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指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的鐵耗盡,紅細胞內鐵缺乏從而導致的貧血。缺鐵性貧血是小兒常見病,主要發生在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當體內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患者會出現乏力、煩躁、心悸、氣短、易倦、頭暈、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等症狀。
選穴取穴膈俞穴大椎穴脾俞穴膈俞穴、脾俞穴、大椎穴、肝俞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膈俞穴,每次灸15~20分鍾。
步驟2:溫和灸脾俞穴,每次灸15~20分鍾。
溫馨提示:缺鐵性貧血患者可多吃動物的內髒,如心、肝、腎以及牛肉、雞蛋黃、大豆、菠菜、紅棗、黑木耳等。補充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多礦物質的飲食。
步驟3:回旋灸肝俞穴,每次灸15~20分鍾。
步驟4:溫和灸大椎穴,每次灸15~20分鍾。
小兒多動症:小兒多動症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或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在早產兒中多見,男孩多於女孩,多在學齡期發病。中醫認為心脾兩虛、肝陽上亢、濕熱內蘊是其主要病因病理。艾灸治療小兒多動症,主要是通過對小兒的陰陽、髒腑功能進行調節,使其恢複正常。
選穴取穴心俞穴、內關穴、神門穴、合穀穴、太衝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心俞穴,每次5~10分鍾,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步驟2:溫和灸神門穴,每次5~10分鍾,每日或隔日灸1次。
步驟3:溫和灸內關穴,每次5~10分鍾,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步驟4:溫和灸合穀穴,每次5~10分鍾,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步驟5:溫和灸太衝穴,每次5~10分鍾,每日或隔日灸1次。
小兒咳嗽:咳嗽是小兒肺部疾患中的一種常見症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季、春季為多,外界氣候冷熱的變化常能直接影響肺髒,由於小兒呼吸係統防禦功能不健全,很容易患病。體質比較弱的嬰幼兒可能會因為奶水嗆入氣管,堵塞呼吸而發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選穴取穴合穀穴、肺俞穴、風門穴、尺澤穴、合穀穴、天突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肺俞穴、風門穴,每穴每次灸15分鍾,每天1次。
步驟2:溫和灸尺澤穴,每次15分鍾,每天1次。
步驟3:溫和灸天突穴,每次灸15分鍾,每天1次。
步驟4:溫和灸合穀穴,每次15分鍾,每天1次。
溫馨提示:盡量少帶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注意給孩子保暖,以防風寒侵襲,而且孩子咳嗽時不宜吃寒涼食物。
小兒哮喘:哮喘是一種常見的以發作性的哮鳴氣促、呼氣延長為特征的肺部疾患。哮喘是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由各種不同的抗原引起,氣候變化及情緒激動常能誘發哮喘的症狀。哮喘常在幼兒期起病,常發於春季和秋季。
選穴取穴肺俞穴、天突穴、膻中穴、心俞穴、脾俞穴、孔最穴、列缺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肺俞穴、心俞穴,每穴每次5分鍾。
步驟2:溫和灸膻中穴,每次5分鍾。
步驟3:溫和灸天突穴,每次5分鍾。
步驟4:溫和灸列缺穴,每次5~10分鍾。
步驟5:溫和灸脾俞穴,每次5分鍾。
步驟6:溫和灸孔最穴,每次5~10分鍾。
小兒發熱:發熱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症狀,多數由感冒所引起,小兒發熱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因小兒在高熱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驚厥、抽搐,會傷及神經係統,甚至會造成終生的遺憾,掌握好一些簡單的方法控製發熱是家長的必修課,艾灸就是不錯的方法。
選穴取穴大椎穴、身柱穴、肺俞穴、足三裏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大椎穴,每次灸15分鍾,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步驟2:溫和灸身柱穴,每次灸15分鍾,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步驟3:回旋灸肺俞穴,每次灸15分鍾,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步驟4:溫和灸足三裏穴10~15分鍾,每天1次,連續7天為1個療程。
小兒驚風:小兒驚風又稱小兒驚厥,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腦功能暫時紊亂、神經元異常放電的一種疾患。本病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於小兒高熱、流行性腦膜炎、腦發育不全等病。多發生於1~5歲小兒,四季均可發病,臨床上有急性驚風和慢性驚風之分。
選穴取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腎俞穴、命門穴、氣海穴、關元穴、大椎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肝俞穴,每次灸10~15分鍾,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