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背誦記憶法:書誦百遍,其義自見(1 / 2)

■ 原理: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

背誦法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記憶方法。是呀,從上幼兒園背誦兒歌到上大學背誦自己專業範圍的重要知識,哪一天離開過背誦呢?

背誦是一種特殊的記憶方法。它的要求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固定次序,不分主次輕重,毫無差錯遺漏地去記憶。

你知道嗎?背誦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而且通過背誦還可以培養和鍛煉人的記憶能力。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之所以博聞強記,並非他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他堅持每天做“記憶力體操”的結果。他曾經說過:“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對此他身體力行,每天清晨起床後都要背誦一些必須記住的知識,就像做倉庫,這樣才使他如此博學多聞,寫出了像《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那樣的不朽著作。由此可見,重複的刺激有助於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實踐證明,人的記憶力也和人的肌肉一樣,隻有鍛煉才能增強。懶於記憶,從不背誦的人,記憶力不可能優良。

背誦可以使我們精確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識。何以見得?讓我們舉例來說。試想工程師在工作中遇到緊急情況時,要先去查書找最基本的公式;教師在教學生背古詩時忘了原句要去翻課本……這種局麵會有多麼尷尬,有時甚至會誤大事。這都說明對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必須要牢牢記住,達到能熟練背誦、可以脫口而出的程度。否則知識再多,到關鍵時刻提取不出也是枉然。

董必武在一封信中教導他的女兒說:“語言每課至少讀十遍,有些課文要背誦。”古往今來許多偉大和知識淵博的人,大多與他們善於背誦、記憶力驚人有關。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精通許多種外語,馬克思能背誦許多歌德和海涅的詩歌,並在談話中經常引用它們的詩句,增加了談話內容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背誦,這是絕不可能做到的。善於、勤於背誦可以使我們的知識庫存日益豐厚。我國古代早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說法。

■ 訓練1:適機采用機械或理解背誦

背誦常常受到人們的非議,有些人還極力反對,認為背誦就是死記硬背,認為理解是基礎,那麼理解了不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背誦呢?

有人曾這樣諷刺那些書呆子,說他們是“死讀書,讀死書”。其實,這種看法是一種偏見。實際上背誦是一種很複雜的記憶活動。

背誦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背誦,另一種是理解背誦。

機械背誦是指在並不理解記憶材料意義的情況下,靠單純反複去背誦的方法。它雖然不太理想,但也有它的用處。幼兒園的孩子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於經曆少、知識少,不可能理解很多和很深的知識。這種背誦有利於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因為兒童雖然理解力較差,但他們的機械記憶力很強。雖然他們尚不理解材料的意義,但卻能很容易地把它背下來。我國許多50歲以上的老人至今能流利地背出《三字經》《百家姓》的全文。這些都是他們在很小時候背會的,在當時根本不可能懂得其中的含義。幼年的機械背誦、記憶是牢固的,這對他們後來的學習有很大好處。稍事年長,理解力增強了,記憶便更加鞏固了。

人到青少年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以及閱曆的增加,理解能力增強了。他們便自覺不自覺地采用了第二種背誦方法,即理解背誦法。也就是說,在理解材料意義情況下,借助於反複背誦的方法去記憶。當然,在通常的情況下,機械背誦和理解背誦是聯合運用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正確方法是要根據背誦者的年齡、知識水平和記憶材料的性質、特點,確定以哪種背誦方法為主。一般情況下,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機械背誦的長處,並且把朗讀、應用和背誦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背誦記憶的優點。

■ 訓練2:背誦的方法

背誦是掌握知識、積累知識、運用知識的一個有效的方法。為了提高朋友們的背誦能力,大家可以用以下這些背書的方法來提高背誦的效率。

1.畫麵背誦法

語文課文大多具有形象性,是具有一定表象意境的,你可以把文字變為一幅幅鮮活的、有生命動感的圖畫,從而把抽象變為直觀,減輕背誦壓力。具體而言,語文課本中許多課文都配有色彩鮮明、貼近內容的插圖,看圖背文,當需要背誦時,腦中浮現出圖畫,圖文結合的線一聯通,相應的文字也就呼之欲出了。有時課文沒有插圖,而課文的畫麵感又很強,就要求學生畫畫。

2.層次背誦法

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背誦。文章表麵看上去雜亂無章,毫無頭緒,其實是有章可循的,我們若是掌握了它的層次,背起來就容易多了。“會背書者背結構”,因而在背書之前,我們先理清結構、層次、句子,然後由句到層、由層到段,逐層逐段地背誦,直至全篇。把比較長的文章分成若幹小段,背熟了第一段,再背第二段,然後把兩段連起來背;接著背第三段,再與前兩段連起來背。各個擊破,效果會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