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給寶寶一個安全的成長空間(2 / 3)

具有檢驗合格章。

座椅本身也有安全帶。

座椅安全帶肩高可調整者優於肩帶高度固定者。

座椅安全帶有自動束緊裝置者(快速前拉會鎖住不動)優於一般的安全帶。

三點固定式(汽車安全帶同時穿過座椅扶手與背部固定座椅)優於兩點固定式(汽車安全帶隻穿過座椅底部或扶手固定座椅)。

材質軟硬適中,符合人體工學設計。

具備詳細的使用說明書。

選擇安全座椅應考慮哪些條件

座椅的高度適中,太高會頂到車頂,太矮寶寶看不到窗外的風景。

適合寶寶年齡、體重、身高。

座椅底部的材質不會與汽車座椅產生滑動,以免影響安全座椅的牢固程度。

應先考慮安全座椅的安全性,附加功能放其次。

嬰幼兒乘車安全守則

許多人已養成“一上車即係安全帶”的習慣,其實,寶寶更需要安全帶和安全座椅的保障。

切不可把寶寶抱在胸前開車,若汽車不幸遭受撞擊,寶寶將成為媽媽的“安全氣囊”,並可能因同時承受來自方向盤與母體的壓力而受致命傷害。

兒童安全座椅加上安全帶,才能保障嬰幼兒乘車安全。

還不會坐的嬰兒適用躺椅式的安全座椅;3~4歲大、體重在9~19千克之間的寶寶則適用座椅式的安全座椅;3~12歲或體重在15~36千克的小孩便可坐隨車配備的安全椅,身材夠高的也可不坐安全座椅,以係上安全帶不會貼近脖子為原則。

除非不得已必須由駕駛人照顧寶寶,否則寶寶應該坐在後座,尤其前座有配備安全氣囊時(儀表板上會貼有黃色警告標誌),更是絕對不能把寶寶放在前座。

寶寶乘車步驟

把寶寶放在安全座椅內。

扣上座椅本身的安全帶。

將寶寶連同座椅放入車內,係上座車的安全帶。安全座椅應貼緊車內座椅。安全帶緊緊係住座椅。

給寶寶喜歡把玩的玩具,以免寶寶哭鬧影響父母開車的安全性。

嬰兒家庭意外緊急處理方法

嬰兒出生後的前3個月因為還小,活動力較弱,所以發生家庭意外的幾率較低;到了6個月以後活動力增強,寶寶開始學習翻身、爬行、坐立、走路等動作,居家意外的發生幾率也因此而增高。

燒燙傷

發生原因洗澡時水溫沒調節好,或是因疏忽而先放熱水,或是在不注意時讓小寶寶接近熱源(餐桌、廚房等)。

錯誤舉措燒燙傷最怕的就是造成感染,因此千萬不能塗抹麻油、醬油、牙膏,或是任何的藥膏,因為塗抹這些物品不但對治療無益,反而會造成醫師處理上的困難。

處理方法如果是輕度的燒燙傷,譬如皮膚表麵有紅腫現象,但無破皮傷口,隻需冷敷處理即可,不要塗任何藥物;若是燒燙傷程度嚴重,遵循“衝、脫、泡、蓋、送”五字訣的處理方法。處理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散熱的冷敷。

衝燒燙傷發生時必須盡快用流動的水衝冼傷口,以達降溫、散熱的作用。

流動的冷水衝洗傷口10~15分鍾。以溫和水壓衝洗、避免用較強的水壓衝洗,以免造成表皮二度受傷。

脫在水中除去衣物。在水中將衣服剪開或脫下,若衣服黏在表皮上千萬不要勉強脫下。

泡冷水持續泡15~30分鍾。

蓋傷口覆蓋幹淨布巾。可以用保鮮膜或幹淨的紗布、布巾來包裹,盡量避免使用有棉絮或易粘的布料,以免造成醫師處理上的困難。

送趕快送到醫院急救。

預防

將家中的打火機、火柴、電熨鬥等可能產生燒燙傷危險的物品收藏好,不要讓寶寶有機會接近任何的熱源。

替寶寶放洗澡水時一定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同時將寶寶放入洗澡水之前一定要先測水溫是否過高,以防萬一。

別讓寶寶進入廚房內,廚房最好有門,並要隨時關上。

別將湯類、熟食放在桌邊,桌布不要垂擺桌邊,以防寶寶拉扯桌布而造成熱食翻倒的燙傷意外。

跌摔傷

發生原因翻身時從沒有護欄的床鋪上跌落、學走坐時從階梯或樓梯等高處跌落,或是被物品絆倒摔傷等。

處理方法先檢查寶寶有無身體的外傷,或是寶寶有無不同平常的異常情況發生(例如哭鬧不止或是異常的嗜睡等),若有這些情況,最好到醫院請求醫師檢查,較為妥當。

判別傷處大小、受傷情況嬰兒摔傷最怕的是傷及頭部,所以在摔跌傷發生時,父母應先檢查寶寶的頭部有無問題;若隻是一些小傷口,可用幹淨的紗布來止血,若是大傷口,最好還是送醫院處理;若有骨折現象,在移動寶寶時要小心,可以用厚紙板先將傷處固定;若傷處有瘀青、紅腫現象,在受傷後24小時以內可以冰敷來消腫,24小時以後可以熱敷讓受傷部位的組織吸收。

小寶寶不慎摔傷時,媽媽必須特別檢查頭部是否有受傷或任何不妥之處。

如果寶寶隻受了點皮肉傷,可用幹淨的紗布止血,再塗點外用藥膏。

進一步的觀察和注意事項若父母不清楚寶寶摔跌傷意外的發生原因及受傷部位,可依下列幾點觀察寶寶的狀況:嘔吐;精神狀況不佳,例如嗜睡;動作不協調,例如一隻手或一隻腳特別無力;抽筋等。若寶寶出現這些現象,父母應帶寶寶盡速就醫,切莫遲疑。

預防

將寶寶放在床上時,應讓寶寶躺在與床垂直的方向,避免寶寶不小心跌落床下;可在床邊、床下鋪設軟地墊或棉被,以減輕不慎摔下的重力。

家中若有樓梯應防寶寶摔倒,桌椅擺設別靠窗太近,且要預防寶寶攀爬,不要讓寶寶靠近折疊式桌椅,以避免夾傷意外。

窒息

發生原因睡覺時被厚重棉被蓋住口鼻、趴睡時因枕頭太過柔軟而陷入枕頭中,導致無法呼吸;或者是喝奶後平放在床上,以致奶水回流嗆到,阻塞呼吸道,不慎吞入異物等。

處理方法嬰兒發生窒息多是在睡眠時,因此父母在寶寶睡覺時要注意寶寶的情形,若發現有臉色發青、發白、全身柔軟無力、活動力變差、突然不太動等情況,表示極有可能發生窒息,若寶寶仍有心跳,父母可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來急救;若寶寶已無呼吸,而父母也熟知心肺複蘇術,則必須進一步實施心肺複蘇術進行搶救。通常腦部在缺氧超過5分鍾以上就可能造成腦部受傷,因此父母必須把握時間進行搶救,以降低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