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的變化可真大呀~”
幾天沒有出門的李秀明,在看到村民的變化後,頗為感慨的說道。
“因為大家的心裏有希望。”
王小建非常認同的點了點頭。
不大一會的功夫,兩人來到村東頭的破舊倉庫前。
倉庫沒有門,裏麵隻有三張用各種木頭修補而成的課桌和一麵掉漆的黑板。
“咱們村有多少上學的學生?”
王小建開口向李秀明詢問起了村裏的具體情況。
“村裏能上一年級的有6個,二年級的有4個,三年級的6個,四年級2個,五年級的3個。”
早有準備的李秀明,如數家珍的報出了自己早已經統計出來的數字。
“6年級的和初中的都在鎮上上學嗎?”
“嗯,對的。”
“呼~”
知道條件苦,但是卻沒想到這麼苦。
五個年級,21個學生,全部擠在一間教室,這條件也太艱苦了。
“李叔,老師平時住在哪裏?”
王小建又開口詢問道。
“老師一般住在學生的家裏。”
李秀民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年輕的老師來大山裏給自己村的孩子傳授知識,卻連一個住的地方都沒有,作為本村土生土長的知識分子,他感覺這是恥辱。
“什麼時候開學?”
時間緊,任務重,已經把自己當成清水村一員的王小建,立馬在心裏做出了修建教師和校舍的決定。
“還有一個月。”
不知道王小建在想些什麼的王小建,抬頭有些迷茫的看著王小建說道。
“李叔,這兩天辛苦你一下,找一些人做上20套桌椅和兩張新床。”
“對了,讓狗子他們去縣城的時候,帶一些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回來。”
“好!”
李秀明重重的點了點頭。
隨後,兩人在外麵用樹枝在地上劃出了新校舍的布局。
農村的好處被體現了出來,想要修建學校,隻需要有錢就行,並不需要去走那些複雜的審批流程。
王小建又與李秀明溝通了一些細節後,轉身向趙得柱家走去。
趙得柱家準備修建新房,這在村裏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王小建去他們家的原因很簡單,想要詢問一下原料采購的事情。
可誰知趙得柱兩口子並不在家,而是去了鎮上。
沒有辦法,王小建隻能暫時把這件事記在了心裏,打算晚點再過來。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綠水青山…”
老年機自帶的鈴聲響起,電話是修路師傅打來了,他們已經到了村口。
王小建掛斷電話後,快步向村口走去。
對方一共來了八個人,身穿統一的藍色工裝,其中除了一個中年人外,剩下的七個全是年輕人。
“劉隊長,你們辛苦了~”
“還不是咱們清水村的蔬菜太好吃。”
年長的隊長,頗為感慨的說道,說完之後接過了王小建遞來的煙。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小王村長,咱們食堂吃的蔬菜就是小王村長讓村裏人給咱們送的。”
“大家好,以後有什麼需要,盡管聯係我。”
王小建非常大方的和眾人打了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