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人到中年更煩惱(1)(1 / 2)

萬曆三十年,萬曆皇帝已經四十歲了,用萬曆自己的話來說,是:“年紀大了,開始步入中年了,精力不比以前了。”

這一年二月,萬曆突然得了一場大病,病來得很凶,差點死過去,幸好太醫搶救得及時,才沒有釀成悲劇。

養病之時,躺在病床上,萬曆百無聊賴之中,就胡思亂想,又跟小時候那樣,思索起人生的終極意義和價值來。有時還叫太監念些老莊之類的消極讀物,一邊聽著,一邊反思自己的過去,覺得人世真不過是一場大夢。自病好了之後,消極沉淪,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了。比如,以前對色情之事很感興趣,生活作風很不嚴禁,不但跟眾多的妃嬪、宮女亂來,還跟幾個長得英俊的小太監搞同性戀,現在卻逐漸冷淡下來;又比如,以前喜歡收藏古董,現在卻覺得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再比如,以前喜歡到皇家花園狩獵,現在卻覺得那是無聊之舉,,純屬沒事偷著樂。現在最喜歡的,就是跟一些還有點文化素質、閱讀麵廣的太監和宮女討論哲學、神學、宗教、曆史等方麵的問題。常常是一整天不上朝,跟小太監小宮女們討論“白馬非馬”、“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一根針尖上能站多少個天使”的話題,也不管外廷的大臣們等他等得花兒都謝了。

由於長時間見不到他,大臣們都有意見,都說:“皇上怎麼不上朝呢?雖然他是老大,但老大也不能每次都不露麵啊!”

此時的元輔沈一貫也感覺到了萬曆的消極情緒,在一次奏疏中說:“皇上居深宮之中,不見群臣,百姓所謂可塞目掩耳,置人於拂理;臣等日出入長安門,勢不能避兒童走卒,無非鞭策臣等之言;流離瑣筆,無非感悟臣等之狀。”

萬曆看了,卻沒有什麼震動,也沒有生氣,隻是懶洋洋地對身邊的太監說:“告訴他,說我身體不舒服,需要靜養一段時間,叫大家有什麼事自行斟酌處理。”

由於萬曆在後宮跟太監宮女探討形而上的問題,朝政便趨於萎頓,最明顯的,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官員長期不補,空缺職務越來越多。

主管人事工作的吏部尚書孫丕揚上書多次,請求萬曆把急需的官員補足,提到很多人事問題,比如管財政的兼管軍事、管軍事的兼管特許經營,甚至還有這個州縣的官員順便將隔壁州縣的事務管起來,造成了很大的混亂。但這奏疏上去之後猶如泥妞入海,毫無反響。孫丕揚見萬曆對此無動於衷,心裏也冷起來,覺得很沒有意思,萌生退意,私下對好朋友說:“操,我這是熱臉貼上冷屁股,自找沒趣。這江山反正是他皇上的,不是我孫丕揚的,****這麼多心幹嗎?他不幹,我也不幹了。”上書請求辭職。

孫丕揚辭職之後,人事工作更是沒有人管:南北尚書缺三名,侍郎十名,科道官九十四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全國禦史巡行查務共十三處,缺員九處。到了萬曆三十三年,南北大臣缺一半以上,布政司、按察司缺官五六十員,知府缺員四五十員。到後來,內閣大學士僅葉向高一人。到萬曆四十一年,缺員情況達到極點,南北六部缺尚書、侍郎十四員,都察院缺員五名,倉場戎政及卿寺京堂缺十餘名,總督、巡撫缺四名。

當時有很多大臣都等著升遷,眼睛盯著上麵的位子好長時間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是看不到希望,越發對萬曆有意見,都在私下裏發牢騷,說:“你皇上不提拔年輕幹部也就算了,對這些年輕幹部多考察一段時間也是對的,免得他們到了新的崗位由於經驗不足犯錯誤,但我們這些老頭子為朝廷工作多年了,一晃就到退休年齡了,再不考慮,怎麼說得過去?”

可萬曆就是不考慮,這些老頭也沒轍。

萬曆消極的人生態度還導致了另一個結果,那就是黨派之爭越發激烈。

萬曆四十年,東林黨與齊、楚、浙三黨之間水火不容,相互攻擊。國子監祭酒湯兵尹等老奸巨猾的人則躲在暗中挑撥群眾鬥群眾,唆使眾人與東林黨人作對。凡是新進的言官,都被湯兵尹收羅到門下。戶部尚書李三才與東林黨領袖顧憲成交情很深,在朝廷中大力推薦東林黨的人,導致跟湯兵尹等人關係緊張。雖然兩人每次見麵都很客氣,還笑嘻嘻地問對方:“吃飯了嗎?”或者:“今天天氣,哈哈哈。”但一轉身,都惡狠狠地朝地上吐口痰,罵:“******,什麼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