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寶寶的麵部表情
寶寶不會說話,可他也有各種情緒和需求,隻能通過麵部表情來表達。新爸爸媽媽要讀懂這些,才能明白寶寶需要什麼。
咧嘴笑,表示興奮愉快
寶寶笑時,嘴角牽動,笑容驟現,雙眼發光,兩手晃動,然後笑容旋即消失,等候親吻鼓勵。這時父母應報以笑臉,輕撫寶寶麵頰,親吻額部一下,給予鼓勵。
癟嘴,表示要求
寶寶癟起小嘴,這是啼哭的先兆,實際上是對大人有所要求。如餓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樂,厭煩了要人抱。父母要細心觀察,適時滿足他的需要。
撅嘴、咧嘴,表示要小便
男寶寶通常以撅嘴來表示要小便,女寶寶則多以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來表示要小便。
紅臉橫眉,表示要大便
寶寶先是眉筋突暴,然後臉部發紅,目光發呆,這是要大便的信號。
寶寶最佳睡眠姿勢
正確的睡眠姿勢會讓寶寶睡得更安穩、香甜。
仰臥。仰臥時,全身肌肉處於放鬆狀態,對寶寶的心髒、胃腸道等器官壓迫最少;便於觀察寶寶的表情變化,四肢能夠自由活動。
側臥。側臥睡姿的寶寶,最好采用右側位,能避免心髒受壓,又能預防吐奶。但也不能始終朝一側睡,應該給寶寶經常調整左右方向,以免發生臉部兩側發育不對稱的現象。
俯臥,就是趴著睡,一般情況下如果身邊無人看護,不提倡寶寶采取俯臥的睡姿,以防發生意外窒息。
應對寶寶睡眠顛倒的方法
為了培養寶寶的正常睡眠習慣,在寶寶出生後2周,媽媽可有意識地讓寶寶白天少睡覺,晚間多睡覺。具體辦法是,白天可在寶寶醒來時多和他說說話,玩一會兒,或將洗澡時間移至晚上臨睡前,也可以適當給寶寶一些刺激,如捏耳垂、彈足底等,讓寶寶睡不踏實。這樣,白天寶寶疲倦了,晚上睡覺前洗個澡,再喂足奶,夜晚自然就會睡得安穩。經過幾天調整、適應,寶寶就會很快形成正常的睡眠規律。
從大便觀察寶寶健康
寶寶的胎糞一般在生後3~4天內排盡,現已轉為正常的黃色糞便。
如果用母乳喂養,則大便呈金黃色、稀糊狀;如果用牛奶或奶粉喂養,則大便呈淡黃色、常常較幹;混合喂養者大便性狀介於以上兩者之間。
寶寶大便有異常情況時要請醫生診治:
蛋花湯樣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可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無黏液,表示消化不良,多見於吃牛奶或奶粉的寶寶。
綠色稀便
多在天氣變化著涼或吃了難以消化的食物後發生,每天大便次數多為5~10次。
水樣便
多見於秋季和冬季,多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寶寶大便次數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樣,量較多。
黏液或膿血便
多見於夏季等天氣較熱時,多為細菌感染引起,也應及早就診。
適當讓寶寶曬太陽
風和日麗的天氣,想帶寶寶曬太陽,到底每天曬多長時間,在什麼時間段曬比較好呢?應該曬哪個部位呢?一般說來,寶寶曬太陽可按下麵的順序進行:
最初的2~3天,可以從腳尖曬到膝蓋,每次5~10分鍾即可。
然後,可將範圍從膝蓋擴至大腿根部。
除去尿布,可連續2~3天都曬到肚臍,每次15~20分鍾。
最後,可增加曬背部,約30分鍾。寶寶如果流汗,要用毛巾擦淨,再喂溫開水,以補充水分。
寶寶常見疾病的防治
寶寶從子宮來到這充滿細菌、汙染的世界,他身體的各項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抵抗力差,總是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疾病與不適。需要爸爸媽媽細心的護理,才能健康成長。
痱子
痱子是因小汗腺導管閉塞導致汗液瀦留而形成的皮疹。
痱子的症狀
寶寶痱子常見於麵、頸、背、胸及皮膚皺褶等處,可見成批出現的紅色丘疹、皰疹,有癢感。
導致痱子的原因
當外界氣溫增高、濕度大時,汗腺不能及時揮發,導致汗孔、角質層的浸漬發炎,使汗液排泄不出,留滯於真皮內而引起痱子。肥胖、過敏或穿著過厚、過暖的寶寶,當室內通風不良和夏季炎熱的情況下就更容易長痱子。
痱子的防治措施
寶寶居室既應注意保暖又不能過熱;夏季居室應通風涼爽;衣著不宜過厚、過暖;注意經常洗澡,浴後撲上嬰兒爽身粉;入睡後要讓寶寶多翻身,避免皮膚受壓過久而影響汗腺分泌;寶寶出了汗,要及時擦幹,盡量少背和抱寶寶。長了痱子要及時處理,可在洗浴後撲上薄薄的一層痱子粉或塗爐甘石洗劑,忌用軟膏、糊劑、油類製劑。痱子形成小膿皰後,要用75%酒精棉球擦破,再塗上1%龍膽紫,必要時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