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寶寶穿襪子
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時期,身體的各項功能都不健全,體溫的調節能力也差,尤以神經末梢的微循環最差。如果寶寶不穿襪子,非常容易著涼。隨著寶寶的不斷長大,活動範圍也在擴大,兩腳的活動也增多了,如果不穿上襪子,容易在蹬踩的過程中損傷皮膚和腳趾。而且襪子也可以保持清潔,避免塵土、細菌、線頭等東西對寶寶皮膚的侵襲。
穿襪子對寶寶來說是必需的,但在選擇襪子時應注意選擇透氣性能好的純棉襪,因為尼龍襪不吸汗而且透氣性差。另外還應注意選擇適合寶寶腳型的襪子,避免過大或過小的襪子影響寶寶腳的發育。
寶寶不宜戴手套
寶寶出生後指甲也開始慢慢生長,寶寶很容易把自己的臉抓傷,有些父母就給寶寶戴上手套,看上去好象可以保護寶寶的皮膚,但從寶寶發育的角度看,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寶寶的雙手,使手指活動受到限製,不利於觸覺發育。
無論是毛巾手套或用其它棉織品做的手套,如果裏麵的線頭脫落,很容易纏住寶寶的手指,影響手指局部血液循環,如果發現不及時,有可能引起寶寶手指壞死而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專家提醒,從寶寶手指發育和安全的角度考慮,不宜給寶寶戴手套。
不要給寶寶戴飾品
有些父母喜歡給寶寶戴一些頸飾或手鐲等,殊不知飾品會給寶寶帶來危害。
易傷皮膚。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所戴飾物會刺激摩擦局部皮膚,使皮膚受到損傷。一些低檔首飾在造型上有尖、爪等,而且做工粗糙,有的接口不對位,有的打磨不光滑,容易刺激或刮傷皮膚。
易發生意外。寶寶生性好動,經常會咬東西磨牙。首飾原料屬於重金屬,如金、銀等,若把它們含在嘴裏,可能會造成寶寶重金屬中毒。一些小的飾物很容易被寶寶誤吞到體內或卡在喉嚨,造成窒息。
引起皮膚過敏。過敏體質的寶寶接觸金屬飾物後可引起過敏症狀,接觸部位出現紅腫、丘疹、水皰等,如不及時治療可能發生其他過敏病變。
正確抱寶寶的方法
寶寶身體較軟,尤其是頸部。父母要掌握抱寶寶的正確步驟,以免傷到寶寶:
步驟1:把手放在寶寶頭下。
把一隻手輕輕地放到寶寶的頭下,用手掌包住其整個頭部,注意要托住寶寶的頸部,支撐起他的頭。
步驟2:另一隻手去抱屁股。
穩定住頭部後,再把另一隻手伸到寶寶的屁股下麵,包住寶寶的整個小屁股,力量都集中在兩個手腕上。
步驟3:慢慢把寶寶的頭支撐起來。
這個時候,就可以慢慢地把寶寶的頭支撐起來了,注意,一定要托住寶寶的頸部,否則他的頭會往後仰,這樣會不舒服。新媽媽要用腰部和手部力量配合,托起寶寶。
抱寶寶注意事項
在抱寶寶之前,新媽媽應洗淨雙手,摘掉手上的戒指,以免劃傷寶寶嬌嫩的肌膚,並待雙手溫暖後再抱寶寶。
抱寶寶時,動作要輕柔,新媽媽應當始終微笑地注視著寶寶的眼睛,動作不要太快太猛,即使在寶寶哭鬧時,也不要慌亂。多數寶寶喜歡新媽媽用平穩的方式抱著自己,這使他們感到安全。
寶寶頸部力量很弱,還無法支撐自己的頭,所以新媽媽在抱起和放下寶寶的過程中,應始終注意支撐著他的頭。
多數寶寶都喜歡玩在空中蕩來蕩去的遊戲,如果寶寶不喜歡,應立即停止遊戲,改用其他更具有安全感的抱姿。
每次開心的遊戲之後,最好能靜靜地抱寶寶一會兒,讓他放鬆一下。
將寶寶放下時,最安全的姿勢是讓他背部向下仰躺在床上。
及時回應寶寶的哭叫
很多長輩的經驗是寶寶一哭就抱,會慣壞寶寶。事實上寶寶還不會思考,並不能夠用哭聲去操縱人。隻有遇到麻煩了,如餓了、感覺不舒服或感到孤獨等,寶寶才會哭叫。當你回應寶寶時,他會很高興,這不是因為他的小詭計得逞了,而是表明他對你的信任正在不斷地發展。
研究表明,在出生頭幾周裏得到媽媽更多回應的寶寶,在隨後的一年中與人的溝通能力更強。對寶寶來說,想要爸爸媽媽多抱一些,想要媽媽幫助自己睡覺是非常自然的事,而且寶寶最終會不再需要這些。
寶寶尿布巧製作
尿布要求吸水性強、柔軟、便於洗滌,因此要選用柔軟淺色的新棉布製作。可剪成36厘米×36厘米的正方形,也可做成36厘米×12厘米的長方形,不需要太大。
使用時可折成兩種形狀:一種是長方形,也就是將正方形尿布折疊成三層或用兩塊長方形尿布折疊成長方形使用。使用時在寶寶腰部圍一條寬鬆適宜的鬆緊帶,將尿布騎上,前後兩端塞入鬆緊帶即可;另一種是三角形,將正方形尿布對折兩次即成,使用時可在三角形尿布內側加一疊長尿布,三角形尿布的兩端可縫上粘料。相比較,長方形尿布用起來比較方便,但容易漏出大便;而三角形尿布包裹較緊,會使寶寶兩腿分開較大。做好的尿布在使用前要先用開水燙一下,在陽光下曬幹備用。為防止寶寶的尿液滲到床褥上,還要準備幾塊棉墊子:用舊棉布做成約45厘米見方的夾片,內絮棉花。一般需準備五六塊,以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