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 河西來人(1 / 2)

龍城的繁忙逐漸的歸於緊緊有條之中,城內城外各個工場工坊的生產、進出原材料、成品等工作日漸順暢起來,各個政府衙門也逐漸擺脫了忙亂的局麵,開始進入有條不紊的工作之中,新歸附的府穀屬地前期工作順利完成。

張冉回到龍城的時候,恰好豐州王家派人前來投效,他和龍五剛好在龍五府中商議事情,按照微腦推演的結果,現在還是先向西、北發展實力更佳。兩人正在琢磨調兵進入橫山一線後的局勢變化。

豐州來投倒是出乎兩人的意外,而控製住豐州之地,漢長城殺虎口一線的險要關隘可以順勢而下,再拿下雲州(大同、遼國西京),拿下太行山中的幾個險要關隘,無論東出河北還是南下洛陽都是從容自如。

限於張冉曾經答應趙匡胤,十年內不動趙炅,龍五建議遵守諾言,畢竟現在趙宋是對抗契丹的主力,而龍城的勢力眼下並不足以獨立對抗契丹,所以兩人決定繼續征服夏州,拿下河西之地,再慢慢登高征服吐蕃、回鶻等勢力。

雖然兩人均是大漢民族主義者,但是並不反感吸納外族融合到漢民族之中來,龍城的宗旨並不是狹隘的民主主義,誌向遠大的兩人目標也不僅僅是中原。豐州王家是原太原望族王家的分支,這些年和塞外北疆的蒙古、契丹各部都有交融往來,在北疆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勢力,隻是他背靠的折家被龍城收服,沒有了一個堅定的盟友兼靠山,是很難在契丹各部的壓迫下生存的。

王家的主事人很聰明的選擇了龍城,西北雖然是胡漢雜居之地,但是畢竟是以漢民族為主體,崛起的龍城更是將自己標榜為北地漢民族正統代表,作為北地漢民族的一杆旗幟,龍城是絕對不會放任豐州的王家被外族所滅,所以王家很有信心的南來,也得到了龍城的熱情接納。

王家主事人乃是豐州防禦使王承美,帶著他的嫡長子王文恭前來龍城,卻是實心實意的歸附龍城。

張冉在楊家城說降吃癟後調出微腦中的宋史詳細的看過西北三藩的記載,隻是眾多的記載看完後發現很多自相矛盾的說法,而宋史的記載隻有寥寥幾筆,微腦中收集的曆史資料並不多,張冉看完後也就知道折、楊、王三家關係密切,三家聯姻通婚很常見。像這個王承美防禦使,娶得就是折家的女子。

王家雖然實力比較小,但是士卒相當的精銳,他屬下的保定等軍寨也是以番人為主,屬下契丹內附也有七八千帳,隻是糧食一直不足,所以必須依靠折氏提供糧食,以牛羊、戰馬等牲*易。

張冉和龍五同時接待了王家父子,龍五直接提出龍城的政策,王家所有的行政官員和軍事將領都可以直接成為龍城係統內的官員和將領,王家直係親屬都可以享受公民待遇,但是按照龍城的政策,這些人都要接受龍城的集訓,以及接收龍城教育係統的簡體字教育和基本法普及教育。

王承美在來之前心情其實比較忐忑,他是因為其夫人的勸說而最終打定主意的。龍城不管能雄霸西北多久,但是目前都控製了能向豐州提供糧草的地域,而豐州雖然肉食充足,但是稻米、麥麵7成要靠內地輸送,除非是豐州投靠契丹遼國,否側糧草命脈是控製在龍城手中的。所以豐州隻能選擇和龍城交好!

而詳細考察過龍城的政策之後,龍城對豐州軍民的吸引力幾乎是成幾何係數上升!從龍城的基本法和現行政策看,豐州人清晰的看出龍城的雄心和潛在的實力。在他夫人折氏的力推下,王承美最終下定決心歸附龍城。

“聽完龍王的話,王某倒是更加放心了!這次將犬子放在龍城學習,請王上和大元帥嚴厲教導,王某回家後會將子孫輩盡快送到龍城來輪訓學習。”王承美心中很是高興,龍王和大元帥看起來雖然年輕,但是非常開明,兩人應允了他的一係列要求,商業交往他口都沒有開,王上直接承諾龍城的商品向豐州開放,龍城政務官員不會直接委派到豐州,而是派出教授往豐州開辦學堂,教授簡體字、講解基本法而已。豐州的官員三年內龍城並不插手,而是由豐州自行選派參訓人員。豐州麵臨契丹入侵的時候龍城將應豐州的具體要求決定是否派援軍。

張冉笑笑,他和胖子都是來自於後世,對權力的認識極為清醒,現在內閣的幾位總理大臣都在,接下來就是內閣和王承美的細致談判了,對於龍城政策的具體細則還是他們由他們來談更加恰當。

“今夜舉行酒會,歡迎豐州客人即將加入龍城這個大家庭之中,軍方的上尉以上將領在家的都來熱鬧熱鬧吧。”張冉笑著說道。

折卿雁親自領著王承美出去,她家裏倒是和王家有很大的淵源,作為主人招待王承美倒是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