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成。

【用法】食用。

【主治】糖尿病、高血脂症、慢性肝炎、脂肪肝、動脈硬化症

3. 燕麥燉雞血

【原料】燕麥60克,鮮雞血60克,精鹽0. 5克,味精0. 5克,花生油20克,薑10克,黃酒15

克。

【製法】將鮮雞血裝碗中,入鍋蒸熟,切成小塊,鍋中加入花生油,薑切絲,入油內煸炒至

焦黃時加入雞血、燕麥、精鹽,加水800毫升,文火燉至燕麥熟時加入味精、黃酒即成。

【用法】連續食用不少於七天。

【主治】月經失調。

【食用宜忌】

燕麥有滑腸作用,腹瀉者應慎食。燕麥中有一種,別名破關草或破管草,古代時獵人采熬藥

箭,傷及肌膚,立能潰腫,屬熱毒之品,隻作外用,不可內服。

大米

別名水稻、旱稻。稻子的成熟種子(穀粒)脫皮後稱為“大米”。在我國,稻子已有6900多年

的種植曆史,並形成了獨特的稻米文化。相傳,神農、黃帝時已開始栽培,到殷商時代,稻

穀已躍為五穀之首。在周代,稻穀由我國傳入朝鮮、越南,漢代時又傳入日本。印度開始種

植稻穀,比我國晚1000多年。公元前五世紀,稻穀經伊朗傳入巴比倫,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

。400多年前,稻穀由哥倫布帶入美洲。現在我國仍是產稻穀最多的國家,全國各地均有栽

培,但品種各異。目前我國仍能找到野生稻穀的生長處。

【營養成分】

每100克大米中含有水分13. 3克,蛋白質7. 4克,脂肪0. 8克,粗纖維0. 75克,碳水化合

物77. 2克,灰分0. 6克,硫胺素0. 11毫克,核黃素0. 05毫克,尼克酸1. 9毫克. 鉀103毫

克,鈣13毫克,鐵2. 3毫克,鎂34毫克,鈉3. 8毫克,錳1. 29毫克,鋅1. 7毫克,銅0. 3

毫克,磷110毫克,硒2. 23微克。

【食用方法】

稻米的主要食用方法是蒸食或熬粥,稻米蒸熟後,即米飯,一直被人們視為餐飲第一主食,

而煮粥更是稻米最常用的吃法,幾千年以來,米粥一直是人們賴以果腹充饑的食物之一。現

在粥已經從過去主要充當果腹充饑的角色轉變為集營養、保健、養生、滋補、美味等多種功

效為—體的新型流食。

白米粥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具有米香濃鬱、易於消化、製作簡單等特點,內含有大

量的澱粉,每50克水解後可產生40克左右的葡萄糖,常用於治療腹瀉和小兒因消化不良引起

的腹瀉,可解除因腹瀉而引起的體內失水症,飲用一定數量的米湯,要比口服電解質溶液更

有效果。

用稻米做成的粽子,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特產之一,它不僅味道佳美,而且沉澱了豐厚的文化

底蘊。粽子的雛形,是原始人在地上挖坑盛水,把用葉子包裹起來的植物種子放在水中,再

把燒得滾燙的石頭投入其中,使植物種子成熟。隨著水稻栽培的擴展,這種用葉子包裹稻米

燒煮後作為食物的方法就流傳開來。春秋時,人們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為“角黍”,

也有用竹筒的,稱之筒粽。到了晉代,粽子已成為民間的家常食品。粽子之所以同端午節聯

係起來,在我國也有著不同說法。普遍流傳的是說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投汩羅江

自盡,楚國的百姓就在這一天用“竹筒儲米,投而祭之”,後演變為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並在大江南北推廣開來。

