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總統真高明!”趙秉鈞直點頭,他對袁世凱的剖析,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袁世凱又接著說:“這宴會可都是各界要員,他孫中山以為是給他那幫天真幼稚的革命黨發表激情演說呢!不管實際不實際,先把人給為煸惑得熱血沸騰、不知東西南北了再說,拋家離國,跟著他孫中山東躲西藏,像乞丐一樣到處籌錢求捐。就他那張嘴,說話真跟放大炮似的,嗵嗵嗵地亂放一通,過去聽說別人叫他孫大炮,我還民懂,由今天一見,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如果讓他真當上大總統治國建軍,說不定給帶到什麼境地上去呢……”
三:
孫中山在袁世凱那熱情似火的盛情款待之下,早已是感動有加,早已是信任有加,甚至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於是,在宴會結束的第二天,立即致電黃興,催促他速速進京:“到京以後,項城接談數次。關於實業各節,彼此皆有計劃,大致不甚相遠。至國防,外交,所見亦略同。以弟所見,項城實陷於可悲之境遇,絕無可疑之餘地。張振武一案,實迫於黎之急電,不能不照辦,中央處於危疑之境,非將順以副黎之望,剛南北更難統一,致一時不察,竟以至此。自弟到此以來,大消北方之意見。兄當速到,則南方風潮變通亦止息,統一當有圓滿之結果。千萬先來此一行,然後赴湘……”
孫中山在電文中,不僅勸黃興速速進京,又為張振武一案為袁世凱作了辯護,最後還肯定了袁世凱;“今日之中國,惟有交項城治理。”
黃興接到孫中山催促北上進京的電文,幾天之後,與陳其美等人一起,北上進京。袁世凱給予了黃興與孫中山一樣的接待規格。
三雄相會京城,袁世凱立即宣布授予黃興為陸軍上將的軍銜,以表示對黃興的重視。並在同一天,袁世凱發布命令,特授孫中山先生為全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並讓交通部每月撥給孫中山的鐵路公司三萬元,做為辦公經費。而且,一切行政用人之權,政府概不幹涉。
袁世凱特別授予孫中山為鐵路總公司總經理之後,又趁熱打鐵,與孫中山和黃興秘密會談,他自己也感覺火候到了,便誠心誠意地向孫中山黃興提出:“二位先先,內閣總理陸征祥,因為張振武一案,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內閣總理一職,二位先生這次進京,我們還是商議一下這內閣總理的新人選吧!”
袁世凱說罷,向孫中山和黃興推薦了跟隨自己多年的親信趙秉鈞,這也是自孫中山進京以後,袁世凱處心積慮的一個重要目的。
麵對袁世凱的提議,孫中山和黃興心知肚明。於是,二人在京期間,因為原內閣總理陸征祥的辭職,又召開了一次臨時參議院會議,袁世凱所推薦的趙秉鈞,以六十九票讚成、兩票反對的絕對多數,順利通了袁世凱的提名,也成了民國建立之後的第三任內閣總理。
在孫中山和黃興等人相繼離開北京後,袁世凱發表了一分由自己擬定的共同宣言,並在宣言的落款處署名:袁世凱、孫中山、黃興、黎元洪。
在這份宣言中,袁世凱以四人的名義,提出了八大政綱:
一:立即統一製度;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海陸軍人才;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五:提倡資助國民實業,先著手於農、林、工商;六: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其餘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權主義;七:迅速整理財政;八: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為各國承認之根本。
孫中山、黃興和黎元洪在事後看了袁世凱的八項宣言,盡管袁世凱事先並未與他們三人商量,但他們三人均未表示絲毫的反對,因為他們覺得,袁世凱的這八項宣言,並無有什麼不妥之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