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網癮者自我調節能力弱。網癮發作時,當事者往往不能自覺的調節心理。此時,當事者處於意誌薄弱狀態中,很難調節自己的心理與行為,特別是在自己網癮欲望強勁,欲求而不可得時,便會一時衝動,自我抑製失控,不惜衝破道德、法律約束,實施衝動行為,並容易在片麵的認識下,偏執傾向加強,引發新的反社會動機及惡化新的反社會行為,將網絡遊戲中反社會事件和暴力行為與自我融為一體,導致惡性事件。在情緒急劇變化的激情狀態,可有一定程度的意識障礙,行為喪失理智的控製,從而出現嚴重的反社會行為。多因阻止上網行為而誘發,網癮者往往自我感覺利益和自由受損,需要不能得到滿足,產生極度焦慮不安及消極情緒的質變,促使危機心理增強,可形成激情事件的動機。例如《中國青年報》曾報道《“戒網癮”改變的青春》:一男孩被強迫隔離,戒癮數月,回家後常想砍父死母,這種觀念一直埋在心裏。
4、網癮者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網癮形成的病態心理多表現為意誌薄弱、退縮、固執、任性、敵視、懷疑、說謊、不願受規範社會約束等,人格危機並有性格暴躁、衝動、自我約束力差、分不清是非,對自我、他人和社會的認識與實際有巨大的偏差,無法適應現實,不能接納他人。同時,常感到孤獨的體驗,感到自己與別人難以溝通,偏執地認為是外界不能理解自己造成的。麵對壓力,如應對學校、家庭與網絡的衝突,自己明顯意識到自我內心世界的種種矛盾與衝突,也會油然而生種種苦悶與迷茫,但無力去分析及平衡自己的心理,更不願重建自我,均以逃避與撒謊進行搪塞。長期下去,逐漸形成異常人格。
以下是兩個網癮引發的惡性事件的報道:
(1)最年輕的A級通緝犯
《戀愛婚姻家庭?特別調查》
白中傑,男,17歲,高二退學。2010年8月2日,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懸賞5萬元緝拿在逃,涉嫌參與搶劫殺人團夥,該團夥自去年7月12日以來,在貴陽等地連續實施搶劫殺人作案6起,殺死9人。是自2006年以來,最年輕的公安部A級通緝犯。
1993年出生的白中傑,臉上還帶有稚氣,他留著平頭,體態偏瘦,身上穿校式運動衫,很難看出他是一個身背九條人命的殺人犯罪嫌疑人。
在距縣城22公裏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家五金店,這是白中傑的家。據白的母親介紹,1993年我產在廣東打工時生下他,希望他成為人中之傑,所以取了這個名字。平時家教很嚴,他父親隻有在忍無可忍時才出手打他。上初中後就很少打了。但白中傑自小學就有幾次出走,上中學後並沒有減少離家出走的次數。我們夫妻已經幾年了,但一直瞞著他,怕影響他的心理感受。盡管離婚了,仍共同表演著一份假象,直到現在。我們從不當著孩子的麵吵架,每次睡覺,他父親還是先到我房間待著。等白中傑睡熟後,才出去。早上7點半,再來叫醒兒子。即使如此,白中傑依然觀察到父母關係表現的古怪。他開始變得沉默,不愛講話。
2007年下半年,白中傑在念初二時,我們鄉出現了第一個網吧,他開始迷上了網絡遊戲,不管是中午,晚上,隻要下課,他就去網吧,為此他父親放棄了一年賺五萬元的工作,回家看著他,每天接著他上學。自他迷上網絡遊戲後,就離我們越來越遠。2008年他考進縣城的高級中學,因成績不錯,進入尖子班。這個學校是寄宿製的。他仍迷戀網絡遊戲,開始曠課,並且曠課頻率不斷增加,時間也變長。到2009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後,他幹脆不到教室去上課了,學校詢問我們家長的意見,結果是他不想讀了,我們向學校解釋說,既然兒子不想讀書了,就回家幫忙照看店鋪,所以辦了退學手續。退學後在家裏的五金店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