稻子分為粳稻和糯稻,碾出的米則分別稱為粳米和糯米,糯米可以製作年糕、糍粑等特色食

品,還可以釀造香甜可口的糯米酒。

【藥用功效】

大米性甘,味平,有健脾養胃、益精強誌、和五髒、通四脈、解煩止渴、止泄的功效,對小

便不暢、尿頻、泄瀉等病症均有治療作用。

【藥膳方劑】

1. 八寶飯

【原料】糯米,蓮子,銀杏,葡萄幹,紅棗,李子,豆沙,桂圓肉。

【製法】將所有原料預備好,取較淺的大碗一個,在碗底抹上油,把蓮子、桂圓肉等一圈圈

鋪在碗底,然後放進糯米,再填入豆沙,填成平平的一大碗,放到屜上蒸。蒸的時間不妨長

一點,使碗裏的東西充分鬆軟膨脹,凝為一體。

【注意】八寶飯雖是甜點,但量不宜過,不能加糖太多。也可在豆沙或糯米裏拌上一點豬油

,但不宜多,否則吃起來會膩。

【主治】健脾養胃、解煩止渴。

2. 大米三仙湯

【原料】大米100克,焦山楂30克,焦麥芽30克,焦穀芽30克。

【製法】大米洗淨,將焦山楂、焦麥芽、焦穀芽入鍋,加水1300毫升,煎煮40分鍾。去渣取

藥液,用此藥液,再入淨鍋內,放入大米,煮40分鍾即成。

【用法】食用。

【主治】消化不良、厭食症、高血脂症。

3. 大米枸杞白糖粥

【原料】枸杞子50克,大米100克,白糖20克。

【製法】將枸杞子、大米洗淨,先將米煮至牛熟,再倒入枸杞子一同煮,煮成粥時加白糖即

可。

【用法】每日早、晚分食。

【主治】神經衰弱症、婦女更年期綜合征。

4. 大米海帶飯

【原料】大米500克,水發海帶100克,精鹽1克。

【製法】大米揀去雜物,淘洗幹淨。海帶放入涼水盆中洗淨泥沙,切成小塊。鍋置火上,放

入海帶塊和水,大火燒開,煮沸5分鍾左右,煮出滋味,隨即放入大米和精鹽,再燒開後,

不斷翻攪,煮8~10分鍾,待米粒漲發、水快幹時,蓋上鍋蓋,用小火燜10~15分鍾即熟。

【用法】食用。

【主治】單純性甲狀腺腫大、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症等。

【食用宜忌】

食用大米時,不宜過多淘洗,以免營養流失,如用開水淘米則比溫水淘米減少營養成分20%

,但米受黃曲黴素汙染時(米粒上有黃斑),則必須反複多次在水中搓洗,至米幹淨為止,這

樣雖然損失米的營養,但可清除致癌誘因。

小米

小米別名穀子(脫殼後叫做小米)、糯秫、糯粟、粟米等。中國是小米原產地,在山東、河北

、東北各地都有種植。小米粒小、卵圓形,色澤呈乳白或淡黃,分為粳性小米、糯性小米和

混合小米。產於山西省沁縣(古稱沁州)的小米沁州黃,品質優良,甜香鬆散,非常可口,獨

具特色,由於具有較高營養價值,被譽為“小米之王”。產於山東章丘市龍山鎮周圍的龍山

小米,為清代全國四大貢品之一。龍山小米粒圓個大,色澤金黃晶亮,出米率高。用其煮成

的稀飯,呈金黃色,湯汁黏稠,表麵露一層米油,香味濃鬱,營養豐富。山西翼城的隆化小

米主要產在海拔800~1500米的丘陵山區。相傳堯王東渡時,在隆化一宿,貢膳就是小米粥

,堯王吃後讚不絕口,之後便成為曆代王朝的貢品,聲譽久盛不衰。隆化小米色澤金黃,香

味純正,口感綿軟,蒸、煮皆宜,以小米粥為最佳。

俗話說:“五穀雜糧,穀子為首”,在我國原始農業中,小米的種植居首要地位。據考證,

穀子在我國已有7000多年的栽培曆史,由於它的適應能力強,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幹旱和

半幹旱地區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也是大旱之年老百姓的“救命糧”。

此外,小米可以釀醋、釀酒,山西陳醋的主要原料就是小米,五糧液、汾酒以及南方入喜歡

喝的小米黃酒、日本人愛喝的清酒,主要原料也是小米。

【營養成分】

100克小米中含有水分10. 5克,蛋白質9克,脂肪3. 3克,粗纖維1. 4克,硫胺素0. 31毫克

,胡蘿卜素100微克,尼克酸2毫克,鉀190毫克,鈣31毫克,鎂50毫克,鐵3. 5毫克,鈉3. 1

毫克,錳1. 56毫克,鋅1. 64毫克,磷188毫克,硒5. 36毫克。此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等。

