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常見病的艾灸療法一(1 / 3)

頭痛:頭痛是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又稱“頭風”。常見於現代醫學的感染發熱性頭痛、緊張性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偏頭痛,以及腦膜炎、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頭顱外傷、腦震蕩後遺症等疾病之後引起的頭痛。

選穴取穴百會穴、大椎穴、三陰交穴、湧泉穴。

艾灸方法:步驟1:艾條回旋灸百會穴,每次灸15分鍾,每日1次。

步驟2:艾條溫和灸三陰交穴,灸15分鍾。

步驟3:雀啄灸大椎穴,灸15分鍾,以施灸部位感到溫熱、舒適為度,灸至皮膚稍紅暈為度。

步驟4:用艾灸罐灸湧泉穴,灸15分鍾,以施灸部位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咳嗽:咳嗽是常見肺係疾病中的主要症狀,也具有獨立性。中醫講,“咳”指肺氣上逆,有聲無痰;“嗽”指咳吐痰液,有痰無聲;有痰有聲稱為咳嗽。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等疾病出現的咳嗽。

選穴取穴肺俞穴、孔最穴、列缺穴、尺澤穴。

艾灸方法:步驟1:艾條回旋灸肺俞穴,灸10分鍾,每日灸1次。

步驟2:艾條溫和灸孔最穴,灸15分鍾。

步驟3:艾條溫和灸列缺穴,灸15分鍾。

溫馨提示:紅糖薑棗湯可以祛風散寒,適合傷風咳嗽、胃寒刺痛者食用。具體做法是在鍋中加3碗水,再加入30克紅糖、15克鮮薑、30克紅棗煎至過半,一次性服用,服後出微汗即可痊愈。

步驟4:艾條溫和灸尺澤穴,灸15分鍾。

易怒:易怒多由心陰受損、肝火旺盛所致,出現精神恍惚、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發火時不能自主等症狀。易怒隨時都能產生。心理素質不好,過於敏感的人很容易出現易怒的狀況。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少男少女,正是易怒的時期。

選穴取穴太衝穴、行間穴、歸來穴、三陰交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太衝穴、行間穴可起到疏肝解鬱的作用。每日灸1次,每次5~15分鍾,5~7天為1個療程。由於太衝穴、行間穴位於足趾,相鄰又近,艾灸時要防止燙到皮膚。

步驟2:溫和灸歸來穴,每次灸5~10分鍾。

步驟3:溫和灸三陰交穴,每次灸10~20分鍾。

溫馨提示:平時多聽輕音樂、打太極拳,這些都可以緩解易怒的症狀。平時多吃大棗、柏子仁、酸棗仁、蓮子、百合等食物,可以滋陰養心。

焦慮:中醫認為,焦慮不寧屬於心神紊亂、肝氣不舒。此症外在表現有一定的規律性,如女性月經周期會出現焦慮不安、情緒低沉、心事重重的症狀,季節或天氣的變化也會導致焦慮不安的症狀。男性也有一定的周期性,隻是周期不明顯,症狀的輕重程度也不確定。

選穴取穴少海穴、極泉穴、百會穴、膻中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少海穴10~20分鍾,每日1次,間隔3~4小時,3~5天為1個療程。

步驟2:溫和灸極泉穴5~10分鍾。注意火力不要太大,仔細體會治療過程中穴位出現的熱感和經穴特有的酸脹感即可。

步驟3:溫和灸百會穴,每日兩次,每次10分鍾即可。

溫馨提示:平時注意休息,不要思考太多事情,每天最好能抽出時間出去散步,不要長時間久坐。飲食上注意清淡,少吃鹽,經常食用大豆製品和含鈣豐富的食品。

步驟4:溫和灸膻中穴,每日兩次,每次10分鍾即可。

失眠:失眠又稱“不寐”,中醫認為失眠是由於陽不入陰而引起的經常不易入睡為特征的病症。輕者入睡困難,睡時易醒,醒後不能再睡,或者時睡時醒等,嚴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常見於現代醫學的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以及貧血等疾病中。

選穴取穴湧泉穴、膈俞穴、肝俞穴、腎俞穴、神門穴、關元穴、百會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湧泉穴,每次10~15分鍾,每天1次。

步驟2:溫和灸神門穴,每次10~15分鍾,每天1次。

步驟3:溫和灸關元穴,每次10~15分鍾,每天1次。

步驟4:溫和灸百會穴,每次10~20分鍾,每天1次。

步驟5:用艾灸盒灸膈俞穴、肝俞穴、腎俞穴,每穴每次10~20分鍾,每天1次。

心悸:心悸,又名“驚悸”、“怔忡”,是指心跳異常、自覺心慌不安的病症。心悸發生時常伴有氣短、胸悶、眩暈、喘促、暈厥等。相當於現代醫學中心律失常、神經官能症、風濕性心髒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肺源性心髒病、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發生時出現的症狀。

選穴取穴神門穴、內關穴、肺俞穴、膻中穴、巨闕穴、厥陰俞穴、心俞穴。

艾灸方法:步驟1:溫和灸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每穴施灸10~15分鍾。

步驟2:溫和灸膻中穴、巨闕穴,每穴10~15分鍾。

步驟3:溫和灸神門穴,每穴施灸10~15分鍾。

步驟4:溫和灸內關穴,每穴10~15分鍾。

感冒:感冒,俗稱“傷風”,是一種常見的外感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季節最常見於春季、秋季、冬季。感冒是發病率很高的常見病,不同季節導致感冒的症狀會有所不同。感冒有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4種類型。

選穴取穴大椎穴、風池穴、合穀穴、印堂穴、太陽穴。

艾灸方法:步驟1:隔薑灸大椎穴,每日1次,每次4壯。

步驟2:艾條溫和灸風池穴,灸10分鍾。

溫馨提示:防治感冒,可以在大椎穴處刮痧或拔火罐(留罐10分鍾);淋浴時也可以用水柱衝擊大椎穴處,水溫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燙傷局部皮膚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