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他們的話,我無言以對。
神台之上,於謙先生依然保持著他那從容的神態,想來他在臨刑前也是如此吧。
五百多年過去了,於謙似乎從來都沒有離去過,他始終站在這裏,俯瞰著這片他曾用生命和熱血澆灌過的土地,俯瞰著那些他曾拚死保衛的芸芸眾生。
我釋然了,不管這裏是否門庭冷落,無人問津,也不管這裏有沒有仰慕者前來頂禮膜拜,都與這座祠堂的主人於謙無關。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即使再過五百年,無數浮華散去,於謙依然會站立在這裏,依然會因他的正直無私、勇敢無畏被世代傳誦。
因為他是一個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
我堅信這一點。
明代有很多厲害的人物,我曾給這些人物做過一個排行榜,而於謙在我看來,應該排在第二名,雖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豐功偉績不下於甚至超過了於謙,但他們的排名也在於謙之後,這是因為評定的標準有兩項:品行、才能。雖然某些人的才能確實勝過於謙,但他們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誌的政治問題和張居正同誌的經濟問題。
而於謙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如無例外,於謙本應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後,還有另一位高人橫空出世,此人不但文武兼備、智勇雙全,而且五花八門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一不曉,且善始善終,堪稱不世出之奇才。對這位仁兄,英雄的稱呼似乎已不適用了,因為在很多人看來,有一個更適合他的稱呼——聖賢。
這位仁兄也將是我們後麵文章中的主角,這裏就不多說了。
最後提一句,於謙死後,他的兒子於冕被罰充軍,而充軍的地點叫做龍門,後來的係列電影《龍門客棧》就是以此為故事模板的,而那位大反派太監的生活原型就是司禮監曹吉祥同誌。
雖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但閑來無事調侃一下曹吉祥等人,倒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過河拆橋】
殺了一批,換了一批,做新龍袍,修宮殿,改年號(景泰改為天順),足足折騰了一個多月,朱祁鎮終於消停了,這也難怪,平常人搬個家都累死累活的,何況是換皇帝。
按說事情也算順利完成了,可朱祁鎮怎麼也沒有想到,雖然他已經思慮周密,事必躬親,卻還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而這個錯誤將造就一個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讓朱祁鎮成為曆史的笑柄。
朱祁鎮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呢,我們前麵提過,朱祁鎮於正月十七日奪門成功,隨即登基為帝,他什麼都考慮到了,卻忘記了那個被他趕下皇位的人——朱祁鈺!
當時朱祁鈺已經奄奄一息,所以朱祁鎮也沒有去理會他,直接就坐上了皇位,可他沒有料到,自己的這個弟弟生命力還很頑強,過了一個多月才死,這還不打緊,要命的是,他忘記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廢黜朱祁鈺的皇帝身份!
這位老兄風風火火地幹了十幾天,才猛然想起自己那個隻剩半條命的弟弟仍然是皇帝,哭笑不得的朱祁鎮立刻用皇太後的名義宣布廢黜朱祁鈺,但是已經太遲了。
此時已經是二月初一,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天裏,大明王朝同時有兩個皇帝,而且這兩位皇帝都是現任皇帝,外麵坐著一個,裏麵還躺著一位。此真可謂千古難得一見之奇觀。
朱祁鎮雖然鬧了笑話,但畢竟還是坐穩了皇位,並從此開始了他的第二代統治——天順。
而那些“還鄉團”成員們在冤殺了於謙之後,前景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如果用童話的語言就此結尾,可以表述為:“他們四個人手牽著手,從此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很可惜,在具有悠久的優秀曆史文化傳統(比如權謀鬥爭、厚黑學)的我國,童話是沒有市場的,類似他們這種陰謀集團,結局總是逃不開兩句話。
一句叫“攘外必先安內”;另一句叫“過河拆橋”。而從後來的情況發展看,“還鄉團”大致適用於第二句。
第二章隱藏的敵人
解決外敵,即刻內鬥也算是華夏文明的光榮傳統之一,很快,“還鄉團”的成員們便十分自覺地依照這一傳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內部鬥爭。
說來有點滑稽,鬥爭的起因並非分贓不均,而是性格不合。因為徐有貞是一個有理想、沒道德、有文化、沒紀律的複合型人才,雖然他心黑手狠臉皮極厚,但還是想做事的,是有追求的。
可是石亨和曹吉祥這兩位仁兄,除了有野心和貪欲外,啥也沒有,如果壞人也分檔次的話,徐有貞就是一個有品位的壞人,而石亨和曹吉祥就是壞人中的渣滓。
夫妻之間性格不合可以離婚,而政治家性格不合最終卻隻有一個結局——你死我活。
於是,壞人之間的鬥爭就此開始。
【你的素質太低!】
徐有貞和石亨、曹吉祥的矛盾從“奪門之變”後不久就開始了,他們原本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關係很好,但功成名就之後,徐有貞才發現,他的這兩個同夥素質實在太低。
徐有貞入閣之後,開始操持國家大事,每日忙於辦理各種事務,畢竟他還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可石亨和曹吉祥卻截然不同,他們發達之後,隻熱衷於幹一件事——貪汙受賄,不但如此,他們還不斷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人,混亂朝綱。
比如石亨同誌先後打過多次報告給朱祁鎮,要求封賞奪門有功人員,前後竟多達四千人!真是天曉得這些人都是哪裏來的,估計他連那天晚上在自己家廚房做飯的老媽子(應該是有力地保障了後勤補給)也算了進去。
曹吉祥也不甘人後,他的養子、侄子乃至於七姑八婆之類的八杆子打不著的親戚也都封了官,令人歎為觀止。
徐有貞每次看到這種烏煙瘴氣的情景,都會不由得羞愧有加:
當年我怎麼和這幫人搞到一起了?什麼素質啊?
