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愛恨反應
這是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的兩個極端——愛和恨所主導產生的反應。愛的時候會希望對方也能愛,會擔心對方不愛;恨的時候會主動拉開距離,會咬牙切齒地質問“為什麼不愛我”,還會幹出更瘋狂的舉動。身體間的距離,可以體現出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的某些行為,也可以體現出其內心的喜愛與厭惡。
3.領地反應
這是人在自己的“領地”中所表現出來的領導風範。在自己的地盤裏,人會表現得放鬆、自在、威嚴,還可以絲毫不費力地指揮。如果有人敢於侵入自己的領地範圍,則會引起強烈的警覺和反擊。觀察人的姿態和動作,可以判斷出其內心是否具有安全感,而挑戰對方心中設定的領地範圍,可以激起強烈的憤怒,這些可以幫助建立心理測試中的有效刺激。
4.凍結反應
這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時的第一反應。突如其來的刺激,會讓人瞬間出現短暫的停頓,用來看清狀況,思考對策。如果在一個問題後,對方出現瞬間的行為停滯,說明這個問題讓對方感到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對方心理防線的有效手段。
5.仰視反應
這是人對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異、勝敗預測、優劣定位進行判斷後的反應。進化積累的本能,使得人會仰視比自己高大的對象,蔑視比自己矮小的對象;反之,人也會本能地盡量抬高自己的身體以期建立優勢,也會在認慫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放低。所以,觀察一個人的體態高低,可以判斷其內心的自我定位。
6.逃離反應
這是人感受到厭惡或恐懼的時候產生的反應。如果麵對的刺激具有威脅性(可能傷害到自己),而自己又沒有改變局麵的信心,則會出現逃離反應。遠古時代的逃離是跑,現代社會的逃離則多數比較隱晦。出現逃離反應,可以判斷出行為人內心對刺激源所持的負麵心態,厭惡或恐懼。
7.勝敗反應
這是戰鬥結束之後的表現。勝利的人趾高氣揚,失敗的人垂頭喪氣。如果經過戰鬥之後,觀察到被測試人的勝敗反應,則可以用來分析此人心態,還可以用來預測事情的走向。
8.戰鬥反應
這是人憤怒的最強體現。引發憤怒和戰鬥的原因,無論多麼具體,都可以歸結為生存和繁衍中遇到的威脅,比如“同行是冤家”可以溯源到對生存的威脅,“衝冠一怒為紅顏”則可以溯源到對繁衍的威脅。一旦戰鬥反應出現,除了可以逆推出憤怒情緒之外,還可以預見到“不會輕易放棄”的行為趨勢。
了解了這些具體的微反應,我們就能根據對方的表現來判斷其真實的內心感受,從而做出最正確的行為反應。
心理小課堂:微反應的分類
人的所有微反應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完全隨意反應
即人可以通過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反應,如各種可被控製的骨骼肌運動。
2.完全非隨意反應
即無法用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反應,如由自主神經係統控製心跳頻率、瞳孔縮放、尿感、汗液分泌等。
3.常規非隨意反應
即一般不受或不必受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運動,包括:部分複雜運動,如打噴嚏、單腳平衡站立時各肌肉的協調等;習慣反應,長期養成的習慣動作無須思維的參與即可完成,習慣反應是建立判斷反應基線的重要標準;本能反應,我更傾向於稱之為進化反應,如遇襲時閉眼縮身,意外時短暫靜止,焦慮時吞咽口水或者出現尿感、焦急地跺腳,憤怒時肌肉緊繃、鼻孔張大、呼吸加速等。之所以稱這些反應為常規非隨意反應,是因為其中的絕大部分是可以經過訓練而進行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但是,絕大多數人並不能夠在受到刺激後對自身的反應進行完全控製,尤其是在受到多個不相關聯的連續刺激後,此類反應的真實性會大大提高。
心理測試:你能判斷出哪個是假笑嗎下麵是英國特工正在接受一項“相麵術”培訓的圖片。你能判斷出在圖片1、圖片2和圖片3中,哪個是真笑,哪個是假笑嗎?
先別急著回答,我們來看看關於真笑、假笑的小知識吧。
當國外的科學家搞明白了假笑和真笑的區別後,便將貝克漢姆的老婆維多利亞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列為假笑最多的人。研究結果表明,當一個人發自內心地微笑時,他的嘴部肌肉會產生運動,眼睛上擠,眉毛微微下彎。但當假笑時,他所動用的卻是不同的麵部肌肉。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嘴巴通常會向外擴張,而眼睛的運動則非常微小。人在假笑時隻是嘴角上翹,而真笑時不光嘴角上翹,眼角上部的肌肉還會向下彎曲。
下麵來揭曉答案!
圖片1
假笑:眉毛和眼周圍的肌肉不動,隻扯動下半邊臉和眼瞼的下部。
圖片2
自然的笑:這種笑容表現了高興、愉快的積極情緒。
圖片3
害怕的笑:嘴角咧向耳朵,雙唇圍成矩形。
你猜對了嗎?
上麵這隻是一個小小的測試,並不能直接表明你是否有這樣的才能。所以如果你猜錯了也不用氣餒,畢竟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學習,並且具有實際經驗才能獲得的技能。本書以後的內容將一一為你講解微表情心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