢擴大了起來,守城的*兵將雖然也在做最後的掙紮,可是此時他們的大勢已去,隻有被唐軍屠殺的份了。
眼見著唐軍勝利在望,突然從城牆上的黑暗甬道中衝出一支*的輕騎兵,他們旋風般地便衝進了唐軍的人群之中,揮舞著輕重兵器如入無人之境,頓時殺得唐軍潰不成軍。
因為唐軍攻上城牆的都是步兵,而攻城時又不宜攜帶重兵器,所以手裏隻有一些刀劍類的輕兵器,如果說用這樣的兵器與守城的*步兵近距離作戰的話,還是不算吃虧的,但與馬快刀長的輕騎兵一相遇,立即就處在了下風,如果用任人宰割來形容都一點也不過分。
片刻的功夫,這攻上城牆的1000多名唐軍就被*的輕騎兵衝得七零八落,死傷過半,而*的輕騎兵也是殺性大發,在城牆上的唐軍無處可逃,經過這些輕騎兵的兩輪衝擊後,除幾個順著雲梯逃走的唐軍外,其餘的全部被殺死在城牆上。
唐軍被殺退後,原來守城的已經逃散的*兵將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開始防守唐軍的再一輪攻擊。
唐軍又攻擊了幾個輪次後,因為氣勢已衰,皆是無功而返,經過一夜的激戰也是人困馬乏的,已經沒有了再戰的能力,隻好撤退。
雖然*的這支輕騎兵來得突然,仔細想一下卻並不足為怪。因為阿爾泰王克利也是身經百戰足智多謀的軍事家,對守城的布防自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知道自己的什麼地方強,什麼地方薄弱,原來隻與唐朝的邊防守軍作戰的時候,他手中的五萬精銳部隊顯得富富有餘,也幾乎沒有吃過敗仗。所以唐朝派來十萬大軍後他也並沒有太放在眼裏,出城與唐軍交戰幾次後,表麵是互有勝負,其實他是實際上的勝利者,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和魏紀等人出現了,片刻間他所依仗的五虎將佐佐利和他的四個兒子全部陣亡,他悲哀震驚之餘,便決定死守化州城,並緊急向*的皇帝頡利可漢請求派兵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