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字,兩萬字……(3 / 3)

早在徐有貞拉攏之前,李賢和石亨的關係已經十分融洽,石亨曾經勸說李賢參加奪門陰謀,但被李賢拒絕,後來吏部尚書王直退休,繼任尚書王翱也是個很有背景的人,根本不買石亨的賬,石亨十分不滿,便對當時任吏部侍郎的李賢私下表示,準備趕走現在這個不聽話的尚書,由他接任。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被稱為天官,地位顯赫,石亨竟肯把這個位置交給李賢,可見在石亨眼裏,李賢也是“自己人”。

然而出乎石亨意料之外的是,李賢竟然拒絕了,他謙恭地表示自己還沒有能力擔當此大任,還是讓原尚書留任的好。

李賢的這一舉動讓石亨大為感慨,在他看來,李賢這個人與旁人不同,非但不爭名奪利,連到手的大官都不要,實在是個難得的人才,不禁對李賢又多了幾分好感。

可是石亨絕對想不到的是,李賢之所以拒絕自己的好意,是因為他有著更深的圖謀,為了實現這一圖謀,他已經製定了一個周密的計劃,並在暗中窺視著自己的獵物,隨時準備打出那致命的一擊。

而在他的獵物名單上,有著這樣三個名字:徐有貞、石亨、曹吉祥。

徐有貞已經被皇帝疏遠了,但他對自己的處境卻並不了解,每日依然以首輔自居,不把曹吉祥和石亨放在眼裏,這也使得他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而上次指使禦史彈劾也讓徐有貞嚐到了甜頭,所以他決定再來一次。

這次他找到了禦史張鵬,並搜集了大量石亨、曹吉祥不法的證據,準備向朱祁鎮提出彈劾,和以前一樣,他還是找李賢一起商議,並具體安排行動步驟。

徐有貞的聰明終於到了頭,皇帝已經不再信任他,他卻沒有自知之明,可是奇怪的是,雖然徐有貞並不通曉其中玄機,李賢卻是知道的,但他非但不阻止徐有貞的行為,反而積極參與籌劃,這一舉動也讓徐有貞倍感親切。

因為李賢知道,他計劃的第一步即將實現,不久之後,他將把一個人的名字從他的名單上劃去。

徐有貞開始行動了,他命令張鵬向皇帝上書彈劾石亨,這個時機很好,因為石亨此刻出征在外,正好可以對曹、石兩人分別擊破,這個算盤打得確實不錯,然而他沒有料到,自己的計劃還沒有等到實施,就已經破產了。

石亨並不是笨蛋,他早已在言官中安排了自己的眼線,就在張鵬準備上書的前一天,他已經得到了消息,便連夜趕了回來,找到了曹吉祥商量對策。

曹吉祥告訴石亨,告狀的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變不了了,但隻要你跟我進宮幹一件事,保管你我明日太平無事。

然後他領著石亨進宮覲見了朱祁鎮,還沒等皇帝大人緩過神來,曹吉祥便向石亨使了個眼色,開始做他們預先商量好的那件事——痛哭。

看著眼前這二位鼻涕眼淚一起下來,朱祁鎮手足無措,連忙追問出了什麼事情,曹吉祥這才悲痛地說道:“禦史張鵬受人指使,想置我們二人於死地,我們沒有辦法,隻有請皇上為我們做主!”

朱祁鎮聽了倒也沒有什麼大的反應,畢竟這是大臣之間的矛盾,與他沒有多大關係。所以他表現得十分平淡。

然而石亨接著說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觸動了他,最終決定了徐有貞的結局:

“一個禦史怎麼敢這樣做(安敢爾),現在內閣專權,容不下我們啊!”

專權?

對,就是專權。

石亨的似乎無心之語擊中了朱祁鎮的死穴,他或許是一個好人,或許是一個寬厚的人,但如果有人敢於觸動他的權力,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沒商量!

朱祁鎮決定動手了,他要用實際行動去顯示他的權威,告訴所有的人,他才是這個帝國的統治者。

第二天一早,朱祁鎮便下令關押了張鵬和之前曾經上書的楊瑄,矛頭直指徐有貞。

此時,石亨已經得知,李賢也是攻擊他的策劃者之一,他十分驚訝,也非常憤怒,決定要把李賢和徐有貞一起整死。之後他不斷地在皇帝麵前攻擊二人,最終促使朱祁鎮下定決心,把徐有貞和李賢關進了監獄。

徐有貞徹底完了,他被關進了當年於謙待過的地方——詔獄,整日唉聲歎氣,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裏反思著自己,一切都宛如夢幻,他用盡心思技巧,膽大包天,最終鬥垮了於謙,卻也隻高興了四個月,就淪為了囚犯。人生對於他而言,已經落幕了。

可是同樣身在牢獄的李賢卻心如明鏡,其實在這場鬥爭中,他才是唯一的勝利者,他盡力協助徐有貞,利用徐有貞的力量去打擊石亨、曹吉祥。此外,他還充分發揮了徐有貞的盾牌作用,避過了石亨等人的反擊。

不過現在看來,他似乎還是失算了,畢竟他也被關進了監獄,等待著他的是不可知的命運,殺頭、充軍,或是流放?

