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變了(1 / 1)

隨著國家實施包產到戶、改革開放,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人們追求的也就更多更廣了。以前人們女方頭上戴花穿身紅衣裳,男方胸前配花穿深藍色人民裝。現如今,新娘濃妝豔抹,穿婚紗和高跟鞋,新郎穿西裝紮紅領帶。婚慶的隊伍也越發專業壯大,宴席也豐富奢侈起來。別說殺豬宰羊了,餐廳一桌飯菜也要888元起。雙方要準備怎樣嫁妝和多少彩禮,男方婚前預備的城裏樓房、四輪轎車車。縫紉機和自行車手表、電視洗衣機成了家庭必備。除了看對方相貌學曆工作,有的還要看他(她)父母有沒有退休金。總有人調侃說:“養男孩養不起呀!”過去人們生男孩,家裏有個壯勞力。搞計劃生育時,人們想方設法生男孩,為了頂門戶。現在夫妻倆頭胎生了個男孩,反而不敢再要了。媒人的擔子著實不輕,以前單純講門當戶對,心意相通。如今可不止這些了,這是雙方都不好意思說出嘴的,隻能托媒人完成任務了。牽線搭橋,有了結婚的意思就有了條件。奶奶總說:“別看這,別看這,要看人,隻要好好過,以後兩人啥都會有,我嫁給孩子爹時也沒啥啊!現在不都有了。”一蹴而就的物質追求,讓人們似乎忽視了對方更多珍貴的東西。有了新名詞自由戀愛、裸婚時代、閃婚。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稀碎了。現在離婚率年輕化越來越高。環境影響人的思想也變了。女方婚配前要托媒人再去要衣裳錢,金銀首飾的。還有要離娘肉的,就是生豬肉。街上有開婚姻介紹所的,電視上也好多相親類節目。互聯網也有了找對象的平台。總有慕名而來的媒人來奶奶家求合作。媒人有男有女。他們說媒範圍不再局限於周邊了。豁子口村有個王老漢也常你說媒,找他說媒的男多女少 ,時常跑到奶奶家問詢有沒有合適的。奶奶翻著一張張留著電話的小紙條。奶奶不會寫字,但有個好記性,他能把年輕人和家裏情況說的清清楚楚。跨地域較遠的說媒,奶奶安排的相親地點就不總在自己家裏了。奶奶年輕時會騎自行車,這是許多同齡人都不敢去嚐試的,年紀大了他就打個村裏跑的小電動車,穿戴整整齊齊出門了,和爺爺請了假,過了吃飯的晌午出門了。奶奶以前不要說媒錢,通常事情成了,對方會送兩瓶酒一包點心,喜宴過後給一盒煙一包糖,小紅袋子拿回來。煙酒自然歸爺爺享受了。現在說媒成了職業了,也搞起了市場經濟,作為答謝都會給媒人五六百元。奶奶一進家門把錢就給了爺爺補貼家用,奶奶從不存錢,需要了再找爺爺拿,她明白爺爺會把家安排好。要到遠地方去又要坐下來和把兩方人說和好,媒人的工作還真是辛苦。後來,年輕孩子們通過其他渠道認識相處的,父母們托媒人找對象的也就不多了。很多通過中間人搭橋認識聯係的,似乎都成了偶爾來做一下的媒人。可能人們的觀念變了,可能相處結婚過於草率,可能沒有托個好媒人,可能追求的多了,結婚生孩子國家獎勵生育自己計劃生育,有的也甘願成丁克族。人們對家感情淡薄了些,在生活過得心裏費力了些。再來找媒人說媒的就更多是男的、年齡大的、收入少的、離婚喪偶的、帶孩子的這一類類人了。奶奶覺得有很多地兒變了!變得她也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