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信用製度與信用風險(5)(1 / 2)

第二節信用製度的建設與完善

約束企業的機會主義傾向,降低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不僅僅需要約束和規範合約人的行為,而且需要建立和健全整個社會的信用製度。社會信用製度應該包括:社會信用體係(包括征信數據及評估、法律和法規的確立和健全政府和專業協會的監督和管理以及教育和研究)以及道德、法律等環境因素。征信數據的采集及評估(企業資信調查及評估、消費者信用調查及評估、資產信用調查及評估)是信用製度建立的核心。道德、法律以及產權的確立是信用製度完善和建立的必要條件。

一、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管理體係

各個國家對征信業的立法和管理也十分重視,從立法上保證政府和信用管理專業公司能夠快速、真實、完整、連續、合法、公開地取得征信數據,合法地傳播和經營經過處理的數據;同時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權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目前,美國正在實施的與信用相關的立法有16項,如《公平信用報告法》《平等信用機會法》《公平債務催收作業法》《誠實租借法》《公平信用結賬法》《信用卡發行法》《公平信用和貸記卡公開法》《電子資金轉賬法》等。這些法案的管理目標與內容主要是規範授信,平等授信機會,保護個人隱私。

一般來講,社會信用管理體係的運作方式有兩種類型:政府主導和民營市場化。美國模式主要是民營市場化運作,而歐洲部分國家(如法國)、亞洲部分國家(如印度)和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如墨西哥)是由政府主導推動的。

社會信用管理體係一般包括資信的征集和資信的評估。資信征信的核心產品主要是信用報告和相應的評級(分)評估。以美國為例,美國鄧百氏集團(Dun&Bradstreet)是世界上曆史最久(150年)且規模最大(年產值20億美元)的企業資信調查類信用管理公司。它擁有5萬員工,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設有共644個分公司或辦事機構。鄧百氏的企業數據庫包含約7444萬份全球企業動態檔案信息,可以及時地向所需者提供企業資信調查報告。在個人信用資信調查方麵,美國的TU(Trans Union)、Equifax和英國的益百氏(Experian)則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家消費者個人信用局,主要服務於北美和歐洲。它們經曆了一百多年的由小變大,由多變少,由單一服務到信用報告、信用評級、管理谘詢和保險信用服務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服務,以及相關民營企業的市場化的整合和發展。資信評級分為資本、工商企業及消費者個人三大類。世界上最著名的工商企業和資本市場(債券)評級機構分別是美國的穆迪(Moody‘s Investment Sevices Inc.)和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中小企業的評級主要根據是企業法人和高級管理層的信用狀況、相應的財務報表的信用分析和對趨勢、領導管理以及市場前景的調查。對上市公司和大企業,則側重於對公司市場(股票)價值及其波動、財務報表、領導管理、市場前景和趨勢的分析。對債券的評級更複雜些,但數據相對更齊全。它們也能對金融機構和國家風險進行評級。

美國的不良信用懲罰機製是由民間運作並自願執行的。信用經營機構(資信征收和資信評估機構等)把有不良信用記錄的責任人和處罰意見通過信用信息、資信評估報告等形式公告給社會,並載入相應的信用信息數據庫,被列入違信黑名單的企業或個人很難再與社會各界進行正常的信用交易。不良信用記錄一般會被保持5~10年,在這段時間內,有不良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將很難取得工商注冊、銀行貸款、信貸銷售服務以及個人信用卡等。

我國的信用管理體係還尚在建設之中,其運作主要是通過政府推動,而具體的推動者是中國人民銀行。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籌建“銀行信貸登記谘詢係統”,後發展成為“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這個係統是與銀行有信貸業務關係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的信息管理係統,主要是由各金融機構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統一要求,將對客戶開辦信貸業務中產生的信息(包括本外幣貸款、銀行承兌彙票、信用證、保函、擔保,以及企業基本概況、財務狀況和欠息、逃廢債、經濟糾紛等情況)通過計算機通信網絡傳輸到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庫,金融機構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數據庫查詢所有與其有信貸業務關係的客戶的有關資信狀況,防範銀行信貸風險。銀行信貸登記谘詢係統的運行方式是,借款人向所在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辦理建立信貸登記檔案的基本手續,登記其基本概況、財務狀況和其他資信內容,並獲得由人民銀行統一頒發的貸款卡;借款人持貸款卡向金融機構申請辦理信貸業務;金融機構憑貸款卡向人民銀行數據庫查詢借款人的資信情況,將其作為審貸的重要依據,並按人民銀行的統一要求,將對借款人辦理信貸業務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信息數據進行登錄,及時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到所在地的人民銀行數據庫中。銀行信貸登記谘詢係統采集信息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與金融機構發生信貸業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借款人(自然人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中資、外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目前金融機構開展的貸款、承兌彙票、信用證、保函、擔保等所有本外幣信貸業務;借款人的基本概況、財務狀況、欠息、被起訴等以及其他資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