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女性常見病的艾灸療法(1 / 3)

功能性子宮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表現為非正常月經期經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中醫認為是女性衝任損傷,不能製約經血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內分泌功能失調所引起。環境改變,精神影響,過度疲勞等因素均可誘發本病。

選穴取穴神闕穴、隱白穴、關元穴、氣海穴、大敦穴、三陰交穴。

艾灸方法:步驟1:用艾灸盒灸神闕穴,每穴20分鍾,每日1次,3日為1個療程。

步驟2:溫和灸大敦穴、隱白穴,每穴20分鍾,每日1次,3日為1個療程。

步驟3:溫和灸關元穴、氣海穴,每穴20分鍾,每日1次,3日為1個療程。

步驟4:溫和灸三陰交穴,每穴20分鍾,每日1次,3日為1個療程。

閉經:閉經是指從未有過月經或月經周期已建立後又停止的現象。閉經並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疾病,可由全身或局部性的病理改變引起。閉經分為原發性閉經、繼發性閉經和生理性閉經。年滿16周歲但月經尚未來潮的女性稱為原發性閉經。在正常的行經年齡範圍內既往曾有過正常月經,但已停經六個月以上的女性稱為繼發性閉經。女性在妊娠期、哺乳期、絕經期後,以及少女:初潮後1年之內月經停閉的稱為生理性閉經。

選穴取穴歸來穴、關元穴、中脘穴、氣海穴、三陰交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歸來穴,每穴灸5~7分鍾,至局部紅熱溫潤為度,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步驟2:溫和灸中脘穴,每次灸10分鍾,每日灸1次。

步驟3:溫和灸三陰交穴,每次灸10分鍾,每日灸1次。

溫馨提示:生活中需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緊張,減少精神刺激,注意蛋白質等的攝入。

步驟4:溫和灸關元穴、氣海穴,每穴灸5~7分鍾,至局部紅熱溫潤為度,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崩漏:崩漏是女性月經病中比較嚴重的症狀之一。崩是形容月經量多,來勢猛;漏是形容月經淋漓不斷,來勢緩慢。年老體弱者的崩漏多由脾腎虧虛引起,並伴有精神萎靡不振、四肢發冷、頭昏眼花、氣喘汗出、經色淡紅質清稀、小便清長等症狀。體質健康者的崩漏多由血中熱邪逼迫經血下衝而造成,但有口渴、心煩、小便色深、大便幹結、頭痛易怒、經色鮮紅質稠厚等現象。自我治療時,注意虛則補之,熱者清之。

選穴取穴隱白穴、三陰交穴、中極穴、次髎穴、關元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隱白穴,每次灸15~20分鍾,每日1次。

步驟2:溫和灸三陰交穴,每次灸15~20分鍾,每日1次。

步驟3:溫和灸次髎穴,每次灸15~20分鍾,每日1次。

步驟4:溫和灸中極穴、關元穴,每穴灸15~20分鍾,每日1次。

帶下病:帶下病是指女性白帶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異常的一種病症。陰道連綿不斷流出氣味臭穢的混濁膿液是帶下病的特征,又稱“帶證”、“下白物”。帶下病多由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內分泌失調、子宮腫瘤等疾病引起。

選穴取穴三陰交穴、足三裏穴、氣海穴、陰陵泉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三陰交穴,每次灸10~15分鍾,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步驟2:溫和灸足三裏穴,每次灸10~15分鍾,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步驟3:溫和灸氣海穴,每次灸10~15分鍾,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步驟4:溫和灸陰陵泉穴,每次灸10~15分鍾,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月經不調: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異常的一類疾病,也叫月經失調。月經不調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經期延長、月經量過多、月經量過少等。許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壓、肝病、內分泌失調、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等疾病均可引起月經不調。

艾灸方法:步驟1:艾灸盒灸關元穴、中極穴、氣海穴,每穴每次灸10分鍾,每日灸1次。

步驟2:溫和灸血海穴、陰陵泉穴,每次灸10分鍾,每日灸1次。

步驟3:溫和灸三陰交穴,每次灸10分鍾,每日灸1次。

溫馨提示:女性在月經期間要防寒避濕,避免淋雨、涉水、喝冷飲等,尤其注意下半身保暖,防止受涼。月經期間應避免遊泳等水上活動,在平時的水上活動之後,應迅速擦幹身體上的水,立即穿衣,防止身體受風著涼。

步驟4:溫和灸腰陽關穴,每次灸10分鍾,每日灸1次。

痛經:痛經是指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則劇痛暈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經行腹痛”,以青年女性較為多見。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異常者;繼發性痛經多由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質性病變,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血海穴陰陵泉穴太衝穴腎俞穴腰陽關穴病、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疾病引起。選穴取穴中極穴、陰陵泉穴、氣海穴、關元穴、腎俞穴、腰陽關穴、血海穴、太衝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