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州的短暫時光,讓桃立東快活無比,幾乎要樂不思蜀了。
王同恩不能穿的衣帽鞋襪,把桃立東裝扮一新,一頂藍布簡絨棉帽子,一件帶毛領子的短大衣,絨衣絨褲,製服褂子,花達呢褲子,一雙鹿皮鞋,從表麵看,誰會說他是鄉下孩子?隻是當他張嘴說話時,那一口鄉下腔,那一臉羞赧的神情,最終還是不能褪去鄉村人的痕跡。桃誌新送給桃立敏一條大紅色的毛線圍巾。
禮拜天,一行六人乘公共汽車去了群眾公園,他們興致勃勃地觀看小猴子、觀看獅子、老虎和大象,觀看狗熊……王祖榮拿著一架東方牌的照相機,不停地讓大家擺姿勢,讓大家微笑,單人照,雙人照,三人照,四人照,五人照,照六人照時,王祖榮把照相機調成自動拍攝,足足拍照了兩個膠卷。後來,王祖榮把這些相片洗了兩套,留在金州一套,另外一套由桃氏姐弟帶回了鄉下,有不少相片被掛到了鄰裏的相框裏,桃誌海家、李文紅家都有桃氏姐弟在金州市的留影。
王同芳、王同恩放寒假了,王祖榮作為小學校的後勤人員也緊跟著放寒假了,桃誌新在棉紡廠的幼兒園上班,上一天歇兩天,所以大家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陪伴桃立敏桃立東姐弟。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頻繁地走親訪友。最先去了王同恩的爺爺奶奶家,爺爺神情淡然,一臉的病態,奶奶雖不是親奶奶,長得很漂亮,但她非常地熱情,還給了桃立東幾元壓歲錢,都是一元的新票子。然後去了王同恩的伯父家,他們家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最小的兒子和王同芳同齡,他給桃立東們講時下流行的手抄本小說,什麼綠色屍體、龍飛三下江南、梅花黨、繡花鞋,孩子們聽得入了神,桃立東吵著嚷著不回家,非要聽通宵。他們還去了桃立東的伯父桃誌文家,桃誌文一臉嚴肅地坐在椅子上,腰板挺得很直,話語不多,問了二叔桃潤澤的情況,便不再說話,伯母和剛剛回家過年的桃立春倒是很熱情,斟茶倒水,殷勤招待。三叔桃誌安油光滿麵,嘿嘿地笑著,三嬸和堂姐桃立雲長得很像姐妹倆,都是一等一的大美人,堂兄桃立涵整個是桃誌安的翻版,也是一個高個子,也是一個老蔫兒。無論到誰家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而且還有壓歲錢。大家成天乘著公共汽車在金州市的街道上穿梭往來,桃立東滿眼都是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此時的金州市還沒有多少樓房,大部分親友都住著像棉紡新村一樣的平房,隻有爺爺奶奶家住在一棟小二樓中,據說,這裏過去是日租界。除了走訪親友,他們還去了百貨大樓、去了敬業場,是金州市最繁華最熱鬧的購物天地。在桃立東的眼中,金州真是天堂一般的城市,如果能夠一輩子生活在這片天地裏,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無論在王家,還是在桃家,他本來就無可辯駁地屬於金州市,可是,誰知造會化弄人呢,他不再屬於金州市,他隻屬於沒有希望隻有艱苦的鄉下。
將近兩周的時間,桃立東看到鏡子裏的自己,一張小長臉變成了圓臉,麵色十分滋潤,手上皴裂的皮膚開始變得光滑細膩了。姐姐桃立敏,臉上的高粱紅色褪去了,開始變得白皙了。開始時,桃立東每頓飯要吃兩大碗米飯,如今隻能吃一碗,饅頭要吃兩個,現在隻能吃一個,麵條一頓要吃三碗,現在也隻能吃一碗半。
可是回鄉下的日子就要臨近了,這裏畢竟不是自己的家。
王家所有的人,當著桃立敏的麵兒,誰也不敢稱呼桃立東叫王同祝,更不敢讓桃立東叫爸叫媽叫哥叫姐。大家仍叫他東東,鄰居稱呼他王同祝,王家的人還要偷偷看著桃立敏的臉色,主動糾正他們的錯誤。桃立東隻能稱呼親生父母為二姑二姑夫,稱呼哥哥姐姐,前麵還要加上他們的名字,同芳姐,同恩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