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稱讚青霞的話,立即讓青霞麵紅耳赤。她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隻是力所能及而已,孫中山先生如此誇讚自己,真是讓她受之有愧呀!
……
孫中山正在與青霞交談,廖仲愷與夫人何香凝,專程趕到孫中山的公寓裏來看望青霞了。
廖仲愷及夫人何香凝,是青霞在日本考察的時候所結識的。他們二人的到來,及室內流淌的歡笑,突然讓青霞有一種回到了數年前的日本的感覺,本來就激動的她,也不由自主地也跟隨著室內流淌的歡笑,心情越發愉悅了。
二:
青霞在上海,多次拜見孫中山夫婦、廖仲愷夫婦和徐宗漢的同時,也不斷到上海的中華新布廠參觀考察。她之所以參觀新布廠,是因為她準備在上海購置一批棉紗布機,在南京創辦一個紡織廠。她之所以在南京創辦工廠,而不是在尉氏和開封,是因為她一直都在把生意遷移至南方,這樣,不僅可以擺脫劉氏族,也可以把劉氏家的商貿生意,逐步向實業領域轉型。再說了,南方的經濟一直比北方繁榮昌盛。
青霞在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介紹引見之下,已與上海的機械代理商談好機器價格,當正要簽訂協議的時候,青霞突然接到開封唐掌櫃的加急電報。唐掌櫃在電文之中,催促青霞火速趕回開封,說劉氏族人有要事與青霞相商,並且,是每天都到桐茂典催逼。
一提到劉氏族人,青霞的頭,立即膨脹了。因為她知道,唐掌櫃在生意上處理應付一切事情,常是得應心應手,遊刃有餘。這能讓唐掌櫃應付不了的事情,能讓唐掌櫃急電催她回去的事情,也隻有來自於不講理的劉氏族人。
接到急電的青霞,那本來辦廠的好心情,也立時沉寂到冰冷而昏暗的冬夜裏了。並且,是越來越冷,越來越暗,越來越沉重。
於是,青霞不得不中斷正與代理商簽訂的購買紡織機的協議,連夜乘上火車,急速地趕回開封。
一路之上,青霞一再地下定決心,不管開封及北方的生意再興隆,決不能再優柔寡斷了,一定要盡快把長江以北的生意給南遷;一定要盡快擺脫劉氏族的糾擾。如若不然,等劉憲德與被罷官的劉氏族人聯合寡分自己的時候,想向南遷移,恐怕都來不及了。
可是,讓青霞怎麼想不到的是,被罷官還鄉的劉氏族人,已經聯合起來,準備對青霞下手了。並且,是狠狠地下手,是重重地下手。
被罷官的劉氏族人之所以要聯合起來對青霞下手,是因為,他們自被罷官回到尉氏之後,仗著手裏還有在任上的積蓄,仗著不吃俸祿一身輕的清閑,是盡情的揮霍,盡情的享受,是盡情的尋花問柳。
可是,他們手裏的錢,畢竟是隻出不進,等他們把積蓄揮霍殆淨,便到劉氏族人共同擁有公茂典裏,任意支借。於是,他見他借,他也跟著借,他們靠著從公茂典裏支借的錢,仍然保持著以前的大手大腳,花錢如流水,沒有節製。而公茂典的生意,早已是徒有虛名,不如從前了,哪裏經得起這麼多人的支借,怎麼可以應付得了他們巨大的揮霍呢!別說年底給劉氏族人分紅了,公茂典裏的流動資金,已經無法正常運轉了。
公茂典的生意無法正常運轉,他們便支借不到錢了;支借不到錢,他們的手頭便據拮起來。這手頭一據拮,他們哪裏忍受得了,因為忍受不了沒錢的日子,他們便開始七想八思。這一七想八思,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青霞。
可是,想到青霞又如何,青霞仍然是女子維持學會會長,仍然是女子參政同盟會會長,仍然是聞名全國的鼎名之人;青霞的二哥馬吉樟,仍然在袁世凱身邊做內務使。盡管青霞非常有錢,可她不主動給錢,誰敢拿她怎麼樣。
於是,被罷官還鄉的劉氏族人,不用劉憲德煽惑,而是不約而同地主動去找到劉憲德。
可是,找劉憲德又怎樣!劉憲德可是知道劉青霞的厲害,較量這麼多年了,他幾乎沒占過上風,還曾被劉氏族在尉氏開封給弄得裏外不是人。特別是聽說青霞要將全部財產,捐給南方的孫中山修鐵路之後,因為沒把握,他便悄悄的到都督府裏去舉報青霞。可是,他親眼看到青霞被扣留在都督府,最後,大都督張鎮芳還不是乖乖地又把青霞給無罪釋放了,並且,釋放青霞之後,那個大都督張鎮芳,越發的討好青霞了。後來,他劉憲德地才聽說,是大總統袁世凱在背後保著青霞。盡管後來,張鎮芳被袁世凱調離了河南,可新上任的大都督趙倜,盡管他在河南過著皇帝一樣的腐敗生活,盡管對青霞的財產虎視眈眈,盡管派人去向青霞借軍餉,可是,青霞連麵都不照一下,他大都督趙倜也顧及青霞背後的保護傘,不但對青霞不敢怎麼樣,還仍然客氣有加呀!
所以,得知有大總統袁世凱在背後保著青霞,劉憲德麵對來找他的劉氏族人,也大度涵養起來,也胸襟寬闊起來,他不但不再煸惑他們找青霞的麻煩,還勸被罷官還鄉的劉氏族人要學會忍氣吞聲,不要自找其辱。
劉憲德之所以如此,並不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而是他實在懼怕青霞。因為再惡的人,也懼怕國家這個巨大的權力,更何況他劉憲德並不是世上最惡的人,而隻是因為眼紅青霞的錢財,而隻是因為想侵占青霞手下的財產,而隻是不想讓青霞再繼續拿劉氏祖宗留下來的家業捐款於外人,才對青霞如此行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