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管理課理念
在現代社會中,企業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從外部選用人才是人才選用的一種重要途徑,但是,從企業內部培養和選拔人才也是獲得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樣十分有利於調動企業內部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作為管理者,應如何從企業內部挖掘人才呢?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1.經常盤點企業內部的人才。其實,所謂的盤點企業內部人才,是指企業內部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就能讓各個層次的幹部、職工實行一次內部的調動,以有效地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其實,“人才盤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意思:
一是要打破以往那種職位高低、工作優劣的等級觀念,強調每一個崗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一個人物都可以適應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工作,並且經受住鍛煉。
二是強調對人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一個人在一個崗位上麵工作久了,容易思想麻痹,工作的方式呆板,反應遲鈍,同時還容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這個時候,如果能將其工作崗位適當地調換一下,可以萌發其新的從未有過的想法。同時在新的崗位上,每個人還可能會遇到許多新的課題,這就迫使他們鑽進去學習,汲取新的知識,以使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是注重對人的創造性思維的開發。一個人如果長時期處於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人的思維就會呈現出既定的模式化的傾向。如果我們能夠換個崗位,換個角度想一想,就會使人的思難呈現出發散式、逆向化的特點,人的創造性思維就會得到極大的激發。
2.大膽放手讓B級人幹A級事。其實,這裏所謂的B級人就是指那些具有豐富的知識、充沛的精力和強烈的進取心,但因工作時間不長而缺少經驗的年輕人。這種人在工作經驗方麵會相對差一些,但是因為他們知識麵比較廣,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年輕人獨有的本錢——做事熱情且有衝勁,積極向上有信心。而相對來說,那些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做事比較成熟穩重的A級人,其工作熱情與信心就有些差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管理者要積極嚐試采用“讓B級人幹A級事”的用人模式,敢於放手讓B級人幹A級事,這樣一方麵可以有效地激發這些人的進取心,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而且還大大地降低了企業管理成本。
放手使用B級人,可以大大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效益,而且還能夠有效地促使B級人更快地成為A級人,以解決企業內部人才斷層的現象,同時還大大節省了培養人才的大筆費用。
總之,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潛在的人才庫,如果能夠調整企業內部人才的使用位置,不僅可以從中發現人才,而且也可以在具體的實踐經驗中造就大批的人才。這樣既可以降低人才的培養成本,同時也可以激發人才的創新精神,為企業創造巨額的利潤。
第100天做到人盡其才
兵隨將轉,無不可用之才。作為一個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屬的短處,但不能不知道下屬的長處。
——餘世維
每個人的能力、特點不盡相同,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隻有當下屬的能力與他們的工作相匹配的時候,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能力與潛能,為團隊、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作為管理者,要能夠認清不同下屬之間的差異,找到他們之間不同的特點與優勢,這樣才能在安排任務時做到合理,讓他們在最適合的位置做最適合的事。
有的員工謹慎小心,有的員工講究速度,有的員工非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有的愛表現,有的好寧靜……總之,員工的類型有很多,管理者需要做到的就是人盡其才,人盡其用。
為擴大規模,某企業高薪招聘了70多位技術型人才,優越的工作環境、高薪的挑戰等都讓這些人躍躍欲試。然而,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不同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有的人抱怨專業不對口,自己優勢不能得到發揮;有的人覺得現有的條件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有的人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能力遠遠超過了崗位的需求……所有的一切讓管理層深感頭痛,甚至有幾名深受器重的員工選擇了跳槽。這讓企業陷入一片混亂。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可以說,這些人都有真正的能力,但這家企業在招人的時候忽略了工作崗位真正需要的人才,結果使許多人的能力不能得到發揮。
作為管理者,要懂得把適合的人才安排在適合的崗位上,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一個人隻有處在最能發揮其才能的崗位上,才有可能幹得好,把自己的能力全部發揮出來,有所突破。
第101天用人無須求全責備
用人之長,避人之短,是每個管理者必須堅守的人才管理理念。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管理課理念
對於每一個管理者來說,手底下能有可供使用的人才是很重要的,他們也總會發出這樣的感歎:怎麼好使的人就這麼少、這麼難得呢?最終,手底下這些人怎麼看都不滿意。