【食用方法】

小米不僅是北方人喜愛的糧食,也是體弱病人和產婦的上好滋補佳晶。在我國許多地區仍舊

保持著婦女生產後,喝一個月小米稀飯加紅糖的習慣。小米中含較豐富的蛋白質及7種人體

必需氨基酸,其含量比其他糧食作物高,對人類健康非常有益處,用小米煮粥時,湯上麵會

浮有一層釅滑的膏油,此油即為“米油”,其營養豐富,有強身功效,並且可用於輔助治療

男性精子成活低、婦人帶下等病症。

【藥用功效】

健脾和胃,益腎,除熱,解毒。主治胃氣不和、消化不良、嘔吐反胃、泄瀉、消渴、產後體

弱。

【藥膳方劑】

1. 小米龍眼粥

【原料】小米,龍眼肉,紅糖。

【製法】將小米與龍眼肉同煮成粥,加入適量紅糖。

【用法】空腹食用

【主治】心脾虛損、氣血不足、失眠健忘、驚悸等症

2. 小米黃芪湯

【原料】米75克,黃芪50克。

【製法】將黃芪入鍋,加水1000克,煎煮30分鍾去渣,留藥液,用洗淨白布過濾後,再入鍋

,煮沸時入小米,煎煮15分鍾即成。

【用法】食用。

【主治】婦人白帶過多、年老體弱,自汗出。

3. 小米紅糖大棗粥

【原料】小米75克,大紅棗50克,紅糖15克。

【製法】將紅棗洗淨,入鍋加水,水沸一分鍾紅棗膨脹後撈起,待溫去核,切碎末,小米洗

淨入鍋,加水800毫升,煮15分鍾,入大棗再煮5分鍾,兌入紅糖即成。

【用法】食用。

【主治】失眠、貧血、慢性胃炎、產後體質虛弱、乳汁不足。

4. 小米發糕

【原料】小米磨粉500克,細玉米粉1000克,白糖60克,發酵粉1~2克,食用堿1~2克。

【製法】將小米粉、玉米粉、發酵粉放入盆內,混合均勻後倒入適量溫水,拌勻成麵團,蓋

上毛巾讓其發酵,發酵後加入白糖及少許食堿,用力揉勻,製成糕狀。將小米糕放入蒸籠內

,用大火蒸熟,取出切成小塊即成。

【用法】食用。

【主治】脂肪肝、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症、胃炎。

【食用宜忌】

小米不宜與杏仁同食,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瀉。

黑米

黑米又稱血糯米,外皮墨黑,質地細密,比一般大米略扁黑米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

、B族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物質,營養價值高於普通稻米。經常食用黑米,對慢性病

人、康複期病人及幼兒有較好的滋補作用,能明顯提高人體血色素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有利

於心血管係統的保健,有利於兒童骨骼和大腦的發育,並可促進產婦、病後體虛者的康複,

所以它是一種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

黑米中以陝西洋縣黑米最為著名,色澤烏黑,內質色白,煮成粥為深棕色,味道濃香,營養

價值甚高,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強身、明日活血的作用。是我國稻米中的珍品,古代是專供

內廷的“貢米”,庚子之變中,慈禧太後盡管惶惶如喪家之犬,居然仍念念不忘洋縣黑米之

香,下令進奉。

黑米種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相傳西漢時代的張騫在未發跡之時,一天在柳林內讀書

困倦,睡著了,夢到文曲星對他說:“前程萬裏,汝見黑米之日,即發跡之時也。”此後,

張騫除了苦讀詩書外,常去河畔尋找黑米。三年後的一天,他終於在野稻中找到一株灰色稻

穗,剝開稻殼,果然是黑米。張騫正巧就在這一年出仕,為大漢朝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營養成分】

