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藏高原上九龍縣有個“伍須海”,以這個高原湖泊為中心,四周林木蔥鬱,雪山巍峨,草地上可賽馬,飛瀑下聽泉吟。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集各種高原風光為一體的天然風景區。人們到“伍須海”遊玩,常常是見到那一泓風情萬種的湖水便就忘了魂,對分散在鄰近的一些有趣的地方沒能光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從九龍縣城出發去“伍須海”,途中有一塊奇怪的巨石,巨石坐落在一派四季碧綠的林陰裏。由於說不清這塊石頭的來曆,當地人就叫它“飛來石”。距離這塊“飛來石”不遠,就在“伍須河”附近,有一處頗為神秘的“出魚洞”。洞口隱蔽在茂密的灌木叢和萋萋芳草中,不引人注目。走近了,才看得見這個洞口很小,人是不可能進得去的。洞在石崖壁下,距離“伍須河”還有一段路要走。石崖雖不在水中,但那洞裏一年四季都盛滿了清涼幹淨的水。就是這個洞裏在一定的時候有魚出來,當地人順口就把這個洞稱為“出魚洞”。
與這個“出魚洞”相鄰的“伍須河”裏也有魚,但這河裏的魚兒都不大,而且都是當地人稱為“土魚子”的、卻也有“學名”叫做鰉魚的小魚。當地人深知這種魚兒的生活習性,說它們“七上八下九歸沱”。意思是指,每年農曆的七月,這些魚兒才從下遊的大河裏往上遊來,農曆八月,它們又忙著朝下遊去了,到了農曆的九月,它們就都在深水潭裏安靜等待,等待來年再出遠門。冬天的“伍須河”由於天寒地凍,流量大減。即使在春天,沒有完全解凍前,河水也是不大的。河裏在這時候也不會有“土魚子”的身影,它們真是不到七月不會出現在“伍須河”裏的。它們的出現似乎隻同氣溫有關,同河水的多少好像沒有多大關係。而河裏的水,要一直等到桃花開時才會多起來。那時由於天氣轉暖,冰雪融化,河裏漲水,恰逢桃花盛開,當地人稱為“漲桃花水”。
就在這“漲桃花水”的時候,那個神奇的“出魚洞”就會“出魚”,這種魚兒,當地人稱為“細甲魚”。這種魚,並不是“伍須河”裏在夏日時節見到的那種“土魚子”。“細甲魚”身材細長,通體有金黃間銀白細鱗覆蓋,鱗片與鱗片之間有紅色小點,模樣十分漂亮。而且,這種魚兒,肉質非常細嫩,沒有“土魚子”身上所帶有的那濃重的泥腥味。每當此時,就有人前來“出魚洞”抓魚。
消息傳出後,隻要“桃花水”一起,遠近抓魚者蜂擁而至。有一年,在一天中,有一人竟得50多斤“細甲魚”。此事驚動了附近寺院裏的僧侶,他們擔心這樣下去,這種魚兒不再出現在這裏,也擔心得罪了“神靈”會給這方水土帶來不幸。在一個深夜裏,他們悄悄地用石頭把這個“出魚洞”堵塞來。有清亮的泉水還是從石縫中浸出來,可那種群魚湧現,色彩斑斕的美景卻不見了。但是到了“漲桃花水”時節,偶爾,還是有美麗得讓人心醉的魚兒從石縫中現身。
處於現在這種情況的“出魚洞”,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有些遺憾,更有好多說不清的東西讓人迷惑。比如,這些魚兒為何同“土魚子”不一樣?它們是從哪裏來的?它們在冬天等季節又到哪裏去了?“出魚洞”的那股泉水是不是同“伍須海”相通?是不是與“伍須河”也相通?或者說,它另有源頭,另有一處適宜“細甲魚”的地方,就是在那裏,生活著無數美麗的“細甲魚”?那個地方離“伍須海”這處風景區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