北大管理課認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必然是不完美的,但每個都有自己的優點,並非一無是處。作為管理者,如果少一點求全責備,把他們的優點有效地整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用人切忌求全責備,我們看的應該是其主流,不能因有點短處而不見其長處。科學地對待人的短處和長處,人才是有的,不要因為他們不是全才,資曆不夠深,學曆不夠高,便把他們埋沒了。
一個工程師在開發新產品上也許會卓有成就,但他並不一定適合當一名推銷員;反之,一個成功的推銷員在產品促銷上可能會很有一套,但他對於如何開發新產品卻會一籌莫展。
唐代柳宗元曾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個木匠出身的人,連自己的床壞了都不會修而求助於他人,足見他锛鑿鋸刨的技能是何等地差。可他卻自稱能夠造房,柳宗元對此將信將疑。後來,柳宗元在一個大的造屋工地上又看到了這位木匠。隻見他發號施令,操持若定,眾多工匠在他的指揮下各自奮力做事,有條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為驚歎。對這位木匠應當怎麼看?如果看先前就說他不是一位好的木匠,而把他貶得一文不值,那無疑是埋沒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組織者。
從這個故事中也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若先看一個人的長處,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實現他的價值;若先看一個人的短處,長處和優勢就容易被掩蓋和忽視。
沒有人能說自己是全才或全能,工作中有一些錯誤是必然的,負責日常操作的崗位隻要不超過公司規定的底限便能接受,負責銷售的人隻要不破壞和客戶的基本信任就有機會翻身,那些負責創新技術研發的人有錯誤和失敗更是家常便飯。
其實,每一個管理者也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他們本身也非完美,很多錯誤他們都曾犯過,所以他們能較輕易地發現許多員工的不足之處。既然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管理者在用人時必須堅持揚長避短的原則。用人,貴在善於發展、發揮人才之長,對其缺點的幫助教育固然有必要,但與前者相比應居於其次。而且幫助教育的目的,也是使其短處變為長處。如果隻看短處,則無一人可用;反之,若隻看人長處,則無不可用之人。因此,在人才選拔上切不可斤斤計較人才的短處,而忽視去挖掘並有效地使用其長處。
很多時候,發現別人的短處實在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但要找出他們的一些優點卻不容易。管理者要知道,你需要的不是沒有缺點的人,而是有真本事的人,這樣一來,管理者就會發現自己手下並非一無所有,而是人才如雲。
第102天唯才是舉,避免任人唯親
避免任人唯親,努力做到唯才是舉,知人善任,使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長。
——俞敏洪
對於每一個管理者來說,在選拔、任用下屬時,做到任人唯賢是很重要的,這會涉及一個下屬對管理者的信任問題。試想,如果管理者在用人時把那些重要的任務都交給與自己親近的人,那其他的下屬會怎麼想呢?所以,在管理者的心裏,要有一個明確的用人標準,當用人唯親遇到任人唯賢時,一定要避免第一種情況的發生。
市場調查公司Maritz最近通過調查發現,企業員工對公司的管理層懷有很深的“不信任”。調查顯示,平均10個美國人中,隻有大約1個人相信他們公司的領導是有道德而且誠實的人,這就是調查的結果。隻有大約12%的人認為他們的老板真的在聽他們的意見,並且關心他們;隻有7%的人認為自己所在公司的高級管理層言行一致。
作為管理者,如果在選人、用人時隻是看對方與自己的親疏關係,這必然會讓其他人感到不滿,對團隊、對企業而言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有數據顯示,在私營企業中,有80%是家庭式的,但是新希望集團的董事長劉永好卻認為:“企業是我劉家的,但我們的事業卻是全社會的。因此,在我的公司裏不用親人用外人,我給每一個外來員工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能捕捉到希望。”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對有才華的下屬,不管他對自己的態度如何,也不管個人恩怨怎樣,都應以博大的胸懷、納賢的度量主動接近他們、團結他們、感動他們並適時起用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你的仁慈之懷、愛才之心和容才之量,從而為你盡心盡力。與此同時,你的人格魅力和用人風範將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與你一道幹大事、成大業,為團隊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績效。
作為管理者,要充分肯定下屬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不能總是受到人情的拖累,要讓自己、讓下屬都知道,要想得到提升,得到高額報酬,唯有努力工作、提高業績一條路可走,其他都行不通。
第103天培養人才是管理者的一種職責
培養人才是每個企業永續發展的動力之一。
——張維迎
人才不是天生的,作為管理者,想要讓自己的下屬都成為得力助手,就要想方設法對他們進行培養。也許眼下他們還算不上人才,但在一段時間後,都會變得能夠獨當一麵。
有些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更重視產品、技術、市場等,卻忽略了人的力量。殊不知產品是人做出來的,市場是人開發出來的,技術是人創造出來的,任何企業首先是生產人才,然後是生產產品。所以,作為管理者,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不僅要學會合理使用人才,更要學會培養人才。
聯想集團總部成為了投資控股公司,其下屬的幾十家分公司和十幾個事業部需要一大批人才,而這些人才不是從外麵引進的,而是聯想自己選拔和培養的。
最好的認識人才和培養人才的辦法就是讓他去做事。從1990年開始,聯想就大量地提拔年輕人。1994-1995年,聯想又展開了新一輪“賽馬中識別好馬”計劃,當時聯想在大陸隻有1000餘名員工,但提拔的集團經理以上的幹部就有150人,總經理有30人,成為聯想能夠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
管理大師德魯克對人才就做過很準確的定義:人才,是指具有知識和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在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實踐活動中積極做貢獻的人。那麼,管理者應該從哪些方麵著手去培養人才呢?