100克黑米中含熱量333千卡,硫胺素0. 33毫克,鈣12毫克,蛋白質9. 4克,核黃素0. 13毫

克,鎂147毫克,脂肪2. 5克,煙酸7. 9毫克,鐵1. 6毫克,碳水化合物68. 3克,錳1. 72

毫克,膳食纖維3. 9克,維生素E0. 22毫克,鋅3. 8毫克,銅0. 15毫克,胡羅卜素1. 6克

,鉀256毫克,磷356毫克,視黃醇當量14. 3微克,鈉7. 1毫克,硒3. 2微克。

【食用方法】

食用黑米時用清水淘洗,加入5~7倍溫熱水,浸泡1~3個小時,再配以用量為黑米1/3的精

白米,文火煮2小時或用高壓鍋煮30分鍾以上。黑米煮粥食用最佳,用它配上芝麻、銀耳、

白果、核桃、紅棗、冰糖、蓮子等煮成八寶粥,對頭昏、眩暈、貧血、白發、眼疾、咳嗽等

症療效甚佳。

【藥用功效】

黑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強身、健脾開胃、補肝明目、養精固澀之功效,是抗衰美容、防病

強身的滋補佳品。黑米所含B族維生素、蛋白質均比普通粳米高出許多倍,對流感、咳嗽、

氣管炎、脫發、白發、貧血、肝病、腎病患者均有保健作用。《本草綱目》中說黑米能“健

脾胃、滋腎水、止肝火、養顏色、烏須發\\\",久服可強身延年。

【食用宜忌】

黑米不容易煮爛,因為它的外部有一層較堅韌的種皮。沒有煮爛的黑米不容易被胃酸和消化

酶分解消化,會引起急性腸胃炎及消化不良。火盛熱燥者不宜食用黑米。

紫米

紫米俗稱“紫珍珠”,別名紫糯米、接骨糯,是糯米的一種,因其米粒細長,且表皮呈紫色

,故名紫米。《紅樓夢》中稱之為“禦田胭脂米”,素有“米中極晶”之稱。紫米由於有種

種優點而且僅產於雲南思茅和西雙版納地區,產量不高,所以紫米顯得十分珍貴。民間喜在

年節喜慶時做成八寶飯食用,味香,微甜,黏而不膩。

《本草綱目》載:“紫米者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日活血。”紫米有皮紫內白非糯性和表

裏皆紫糯性兩種。糯性紫米粒大飽滿,黏性強,蒸熟後能使斷米複續,具有接骨功效。紫米

飯清香、油亮、軟糯可口,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比較高,有補血、健脾、理中及治療神經

衰弱等多種作用。

【營養成分】

每100克紫糯米中含有蛋白質8. 2克、脂肪1. 7克、糖75. 7克、熱量14. 67千焦、鈣17毫克

、磷179毫克、鐵2. 6毫克、維生素B10. 21毫克、維生素B20. 15毫克、尼克酸2. 3毫克。

【食用方法】

紫糯米的營養價值較高,特別適合老年人晨起食粥用,也可加工成副食品。遠近聞名的雲南

的四喜湯圓,就是紫米別具特色的一種吃法。它的成品,湯圓紫紅,湯清澈見底,一碗四味

,甜中回鹹,香味濃鬱。

【藥用功效】

紫糯米性柔潤,有利膈養胃,生津液,安神定誌、補脾生血的功效。

【藥膳方劑】

四喜湯圓

【原料】火腿,芝麻,蓮蓉,花生仁,白糖。

【製法】火腿蒸熟,切成碎丁。芝麻、花生仁分別焙香研成碎末。將火腿丁及豬油、白糖充

分拌勻,製成餡心。將花生末與豬油白糖拌勻,作成餡心。芝麻末與豬油、白糖拌勻,製成

餡心。蓮蓉製成餡心。紫米粉加水充分拌勻,揉好成團,逐個搓圓按扁。分別將4種餡心逐

個包人紫米麵團中,封口搓圓。用4口鍋把4種餡心的湯圓分別煮熟,每碗各放1個餡心的湯

圓。

【用法】食用。

【主治】胃寒痛、消渴、夜多小便等症。

薏米

薏米別名薏苡仁、苡米、米仁、六穀子等,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酯、固醇、多種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等營養成分。《本草綱目》:“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

