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西方國家對我國大陸實行經濟封鎖,致使全靠進口的盤尼西林(青黴素)缺貨。這種特效藥缺貨,對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自己造出盤尼西林,陳毅市長決定請著名化學家齊仰之出山,主持這項工作。但是齊仰之由於在國民黨時期不受重視,對政治非常失望,躲進書齋進行科學研究,即使是上海市長陳毅請他參加會議也照樣不予理睬。
麵對清高的齊仰之,陳毅決心親自出馬請他出山。齊仰之本來不願意接待陳毅,但是看到市長親自來了,隻好請他進屋,但重申他的規定:“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鍾。”對於這個苛刻的要求,陳毅滿口答應。
陳毅:我以為,齊先生雖然是海內外聞名的化學家,可是對有一門化學,齊先生好像一竅不通。
齊仰之(激動地):什麼?我齊仰之研究化學四十餘年,雖然生性愚鈍,建樹不多,但是舉凡化學,不才總還略有所知……我倒要請教,敢問是哪門化學?
陳毅(故意看表):三分鍾已到,改日再來奉告。(欲走)
齊仰之(攔住陳毅不讓走):學者以無知為最大的恥辱,我一定要問個明白……你陳毅可以不受三分鍾之限。
麵對“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鍾”的規定,陳毅處於兩難境地,三分鍾又能夠談出什麼呢?如何突破這個限定,就成了陳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與人談話,要知道對方的喜好,對知識分子來說,最看重的是學問,但對於齊仰之這樣一個清高的知識分子,靠讚美是行不通的,於是陳毅針對他“學者以無知為最大的恥辱”的心態,因人製宜,采取激將法,說他“對有一門化學一竅不通”。齊仰之果然“上當”,追問自己的“化學”水平到底哪裏還有不足,主動破除了三分鍾的規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陳毅一舉打開了深入交談的局麵。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巧言激將,能夠更好地激發起辦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讓他更好地為你辦事。
一個人想推銷保險,就找朋友幫忙。他登門拜訪朋友,第一句話就說:“哥們,你朋友應該不少吧?有能力幫我推銷20份保險麼?”然後就用探詢的目光注視著朋友。見朋友猶豫,他就補充了一句:“算了,要是你朋友少,沒法幫忙,我就找其他樂意幫忙的朋友了。”聽了這話,自尊心極強的朋友馬上拍著胸脯就答應了。
這就是激將法的作用。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用這樣的方法,它比較適合心直口快、好勝心強的人。
1960年,美國富豪約翰遜決定在芝加哥為公司總部興建一座辦公大樓,為此他出入無數家銀行,但始終沒貸到一筆款。於是,約翰遜決定先上馬後加鞭。他設法將自己的200萬美元湊集起來,聘請了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進行建造,好讓他去想方設法籌集所需要的其餘500萬美元。假如錢用完了而他仍然拿不到抵押貸款,他就得停工待料。
建設開始並持續施工,到所剩的錢僅夠再花一個星期的時候,約翰遜恰好和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一個主管在紐約市一起吃晚飯。約翰遜拿出經常帶在身邊的一張藍圖正準備將藍圖攤在餐桌上時,那位主管對他說:“在這兒我們不便於談工作,明天到我的辦公室來。”
第二天,當約翰遜斷定大都會公司很有希望給他抵押貸款時,他說:“好極了,唯一的問題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貸款的承諾。”
“你一定是開玩笑,我們從來沒有在一天之內給過這樣貸款的承諾。”主管回答。
約翰遜把椅子拉近主管,說:“你是這個部門的主管。也許你應該試試看你有無足夠的權力,能把這件事在一天之內辦妥。”
主管微笑說:“你這是逼我上梁山,不過,還是讓我試一試看。”
主管試過後,本來他說辦不到的事終於辦到了,而約翰遜也在自己的錢花光之前幾個小時回到芝加哥。
約翰遜利用激將法,逼迫主管嚐試自己的能力,終於在緊要關頭獲得了貸款。以激將法說服別人,就是找到並擊中對方的要害,迫使他就範。就這件事來說,要害是那位主管對自己權力的尊嚴感。約翰遜在談話中暗示,他懷疑那位主管是否果真擁有那麼大的權力。主管聽了這話,感到自己的權力威嚴受到挑戰,於是就打算證明給他看。
用激將法求人辦事,應該注意觀察對方的性格。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快言快語、舉止簡捷、眼神鋒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直率熱情、活潑好動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這樣的人最容易被激將。如果碰到傲氣十足的人,激將法就可以轉為正麵恭維,讓他因為好麵子而順從你的意圖。
有一位設計師脾氣非常暴躁,他隻相信自己看好的技術和產品,專心致誌地進行研究,全然不顧是否能得到市場的認可。老板為此十分撓頭:辭退他吧,不行,他研究出來的產品有一半都是超前的,給公司帶來很多利潤;可是他研究出來的另一半產品實在浪費公司的人力和財力,沒有市場,隻能積壓在倉庫裏。
有一次,老板注意到市場上有一種榨汁機非常走俏,和以往的榨汁機不同,這種機器能夠自動進行榨汁與殘餘物的分離,技術十分領先。要是自己的公司能夠研究出這種技術並進行適當的改進,一定是大賺一筆的買賣。可是設計師會同意參與設計這種他看來“太小家子氣”的東西嗎?以前人家可是非“大件兒”不動腦筋的啊。想了又想,老板決定試一試。
他買來了一個榨汁機,榨出一些橙汁,然後請設計師過來閑聊。說著話,老板像是自言自語似的說:“你看這小東西,用途真是大啊,可惜咱們這麼一個大廠,都設計不出來這麼一個小東西,前兩天在產品展銷會上,我被某某公司的老總徹底嘲笑了一次,說咱們廠沒人。”
