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另一個主人公的嶽泉也常會被人拉住要講他和楊俊那日所見情境,但畢竟一事,經過楊俊繪聲繪色的宣傳之後,嶽泉遜色許多的講述自是無法引人入勝了。這般幾撥人之後,大家都是更願意聽楊俊激昂又帶有自己添油加醋賣弄的版本,倒是少有人再糾纏嶽泉,也令他暗鬆了口氣。
身為眾人先生,季先生自然也聽聞了這件事。這日講課時,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季先生自顧自地背起了一篇文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背著,他頓了頓,眾人立刻被吸引了注意。感覺中,季先生無論是背誦的內容還是語氣都和往常有了極大的不同,卻又令人不禁神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聽著,一股冷冽的味道撲麵而來,嶽泉覺得自己心底的什麼東西好像被觸動了,聽得也更加認真。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念到此處,季先生的語氣出現了絲絲殺氣,聽得眾人心生一陣寒意。殺氣他們當然不懂,隻是覺得比村裏賣肉的張屠夫瞪人的那種眼光更叫人害怕。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季先生依舊不緊不慢地背誦著。
坐著數十人的堂中多數人已經是混混欲睡,完全不知道在聽些什麼;剩下的也大都一臉困惑,皺著眉頭思索先生今天背的都是什麼意思;餘下幾人則是似懂非懂,若有所悟之狀;隻有嶽泉、方文奇兩人好像真的沉浸到季先生所念的文章中去,身體舒展,一臉陶醉的模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幾愈有,既以與人,幾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至此,季先生終於背完了他的文章,學堂中驀然安靜下來。蕩蕩的空氣中仿佛還回想著剛才玄妙精微的五千言,一種無形的玄奇意蘊在眾人心中漾開,使得大家都是凝神屏息,惟恐驚擾了這種境界。而這時候大家也都是回過神來,幾十對眼珠一眨不眨地盯著季先生。
嶽泉心神還是有些恍惚,未徹底從之前那種空靈無思的感覺中回過神來,咂巴咂吧嘴,一副回味無窮的樣子,所幸未被別人看到他這副摸樣。而跟他一樣的方文奇也是差不多狀態,但卻是比嶽泉恢複地快了許多,一雙小眼炯炯地看著季先生,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剛才是怎麼了。
季先生把大家的表現都看在眼裏,目光不動神色地掠過了嶽方二人,便為已經急不可耐的孩童們解了惑——原來他適才所背誦的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的老子騎牛西出函穀關時留下的五千言文字,世稱《老子》,亦稱《道德經》。
“《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化之妙;《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這是季先生複述的世人對於《道德經》的評價,雖然他一副不大情願的樣子,但是看來對於這點也還是認同的。
聞言眾人眼中的亮光愈盛:“這是不是仙書?是不是學了就能夠成仙啦?”
“當然不是了,識經讀書隻是基礎,要成仙,往後的日子裏還得每日鑽研道家經典,先人筆記。每天要早起做功課,朝采陽氣,子午抽添;要服氣辟穀,清心寡欲;要``````你們能做到麼?”
“能`````”這回大多數人都不說話了,說能的也是稀稀拉拉的沒有了先前的底氣。
“不止如此,修仙要放下世俗種種,功名利祿,富貴嬌娘,父母人倫,兄弟友愛`````這些你們能放得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