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佳木斯市第一屆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周活動紀實
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初教部為了貫徹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使佳木斯城區基礎教育與各縣、鄉鎮均衡發展,依照《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小學校本教研基地認定標準》,對全市申報的一批教研基地進行審核確定,並在此基礎上舉辦了小學校本教研開放周活動。這次小學校本教研基地的確定首先由縣(市、區)初審申報,然後經佳木斯市小學教育專家評審組評審決定,確定了課改以來以佳木斯市光複小學校等28所“小學教研基地”為佳木斯市首批小學校本教研基地學校,並先後於2006年11月10日、11月16日、11月17日、11月24日分別在佳木斯市直屬光複小學校、向陽區第二十小學校、前進區第六小學校、郊區長青小學校舉辦了佳木斯市第一屆“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周活動。此次活動充分發揮了教研基地的引領性、示範性、輻射性,活動做到了“三個麵向”,即小學校本教研基地學校開放麵向教師、麵向學校、麵向社會,“三個參與”,即一線教師參與,學科教研員參與,各級領導參與。這次活動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領導重視
這次佳木斯市第一屆“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周活動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佳木斯市教育局的領導、教育研究院的領導和前進區的正副區長、前進區教育局正副局長、向陽區教育局的領導、郊區教育局的正副局長、郊區進修學校的正副校長以及各縣、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領導都親自蒞臨活動現場。
參與開放的基地學校無論是業務領導,還是學校校長也都非常重視這次活動,親自參加會議和認真選派不同層麵的老師、不同學科的老師、不同年段的老師進行展示。
二、整體開放
此次佳木斯市第一屆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周活動所開放的學科包括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綜合實踐共7個學科。轄區四區六縣和直屬的所有學校大部分教師參與了這次活動,這是課程改革以來開放學科最全和參與教師最多的一次小學大規模教研活動。
三、內容豐富
這次佳木斯市第一屆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活動開放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校本教研、網絡教研、特色教研、經驗介紹、專家高端講座等。佳木斯市直屬光複小學校副校長於國峰做的題為《以人為本,構建校本教研製度體係》的經驗介紹,向陽區第二十小學校副校長趙紅做的題為《以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發展》的經驗介紹,前進區第六小學校副校長劉蔓蔓的《構建多元化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校本教研彙報以及北京大學遠程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原野專家的高端講座《利用遠程資源,打造專業發展》,佳木斯市郊區長青小學校副校長安寶峰做的《校本教研為學校發展注入活力》的經驗介紹,都受到了與會領導和老師的好評。網絡教研是這次佳木斯市第一屆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活動的一個亮點。佳木斯市向陽區第二十小學校的網絡教研由於有北師大專家任景業老師及輝煌老師等的參與,研討活動非常熱烈,把計劃的上午11:40結束延長到了下午13:30。佳木斯市前進區第六小學校的網絡教研還吸引了鶴崗、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的多所學校,並對此次活動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關注,親自參加了網絡教研。
四、層麵齊全
課程教學展示層麵全。既有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四個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活動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課百餘節。又有學校教學領導的課堂教學展示,如佳木斯市直屬光複小學校副校長於國峰,佳木斯市向陽區第二十小學校主任郭淑豔,佳木斯市前進區第六小學校主任李冰、陳麗玲、紀春岩、李西池。還有學科教研員的課堂教學展示,如: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初教部主任楊長久上的《創編詩歌》語文課,師生互動鮮活;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初教部副主任何景龍上的《三角形內角和》數學課,師生嚴謹合作;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初教部李欣欣老師上的《Where’s Wang wang》英語課,課堂生動活潑;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初教部王珩老師上的《我們的生活》品德課,學生興趣盎然。還有外籍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如佳木斯市前進區第六小學校、佳木斯市郊區長青小學校。
五、成效顯著
這次佳木斯市第一屆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周活動,佳木斯電視台、佳木斯人民廣播電台、《三江晚報》、《佳木斯日報》四大媒體都全程跟蹤並進行了及時的報道。
參加佳木斯市第一屆小學“校本教研基地”開放周活動的人數達1 500餘人,參加網絡教研的人數達數百人,這是課改以來我市小學課改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課改以來參加教研活動人數最多的一次,受到基層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普遍歡迎,也在社會上、家長中、學校裏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