設計師不以為然地搖搖頭:“這個有什麼了不起,就值得他們那麼囂張!我還能做出來比這更好的呢。敢說咱們廠沒人,他們實在太輕狂。”
老板一聽有戲,就接著說:“是啊,咱們也不是沒人,隻不過就算有人,也不肯在這上麵用心,那和沒人有什麼區別?”
設計師一聽,倔脾氣上來了,說:“怎麼沒用心!我用心一次給他們看看,等我把更好的產品設計出來,氣氣他們。”
老板一聽樂了:“你說的是真的?可不能說大話啊,要是你也能設計出來榨汁機,我可就能在對手公司麵前翻身啦!”
設計師隻顧著琢磨那個小機器,頻頻點頭,說:“簡單,簡單,等我消息吧。”
老板鬆了一口氣,看來這個設計師絕不是一竅不通,隻是以前總是給他下達任務、命令他,怪不得他那麼執拗。現在用激將法激他一下,竟然馬到成功。
古往今來,激將法屢試不爽。性格倔強的人,十分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其實就是一種逆反心理,對所有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觀念都聽不進去。對於這種人來說,“請將不如激將”,如果正麵勸說沒有效果,就反其道而行之,就能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春秋戰國時期,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急忙進攻趙國。趙太後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趙太後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後公開對左右近臣說:“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我一定唾他一臉!”
左師觸龍願意去見太後。太後知道後氣衝衝地等著他。觸龍做出快步走的姿勢,慢慢地挪動著腳步,到了太後麵前謝罪說:“老臣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很久沒來看您了。我私下原諒自己呢。又總擔心太後的貴體有什麼不舒適,所以想來看望您。”太後說:“我全靠坐輦走動。”觸龍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吃點稀粥罷了。”觸龍說:“我近來很不想吃東西,自己卻勉強走走,每天走上三四裏,就慢慢地稍微增加點食欲,身上也比較舒適了。”太後說:“我做不到。”太後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師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他替補上黑衣衛士的空額,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後。”太後說:“可以。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趁我還沒入土就托付給您。”太後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女還厲害。”太後笑著說:“婦女更厲害。”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太後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摸住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這是惦念並傷心她嫁到遠方,也夠可憐的了。她出嫁以後,您也並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時,一定為她祝告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啊。’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太後說:“是這樣。”
左師公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趙太後說:“沒有。”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它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他們的後人還有在的嗎?”趙太後說:“我沒聽說過。”左師公說:“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降臨到自己頭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高而沒有功勳,俸祿豐厚而沒有勞績,占有的珍寶太多了啊!現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珍寶,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住腳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不如疼愛燕後。”太後說:“好吧,任憑您指派他吧。”
於是觸龍就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的救兵才出動。
觸龍之所以能成功地說服趙太後,其關鍵就在於麵對趙太後高度戒備的心理,他沒有直接勸說趙太後,而是從“家常話”談起:身體狀況、飯量大小等,這些老年人共同關心的話題,使趙太後產生了知音之感,她戒備的心理得以放鬆。接著,觸龍抓住老年人愛子的共同特點,並以燕後的事例說明愛子的正確方式:若愛子必為其長遠計,為長遠計者不在於封侯,而在於使其立功。最後,觸龍直言相勸:長安君此次出使齊國,是立功於趙國的難得好機會。所以趙太後最終接受了觸龍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