自己雖然是一個陰謀家,可那二位仁兄充其量卻隻能算是兩個混混,如果繼續跟他們混下去,實在太丟人。
打定了主意,徐有貞開始和曹、石二人保持距離,見麵了也不打招呼,他要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
石亨和曹吉祥終於發現,這位高學曆的仁兄想洗手下船,和自己決裂。
決裂就決裂吧,怕你不成!
天順元年(1457)五月,“還鄉團”第一次內鬥正式開幕。
這天,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正在朝堂之上議事,朱祁鎮突然拿出一份奏折,當眾宣讀,內容是這樣的:曹吉祥、石亨等人貪汙受賄、專橫霸道、欺上瞞下、排除異己,應予懲戒。
曹吉祥先生當時就懵了,他手足無措,張嘴想要辯解,卻不知說什麼好。
朱祁鎮卻沒有看他,而是微笑著對徐有貞說:“禦史敢於直言,是國家的福分啊。”
徐有貞看了尷尬的曹吉祥一眼,也笑了。
這封奏折的作者是都察院禦史楊瑄,是個小人物,而根據厚黑政治學第一定律,小人物敢彈劾大領導,排除個人精神失常的因素,唯一的結論就是有人指使。
指使他的人我不說大家也能知道,就是徐有貞。
【徐有貞的沒落】
徐有貞沒有理會無地自容的曹吉祥,洋洋得意地走出了大殿。他有充分的理由得意,作為內閣首輔,他能夠調動文官集團的所有資源去對抗他的敵人,他有無數的打手(言官),在他看來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可是他錯了。
因為他的對手是明代曆史上唯一可以與文官集團對抗的死敵——宦官集團。
話雖如此,但當時的宦官集團並沒有太大的權力,司禮監曹吉祥是很難與內閣首輔徐有貞對抗的。
為了解決徐有貞,曹吉祥整日冥思苦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業務(厚黑)鑽研,他終於發現了徐有貞的破綻,並由此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不久後的一天,曹吉祥進宮見朱祁鎮,君臣二人聊天,氣氛和洽,突然曹吉祥話題一轉,貌似輕鬆地說起了宮內的一件事情,且談得津津有味,可他的談話對象朱祁鎮卻臉色突變,大驚失色。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幕呢?
因為朱祁鎮十分清楚,這件事情他隻告訴過一個人——徐有貞。
於是他急切地打斷曹吉祥,問他是怎麼知道的。
“是徐有貞告訴我的。”(受之有貞)
然後曹吉祥帶著疑問的表情加了一句:
“皇上還不清楚嗎,外麵的人全都知道了!”
這句話同時也宣布了徐有貞的結局:他徹底完了。
背叛和泄密是皇帝絕對無法忍受的。自此之後,朱祁鎮漸漸遠離了徐有貞,不再將他看作是自己的親信。
徐有貞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他想來想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裏得罪了皇帝,受到如此冷遇。麵對著朱祁鎮那冷淡的眼神,他無從申辯也無法申辯。
曹吉祥贏了,他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給了徐有貞一次漂亮的回擊。徐有貞當然不會將那些隱秘的事情告訴他,那他是怎麼知道談話內容的呢?
這個詭計的秘密在於,徐有貞進宮見朱祁鎮時,交談的確實隻有他們兩個人,但聽見的卻有三個人,而那個多出來的旁聽者就是太監。
這些皇帝的貼身太監受到曹吉祥的指使,將每次談話的內容告訴他,然後曹吉祥會在不經意間說出這些原本隻有天地你我方知的事情,將徐有貞塑造成一個口不把門的奸臣。
曹吉祥十分得意,和石亨彈冠相慶,從此更加飛揚跋扈。這也難怪,也該輪到他了,但曹吉祥想不到的是,他並不是這次勝利唯一的得意者,還有一個人正在暗地裏慶祝著自己的勝利。
【隱藏者的圖謀】
曹吉祥和石亨所不知道的是,五月的那次彈劾,策劃者並非隻有徐有貞一個人,這次攻擊的實際組織者是另一個人——李賢。
在徐有貞看來,這個叫李賢的人是他一手提拔的,絕對忠實於他,事實上,這個人也確實極為精明強幹,很能幫得上徐有貞的忙(史載:頗得其力)。所以他與李賢共同策劃了對曹、石等人的攻擊行動,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這也讓徐有貞更加認定,李賢是一個極為可靠的人。
可是徐有貞不知道的是,這位李賢先生除了是自己的下屬和親信外,還是一個卓越的社會活動家,喜歡廣交朋友,而他的朋友中有一個人叫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