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傾聽(1 / 1)

“我已經說過106對兒了!”奶奶又一次驕傲的告訴我。她應該是村裏最出色的媒人了。這位農村老太太,現在已經80多歲了,奶奶雖不識字,數字寫的也是歪歪扭扭。但她有自己個性的人事檔案,有用白紙寫的,有用橫格或方格紙寫的,被撕成的形狀也各有不同,但電話號碼清晰明了,隻有她曉得是哪個村找她說媒的。姑姑總說這是老天爺選中她,給她安排吃這碗飯的。兒時起到現在,我心裏總隱隱覺得,她可能是神仙月老到人間化為女兒身來做好事的吧!從我記事起,奶奶也總愛供奉神拜神信神,這是很多中國人,特別在農村生活的人們千百年來的情結吧!這樣的習慣早已和三餐四季一樣融入到人信仰的骨子裏。奶奶很少為人去求神明姻緣的。她遇事總說著:“是緣分還沒到,緣份到了自然會成。”她又說:“是姻緣,鐵棒也打不開!”守在奶奶身邊時,這兩句話是聽她說的最多的。順其自然,耐心待柳暗花明,桃花運自然會來。不知解開多少人心結。小時候我經常隨奶奶坐席,也就是現在的婚慶宴席。奶奶總穿上一件上麵有很多花朵且鮮豔的襖,天冷頭上有時也會戴一頂紅色的針織帽,帽子上麵還有個用毛線織的紅花。衣服上別一朵印有金燦燦的“媒人”兩字的紅花。奶奶到現在也喜歡顏色豔麗花。家裏有紫紅的三角梅、粉紅的牡丹、粉色的洋秀秀……總而言之,大紅大紫是她的最愛,像她每時洋溢在臉龐的歡喜。雖然我對花不像奶奶那麼愛,席麵上座桌上的肉丸子、扣肉和糖果、香檳是我直到今天的最愛。兒時的一次次享受造就了我現在的味蕾偏好。故而有因有果,我的身材個頭才比同齡人出色不少。奶奶愛聽戲,愛聽山西晉劇,如醉打金枝,愛聽唐山評劇,如花為媒。這也是我真實名字起來的根源,真三生有幸,一言難盡呀!她自己不愛唱戲,但很會講戲,我很多戲裏的故事,就像現在孩子聽童話故事一樣,從奶奶那裏得來的。戲文裏也有兒女情長,無論在哪個年代情感總是一樣的。奶奶是文人戲裏唱的紅娘,普通百姓談論的媒婆。奶奶習慣叫自己媒人。不論什麼時候場合,每回都很莊重有力的說。這像是她獨有的一項神通,一份肩負使命的光榮職業。左鄰右舍對她極其尊重和愛戴著。現如今領著孫子的人走過家門看見她也會叫上一聲“大奶奶”。遇見誰誰誰,她低聲對我說:“他爸媽的親都是我說的!”一次,我對奶奶說村裏有個後起之秀,也說媒了,抖音時常做廣告,後來,結果令人捧腹大笑,那人的公婆是奶奶說的。現在奶奶年紀大了,不能到處奔波,也很少出門了。但她越來越關心兩口子過的怎麼樣,工作怎麼樣,孩子們發展的怎麼樣。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從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婚姻的年代開始,到如今,媒人手上的紅繩發揮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