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縮肛、提肛練習,鍛煉肛門括約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在吸氣時提縮肛門,如忍大便狀,然後呼氣、放鬆,如此反複,每次做10~20下,每天做2次。
便秘時,不要強行排便,應先由肛門塞入開塞露、甘油栓等,促使大便排出,防止肛門裂傷。
改善小便失禁
新媽媽產後不能約束小便而尿自遺者,稱為產後尿失禁。改善小便失禁的鍛煉方法如下:
盆底肌運動。仰臥在床,雙腳屈膝微開約7~8厘米,收緊肛門、會陰及尿道5秒鍾,然後放鬆,心裏默數5下再重做,每次運動做10次左右。
腹肌運動。仰臥屈膝,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深吸一口氣,呼出時收縮腹肌,將頭及肩抬起,維持5秒後放鬆。
雙臂放在身體兩側,舉起腿與軀幹垂直,然後慢慢放下,輪流交換舉腿5次,每天1~2次。
雙腿放平,雙手托枕部,利用腹肌收縮的力量使身體慢慢坐起來,反複多次,促進子宮收縮及回位。
防治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大多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預防的關鍵在防止乳汁淤積和保持乳頭清潔,避免損傷。孕後期和產後經常用溫水清洗兩側乳頭,定時哺乳,並排空乳汁,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已經患了急性乳腺炎的媽媽,必須及早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治療方法有:
用繃帶或乳托將乳房托起。局部用冰敷,以減少乳汁分泌。
炎症明顯的乳腺炎患者,應該暫停哺乳,同時排空乳汁。局部可用濕熱敷或理療,促使炎症的局限化。
早期炎症可以采用封閉療法,以含有抗菌藥物的0.25%~0.5%普魯卡因溶液60~80mL注射在乳腺四周及乳腺後組織,可以減輕痛苦,促使炎症消退。
全身使用抗菌藥物。一旦形成膿腫,則應及時將膿液排出。
產後感冒的防治
產後一周,新媽媽出汗太多,受風寒的概率也就增加了,更易患感冒。新媽媽感冒後,必須補充大量水分,可以多喝白開水、薑糖水、冰糖梨水及各種新鮮果汁等;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吃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一些中成藥;發燒的新媽媽必須臥床休息,及時進行物理降溫;如果出現高燒不退、咳嗽加重、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去醫院治療。
產後謹防靜脈栓塞
靜脈栓塞是由於靜脈中血液黏稠度過高而引起的靜脈堵塞。預防靜脈栓塞的方法如下:
孕期和產後避免久站久坐。
孕期和產後采取措施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如果剛剛形成靜脈曲張,每天起床後穿上高彈力的襪子,或在小腿由下而上地纏上彈力繃帶,待晚上臨睡前取下。
避免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洗澡,與體溫相同的水最為適宜。
孕前及產後都應積極運動。
剖宮產術後補足水分,堅持常規輸液3天,吃流質食物,以免脫水及血液濃縮。產後中暑早防治夏季新媽媽坐月子期間容易發生中暑,需小心防範。
夏天分娩的新媽媽不要用布包頭,也不要穿長的、厚的衣褲和襪子,要穿薄一些。
月子室一定要開窗戶,使空氣流通,保持適當的溫度。
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平時注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可補充水分。
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和身體各係統都得到放鬆,是預防中暑的好辦法。
防治產後腕部疼痛
產後有些媽媽會做一般性的家務,如洗衣服、洗尿布等,導致手腕痛,尤其在拇指和腕部活動時疼痛加劇。產後出現這些症狀,可采取以下措施緩解:
避免重複一種勞動的時間過長,手腕有酸脹感時要及時休息,冬天不宜用冷水洗滌。
產後注意休息,如果產後給寶寶洗東西,多請家人幫助。平時也可以適當活動手指和手腕部。
如已經出現症狀,則可用熱敷來緩解疼痛。但不要用止痛的彈性繃帶,因為纏繃帶會使血液循環不通暢,加重疼痛。
也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減輕疼痛,如熱水泡浴後用指揉法按摩阿是穴1~3分鍾。
出現手腕痛應減少活動和冷水刺激,如果出現腫脹更應注意。局部用紅花油輕輕揉擦。
防治產後恥骨痛
有些新媽媽產後經常感到陰毛上端的恥骨部分以及大腿根部疼痛,尤其在走路、上樓梯、提重物、下蹲、排便時,還有些出現腰背痛、腹股溝疼痛,這種現象往往是恥骨聯合分離造成的。疼痛嚴重時,新媽媽須臥床休息,並采用彈性腹帶固定骨盆。平時多吃蝦、牡蠣等富含鈣的食物,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