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身痛的治療方法
對於產後身痛,采用中藥治療有望取得較好的效果。但由於各人體質不同,具體的治療方案仍需由中醫大夫診斷後定奪。
血虛者,宜補氣養血,溫經通絡。
黃芪五物湯:黃芪20克,桂枝10克,當歸12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雞血藤30克,桑枝30克,獨活12克,牛膝10克,秦艽10克,生薑3片,大棗6枚。
腎虛者,宜補腎壯腰,強筋骨。
養榮壯腎湯:當歸12克,川芎10克,獨活10克,肉桂3克,防風10克,杜仲12克,川斷12克,桑寄生12克,熟地12克,牛膝10克。
血瘀者,宜活血理氣,通絡止痛。
身痛逐瘀湯:懷牛膝9克,廣地龍9克,秦艽9克,羌活9克,川芎6克,當歸10克,香附9克,甘草3克,桃仁6克,威靈仙9克,獨活9克,益母草15克,川斷9克。
盆腔淤血綜合征
盆腔淤血綜合征是由於慢性盆腔靜脈血流不暢,盆腔靜脈充盈、淤血所引起的一種獨特疾病。
盆腔淤血綜合征的症狀
表現為廣泛的慢性疼痛、極度的疲勞感和某些神經衰弱的症狀,其中以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極度疲勞感、淤血性痛經和經前期乳房痛為最常見。
盆腔淤血綜合征的原因
子宮位置不正,壓迫血管,可使靜脈壓力增高、回流不暢。
產後體虛消瘦、內髒下垂,長時間站立或坐著。
產後便秘,直腸靜脈回流受影響,使痔靜脈叢充血,繼而引起子宮、陰道靜脈叢淤血。
早婚、早孕、多產、難產者由於生殖器官未發育成熟或超負荷工作。
盆腔淤血綜合征的防治
采取預防措施,可以避免或減少其發生。避免早婚、早育、生育過頻;加強孕期和產後鍛煉,產後早下床,做一些相應的運動,促進產後陰道、子宮等方麵的恢複;休息或睡眠時避免習慣性仰臥位,提倡兩側交替側臥位,有利於預防子宮後位的形成;防止產後大便秘結及尿瀦留,有助於生殖器官的恢複及盆腔靜脈的回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不要久站久坐。
病情較輕的新媽媽不需要藥物治療。每天休息時,改習慣性仰臥位為側俯臥位,糾正便秘,節製性生活,做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進盆腔肌張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環。有產褥感染的,及時治療,這對改善盆腔淤血症效果更好。
病情嚴重的媽媽,每天睡覺前堅持先做10分鍾的膝胸臥位,再取側俯臥位休息,一般能使嚴重的盆腔疼痛等症狀明顯得到減輕或緩解。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大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急性乳腺炎的症狀
乳房脹痛、畏寒、發熱;局部紅、腫、熱、痛,觸及硬塊;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壓痛;白細胞升高。
引發急性乳腺炎的原因
乳汁淤積。這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乳頭發育不良,妨礙哺乳;乳汁過多或寶寶吸乳少,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乳腺管不通,影響排乳。
細菌侵入。乳頭皸裂,乳暈周圍皮膚糜爛,這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寶寶口腔感染,吸乳或含乳頭睡眠,致使細菌直接進入乳腺管也是感染的途徑之一。
急性乳腺炎的防治
急性乳腺炎的預防關鍵在防止乳汁淤積和保持乳頭清潔,避免損傷。孕晚期和產後經常用溫水清洗兩側乳頭;定時哺乳,並排空乳汁;哺乳後應清洗乳頭,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
急性乳腺炎的治療方法有:
用繃帶或乳托將乳房托起。局部可用冰敷,以減少乳汁的分泌。
炎症明顯的乳腺炎患者,應該暫停哺乳,同時排空乳汁。局部可用濕熱敷或理療,促使炎症的局限化。
早期炎症可以采用仙人掌外敷、芒硝外敷等,可以減輕痛苦,促使炎症消退。
在醫生的指導上使用抗菌藥物。一旦形成膿腫,則應及時將膿液排出。
乳房腫痛
產後3天雙乳脹滿、疼痛、出現硬結,甚至延及腋窩部的副乳腺,伴有低熱。
乳房腫痛的症狀
乳房明顯增大,皮膚緊張,表麵靜脈擴張、充血,可形成硬結而使新媽媽感到疼痛。
乳房腫痛的原因
由乳腺淋巴回流受阻、靜脈充盈和間質水腫以及乳腺管不暢所致。
乳房腫痛的防治
產後2~7日是泌乳過程,此階段喂哺不當,最易造成乳腺管阻塞、乳汁淤滯,因此哺乳次數應該頻繁些,新媽媽下奶後一晝夜應哺乳8~12次。哺乳時讓寶寶吸空一側乳房後,再吸吮另一側乳房。如果寶寶沒能將乳汁吸空,新媽媽應將乳汁擠出。盡量母嬰同室,因為新媽媽對寶寶的撫愛可以刺激催產素的分泌,促使乳汁順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