1.有長遠的目標和規劃,把人才的培養作為企業的經營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製定長遠的目標和詳細的計劃,這樣有利於企業與人才的成長同步,也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2.加強與下屬的交流與溝通,讓下屬發表自己對團隊、對企業發展的意見,同時也解決他們的疑惑。
3.給下屬充分的展現自己的空間。正如一匹千裏馬,你不給他縱情馳騁的廣闊天地,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與普通馬無異;對於下屬,管理者也需要給他們更多的平台與機會,不斷提升他們的能力。
總之,培養人才是企業各級管理者需要堅持做好的一項長遠工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持之以恒,不斷完善。
第104天培養下屬的獨立工作能力
隻要逐漸培養起獨立工作的能力,就是對下屬最大的鼓勵。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管理課理念
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有很多的下屬能夠獨立工作自然是最好的,這樣他們才能夠獨當一麵。如果他們隻有得到你的指示才知道如何行動,那就永遠不會有所作為,更不能擔當大任。
北大管理理念認為,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讓被管理者把事情做好,把任務完成,如果不用管理他們也能把事做好,這最好不過了。總的說來,管理就是找到願意做這件事又有能力把這件事做好的人,安排到這件事上,然後協助他把事做好。協助的目的是讓他能獨立工作,是協助不是替代。當然,也不是管理者替代不了,而是不能替。當一個管理者手下有幾十甚至上百人的時候,你能替他們把每一件任務完成嗎?所以,下屬的獨立工作的能力越強,就越有利於工作快速有效地解決。所以,善於管理的人是能使下屬獨立工作的人。
SOHO董事長潘石屹就是一個能給下屬充分空間的人。在外部的銷售上,他托付給了銷售總監,整個銷售部分成3個大組,每組一個銷售副總監。
當然,不去管理監督並不等於沒有管理監督。因為每個員工有自己明確的目標,SOHO管理者隻是創造了一個競爭的氛圍,對於員工工作的過程,則給予足夠的空間和自由。SOHO相信,如果員工要完成自己的目標,勢必隻在充分調度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後才能完成。SOHO不幹涉員工工作的過程,但設置了一個終點,到了考核的時候,管理層在終點給員工評分。
不管什麼時候,如果管理者給下屬員工過多的幫助,從長遠看,對管理者、對下屬都不會產生好的影響。對管理者而言,但凡是個事就要涉足,會浪費自己太多的精力在一些本可不用操心的事情上;對下屬而言,不能得到適當的磨煉,結果埋沒了自身的潛質和才華。
有些管理者總是擔心下屬在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會發生一些意外,出錯了怎麼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誰來負責?結果,他們寧願自己處理大小事務,也不願把一些下屬其實可以處理的問題交與他們。一個渴望能夠獨立工作的下屬,是不希望這樣的事情一直發生的,否則的話,他們隻能選擇另謀高就。
第105天對下屬有顆寬容之心
大家都認為我是個寬容的人,因為我比較喜歡開玩笑。新東方的其他老師也都愛拿我開涮,經常笑話幽默滿天飛……我鼓勵老師說笑話、講故事,隻要能調節課堂氣氛,但不能出格。新東方一直以來都提倡“幽默”的教學模式,也隻有學生滿意了,新東方才能做好。
——俞敏洪
對於管理者而言,寬容是什麼?是對下屬的理解,更是對下屬的支持與激勵。既然把任務交給他們去完成,就要對他們充滿信心,給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舞台與機會,這樣才能不斷地激發他們的進取心與創造力。
有時候,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管理者對自己很是寬容,比如說上班遲到了,他們會告訴自己是加班太晚了;在工作中出了差錯,他們會安慰自己說最近實在是忙得暈頭轉向。然而,對下屬,他們又有著另一套標準,如果下屬犯了錯誤,他們會嚴厲責備,以顯示自己的權威。在這樣的雙重標準下,下屬自然會心有不滿。
在新東方,有這樣一個有趣的事情。在一段時期裏,有一個授課老師幾乎每次上課前都會用半小時把校長俞敏洪罵一頓,然後再上課,結果連學生都不耐煩了,俞敏洪卻一笑了之:誰讓他講課講得好呢。可以類比的還有美國華裔總裁王嘉廉,對於與副總裁發生衝突以至打斷副總裁鼻梁骨的員工,不但沒有處分,反而提拔了。當別人提出疑問時,還是那句話:誰讓他能幹呢。