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痹者用之。”

《本草化義》:“薏米,味甘氣和,清中濁品,能健脾陰,大益腸胃:主治脾虛泄瀉,致成

水腫;風濕筋緩,致成手足無力,不能屈伸。蓋因濕盛則土敗,土勝則之複,腫自消而力自

生。取其入肺,滋養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癰腸癰。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下部,用冶腳

氣腫痛,腸紅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氣和力緩,倍用無不效。”

古代人們把薏米看作自然之珍品,用來祭祀,薏米在現代則被人們視為營養豐富的盛夏消暑

佳晶,譽為“生命健康之友”。薏米多種於山地,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於福建、河北

、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其中武夷山地區栽培曆史最為悠久。除了栽培外,南方省區均

有野生品種。

【營養成分】

每100克薏米中含有水分11克,蛋白質12. 5克,脂肪3. 4克,粗纖維2克,碳水化合物69. 1

克,灰分1. 6克,硫胺素0. 22毫克,核黃素0. 15毫克,尼克酸2毫克,鉀238毫克,鈣42毫

克,鐵3. 6毫克,鈉3. 6毫克,鎂88毫克,錳1. 37毫克,鋅1. 68毫克,銅0. 29毫克,磷

217毫克,硒3. 07微克。

【食用方法】

薏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等功效,常用於久病體虛及病後恢複者,是老人

、兒童較好的藥用食物。薏米可治療泄瀉、濕痹、水腫、腸癰、肺癰、淋濁、白帶等病症;

還可美容健膚,治扁平疣等。薏米有解熱、鎮靜、鎮痛、抑製骨骼肌收縮的作用,常用來治

慢性腸炎、闌尾炎、風濕性關節痛、尿路感染等症。薏米還有抗癌作用,以薏米煮粥食、可

作為防治癌症的輔助性食療方。薏米宜與粳米煮粥食用,經常食用有益於解除風濕、手足麻

木等症,並有利於皮膚健美。薏米在熬煮之前,可先洗淨,浸泡數小時,煮時先用旺火燒開

,再改用文火熬,熟爛後可加白糖食用。薏米粥也可加紅棗、糯米一起煮。

【藥用功效】

薏米性質微寒,有健脾、去濕、利尿的功效。主治濕熱、脾虛腹瀉、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

。具有強筋骨、健脾胃、去水腫、去風濕、清熱肺熱等作用,還可增強人體激素的調節,增

加機體免疫功能,抑製艾氏腹水癌細胞增殖,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提升白細胞和血小板,

是一種理想的抗癌保健食品。此外,薏米油能興奮呼吸,使肺血管顯著擴張,並可減少肌肉

及末梢神經的攣縮和麻痹。更可貴的是薏米有抗老防衰作用,常食可延年益壽。

【藥膳偏方】

1. 蠶瓜薏米煲鴨

【原料】:鴨750克,連皮冬瓜1500克,薏米75克,薑茸10克,廣東米酒10克,精鹽6克,味

精5克,陳皮1克,植物油25克,清水3000克。

【製法】:薑茸浸泡入米酒中成薑汁酒,中火燒熱炒鍋,放入鴨略煎,烹薑汁酒後把鴨盛起

,取大瓦煲一個,放入冬瓜、薏米、陳皮,加清水先用旺火燒沸,再放鴨,改用慢火煲至湯

濃縮約1500克便成。上菜時,把冬瓜盛在碟底,將鴨切件排在瓜麵上,湯調入精鹽、味精上

桌即可。

【用法】食用。

【主治】脾胃虛弱、腹瀉、風濕疼痛。

2. 薏米杏仁白果黃芩方

【原料】薏米50克,黃芩20克,白果仁5克。

【製法】將上述原料入鍋,加水1000毫升,煎煮50分鍾,去藥渣取藥液。

【用法】一日一劑,早、晚各服150毫升。

【主治】咳喘。

3. 薏米幹薑白糖方

【原料】薏米60克,白糖25克,幹薑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