但李賢卻絲毫不見慌亂,這一天的到來早在他的預料之中,為此,他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

不久之後,處罰決定下來了,總算是皇帝開恩,徐有貞被降為GD參政,李賢被降為FJ參政,這兩個地方在當時都是偏遠地區,也算是一種體麵的發配。

走出牢房的徐有貞抬頭看著久違的天空,鬆了一口氣,不管怎樣,這條命還是保住了,而在他的心底,卻對一個人始終感到過意不去,這個人就是李賢。

在徐有貞看來,李賢是自己的親密戰友,也是因為自己才到此地步,所以在臨行前,他特意找到了李賢,滿懷歉意地對他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實在沒有料到,如今就要各自上路,離開京城,隻好自己保重了。

李賢的反應卻出乎意料,他一點也不沮喪,而是十分客氣地與徐有貞交談,表示自己並不在意,談完後還親自將他送出門外。

徐有貞懷著愧疚走了,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李賢露出了笑容。

“徐有貞,要走的隻有你而已。”

【李賢的真麵目】

徐有貞老老實實地去了GD,李賢卻沒有,因為就在出發前的一刻,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站出來說話了。

這個人正是那位差點被罷官的吏部尚書王翱,在這關鍵的時刻,他挺身而出,為即將出行的李賢說情,在他的大力遊說下,朱祁鎮終於辦了人情案,將李賢留在了京城,並在不久之後恢複了他吏部侍郎的職位。

答案最終揭曉了。

李賢不排擠王翱,不擔任吏部尚書,就是為了迎候這一天的到來。因為他需要王翱的幫助。

徐有貞聰明絕頂,認定李賢是他的親信,可是他錯了。

石亨位高權重,對李賢許以官位,以為可以拉攏他,可是他也錯了。

他們都認為這個叫李賢的人會乖乖地聽他們的話,為他們辦事,卻絕不會想到,在李賢的眼裏,他們不過是獵物而已。

他原本可以投靠“還鄉團”,做大官,拿厚祿,可是他沒有這樣做,在“還鄉團”肆虐的日子裏,他默默地隱藏著自己,從那些陰謀家身上學習權謀和詭計,並最終用這些武器打倒他們。但他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麼呢?

從他後來的言行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公道。

徐有貞不是李賢的朋友,石亨也不是李賢的朋友,甚至於王翱也不是他的朋友,李賢周旋於這幾個人之間,似乎是個讓人捉摸不定的人,但在我看來,他也有一個真正的朋友,這位朋友的名字叫做於謙。

事實上,李賢和於謙的交往並不緊密,而且他們之間也有政治分歧,在繼位問題上,李賢主張朱祁鎮複位,而於謙似乎對這位太上皇並不感冒,卻主張由他的兒子朱見深繼位。

因為有著不同的政治見解,兩人關係一度比較冷淡,但在那場轟轟烈烈的BJ保衛戰中,李賢徹底被這個挺身而出、拯救國家危亡的人所折服,他的勇氣和頑強、清正與廉潔給李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混跡官場多年的李賢被打動了,他第一次認識到,在這個汙穢的地方,還有像於謙這樣勇於任事、剛直不阿的人。

但轉瞬之間,風雲突變,那群不知所謂的投機者——“還鄉團”一下子冒了出來,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還冤殺了為國家耗盡心力的於謙。

在於謙被殺的那一天,李賢做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他要為這個為國家付出一切、鞠躬盡瘁的人討回公道。

他並沒有站出來公開反對那些人的惡行,因為他知道,這是沒有用的,要想戰勝那些奸邪小人,必須比他們更狡詐,更有權謀,他靜靜地隱藏了自己,細心觀察著對手的動向,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將他們一一擊破。

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他逐漸變得成熟、機敏,雖然也曾曆經艱險、身陷不測之地,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自己的信念。

現在他終於除掉了徐有貞,下麵該輪到第二個人了。

【徐有貞的最後結局】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明年到你家。對這句話,徐有貞應該深有體會,就在四個月前,他得勢之時,把於謙關進監獄卻仍不罷休,一定要置其於死地。但他絕沒有料到,現在這一情況竟然原封不動地套用在他的身上。

他已經萬念俱灰,隻想去GD當一個扶貧幹部,可是石亨卻堅持認為,囚犯的身份更適合這位仁兄。於是又發動言官彈劾徐有貞,而且每天都到朱祁鎮麵前去鬧,朱祁鎮被他煩得不行,加上他本人也確實討厭徐有貞,便連夜派人把正在路上的徐有貞抓了回來。

二進宮的徐有貞苦不堪言,他又一次回到了熟悉的地方——錦衣衛詔獄,並傾情出演了《監獄風雲》第二部。在這裏,他與那些態度“和藹”的看守們重逢了,每天住在潮濕的房間裏,吃著黴變的牢飯,估計還吃了不少悶棍(錦衣衛指揮門達是石亨的人),整日以淚洗麵。

可是對於石亨而言,這些還不夠,他一定要殺掉徐有貞,朱祁鎮最終也答應了他的要求,準備選個黃道吉日給徐有貞放血。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京城發生的一件事情最終救了徐有貞的命。

就在劊子手在家磨刀霍霍之際,京城突然迎來了一場大雷雨,很多建築被大風破壞,石亨家也被水淹了。古人辦事都講個吉利,婚喪嫁娶都要查查皇曆,殺人也不例外,出了這麼大的天災,大家都人心惶惶,認為此時殺人不吉利,徐有貞就此撿了一條命。

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精神,石亨體貼地將已經五十多歲的徐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