北大管理理念認為,對下屬保持寬容態度是一個優秀管理者應有的美德。在任何時候,成功的路有千萬條,不同卻又相似:開始時可能做得不好,然後吸取經驗教訓,最終取得突破。正如孩子們都是通過不斷地摔跟頭才最終學會走路,又都是通過說錯話才學會說話一樣。作為管理者,必須對下屬有一顆寬容之心。
其實,對於那些犯錯的下屬,教育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那些比較輕的錯誤,管理者通過找下屬談話,讓他意識到這件事情是不對的,以後要避免等,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每一個下屬都是企業的財富,管理者需要用一顆寬容之心去激勵他們,同時也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
當然,寬容決不是縱容,對於這一點,管理者也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下屬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止住,讓他們重回正確的軌道。
第106天請將不如激將
求人辦事,如果直求、婉求都沒有效果時,不妨采用“激將法”激對方出手。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管理課理念
麵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管理者總會想著如何讓下屬按自己的要求努力完成任務、實現目標。很多時候,管理者都麵臨著這樣的困惑:不管你采取什麼樣的措施,取得的效果總是不能令人滿意,到底怎樣才能激活下屬呢?其實,在管理過程中,如果巧妙地運用激將法,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謂激將法,就是用一些刺激性的話或反話去鼓動下屬去做某事的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方法去激發下屬取勝的欲望。每個人的潛能,隻要激發得當,產生的力量是相當可觀的。
某公司的市場部新上任一位經理,在一些老員工眼中,這位新經理實在年輕,論資曆比他們差得遠了。而正是眼前這個比自己差得遠的人要來領導他們,自然讓他們感到有些不平衡,對這位新經理的安排總是頗有微詞,而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似乎沒有了以前的幹勁。
其實,這位新經理對這些老員工還是很尊敬的,心想這樣下去可不行,市場部千萬不要砸在自己手裏,這時,他的心裏已然有了計較。既然此路不通,那不妨換個法子。
一個月後,這位新經理特意安排了一次工作業績總結會。他把事先做好的業績表發給大家,人手一份,說:“從大家手上的這份業績表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上個月我們那些業務新手的業績非常好,占到了總比重的80%以上。”隨後,他帶頭鼓掌向這些業務新手表示鼓勵。
如此一來,那些老員工臉上就掛不住了,心想自己難不成還不如這些小輩,這個月一定要拿出點實力讓他們瞧瞧,看他到時候怎麼說。
就這樣,所有員工都有了幹勁,部門業績快速增長。
這位新經理巧妙地運用激將法,讓那些老員工重新激發起工作的熱情與動力,避免了老員工消極怠工的現象,使部門的發展走上正確的軌道。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能在言談中使下屬心服口服,必然能在日常工作中達到彼此融洽、齊心協力,從而產生良好的效益。
第107天使用激將法要注意的問題
激將法固然可用,但是麵對不同的人,應具體采用不同的方法。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管理課理念
既然激將法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是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用激將法呢?不然。上麵我們說巧妙地運用激將法會有所收獲,這“巧妙”二字自然就是受到一定條件和環境的限製,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和限製才能體現出效果來。
小李和小陳都是一家公司的銷售專員,小陳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強,完成任務既快且好,但銷售經理似乎對小李更為器重,這讓小陳心有不滿。一天,他將這種不滿宣泄了出來,當著經理的麵抱怨。
經理知道小陳爭強好勝,而且能力也很強,於是決定將計就計,對小陳說:“你的能力並不在小李之下,可他已經拿了五次月銷售冠軍了,你想想你自己呢!”
聽到這兒,小陳低下了頭,也不出聲了。他知道,小李比自己更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