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這幾日讀了幾百本書,也覺得該出去走走。
雖然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但要有個消化的過程。
讀書不是吃東西,不是填入肚裏就是你的,而且即便吃東西,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會消化,也會被吃撐。
所以他聽了蔡固的話,回到了皇城當中。
可剛剛進城,就發現皇城比前幾日熱鬧了很多,到處是儒生打扮的人。
甚至在街道之上,都能聽到一些酒樓裏傳來儒生激烈的辯論之聲。
辯論的主題都是關於衛牧的“存天理滅人欲”。
雖然許多人覺得有些接受不了衛牧的思想,但這恰恰說明,現在衛牧思想的影響力,幾乎對文壇造成了地震一般的衝擊。
而若是衛牧踏入儒家聖地,並獲得聖賢承認,兼並七十二家書院,這種議論之聲會越來越小,到最後文壇隻剩下一種思想,那就是衛牧的思想。
而那時,也就是衛牧成就亞聖的時刻。
其實成就亞聖有很多條道路,比如立功,立德,立言,比如為天地生民做什麼事情,不一定非要讓自己的思想成為主流。
隻是衛牧卻選擇了這條路。
當然,衛牧的思想也並非一無是處,存天理滅人欲,人的欲望無窮無盡,需要規矩來約束自己。
包括蔡固的禮記也是這樣的認為的。
但有一點,之所以有那麼多大儒反對衛牧,就是因為他的思想太極端。
衛牧說人不能有欲望,有欲望就是不對的。
而且這種思想的危害已經開始顯現。
比如最近李君聽說一件事情,一個小女孩因為接受了鄰居家的給的一顆雞蛋。結果她的父親就叫她以死全節,要餓死女兒。
對方正是衛牧的追隨者。
世間的道理哪怕再好,一旦走入極端,與妖魔何異?
一個人走在街道之上,李君閑庭信步,也沒有什麼目的地。
聽著周圍讀書人們的議論之聲。李君在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
或許李君一開始並沒有太崇高的理想,但現在想來,自己所做的事情,未嚐不是在拯救儒道。
蔡固等人和衛牧爭的不是個人的名聲,也不是權力地位,而是儒本之爭。
半個時辰以後,李君停下腳步。
抬頭看去,竟然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一片古香古色的建築前。
國子監。
李君望著前方的建築,不由搖頭失笑。
自己竟然走到了國子監的門前,倒不如過去看看。
這樣想著,李君不由加快了腳步。
隻是轉過一個彎的時候,卻聽到前方傳來一陣喧鬧之聲。
無數儒生圍在一起。
“郭淮,你已經被貶到在書院掃地,竟然還不知悔改。”
“就是,那李君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竟讓你堂堂四品賢人整天胡言亂語。”
隻見一群人圍著一個披頭散發的男子,對方手裏拿著掃把,正在據理力爭。
“那李君身上有三十多道天地文運加持,未來必成就亞聖文位,老師或許現在能勝他一時,未來卻必定要被他超越。”
竟然是郭淮。
李君也聽說了郭淮的事情。
因為堅持聲稱李君未來要成就亞聖,讓衛牧不要和李君作對,而被衛牧一怒之下掃地出門,從國子監堂堂的先生,變成了掃地的雜役。
“胡說八道,三十多道天地文運,我看你是魔障了。”
“就是,祭酒就要成就亞聖文位了,那李君算什麼東西,也配和祭酒相提並論。”
“郭淮,祭酒憐你多年做學問不易,還許留你在國子監,就是給你悔改的機會,你若還是冥頑不靈,國子監不能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