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異性談話,會感到不舒適;
(2)想讓自己變得更擅長與人交往;
(3)在一位吸引人的異性麵前,會不知所措;
(4)與權威人士交談,會感到很害怕;
(5)同許多人聚在一起時,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6)即便在非正式的社交場合,會感到不安和害怕;
(7)處於與自己不同類型的人群中會感到不舒服,不自在;
(8)與長輩或者上級交談時,會感到不自在;
(9)在人多的場合會感到不自在;在麵試中不知所措;
(10)當與不熟悉的人聚會時,會感到不自然;
(11)給陌生人打電話時,會感到緊張;
(12)與交往不深的同性交談,會產生不適應的感覺。
結果分析:
計分標準:選A計1分;選B計2分;選C計3分;選D計4分;選E計5分。
15~49分,善於交際,沒有社交恐懼症。
50~60分,不善於交際,有社交恐懼症的傾向。
其實,社交恐懼症就是一種“鴕鳥效應”。想想有些可笑,對於一些事,我們自己還沒有開始去做,就會先考慮到失敗,而不是成功,會不斷拖延那些必須通過社交才能搞定的事,隻因為害怕跟別人打交道。放開所有的顧慮和恐懼吧,不要再拖延,大膽去做想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來接受自己,以最有利於我們的方式來采取行動,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無邊陰影之下。
2.珍惜時間,不拖拉
犯拖延症的人會把“時間”不當回事。“反正還有時間”“還有一個月呢”“還有一個星期呢”“還有一天呢”此類的話會接二連三地從他們口中說出。因此,要珍惜時間,不拖拉。不妨試試以下做法。
(1)養成記錄你每日時間開銷的習慣。所謂時間開銷,就是記錄你每天做了哪些事。不記感想和感受,隻是記錄事件本身以及做這些事各花費了多少時間。
(2)嚴格按照計劃執行。一旦你給自己製訂了計劃,就嚴格遵循它。不要為了使計劃更完美,而在中途添加新的內容。
(3)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你有沒有感覺到時間怎麼都不夠用?上午過去了,本該完成的方案還沒有完成;玩玩微博想說放鬆一下,結果一下放鬆過了頭,一下午又沒有了。因此,時間管理對於每個人來講都非常重要。
(4)找到自己注意力的規律,然後把工作安排在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候。
(5)勞逸結合,適當休息一下,但是切勿無休止地娛樂。給自己十分鍾休息時間,然後強迫自己投入工作。
(6)先痛苦再享受。每天早晨先做你最不想做的事情,完成後其餘的工作就輕鬆多了。
3.與其逃避、恐懼而拖延,不如直麵
恐懼,是指一種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心理狀態,它通常也是情緒的一種。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選擇拖延,正是因為恐懼。比如,因為害怕犯錯而不敢再去嚐試某件工作;因為害怕某件事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而選擇了把這件事的完成期往後推。
當你站在比較高的位置時,雖然這個地理位置是非常安全的,但是你還是會非常恐怖,你會想:天哪!我不會掉下去吧?我如果掉下去了,會……這樣的心理一旦產生,請立刻停止思考,不要再想這個問題!這雖然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持續思考下去,會讓你的內心充滿不必要的恐懼。
4.將工作分出輕重緩急
重點的馬上就做,小事就抓緊順手做了,免得占用大量的時間。當一大堆工作都攤在你麵前時,你就不知道從何做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