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融入了悲喜和歡樂,痛苦和憂傷,成就和榮譽,最終化為枯枝敗葉的生命年輪。
鄭筱萸的人生履曆與許多高官一樣,具有鮮明的兩麵特色。剖析這些特點,對於深入進行反腐倡廉,對於做好組織人事工作,對於挽救無數個鄭筱萸,有著特殊意義。
一方麵,他們確實大都出身貧寒,是黨和國家培養了他們,對黨懷有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勤奮努力,取得了驕人業績。鄭筱萸在企業工作20多年,在企業改革中作出過突出成就,總體看是一位優秀企業家。即使步入官場,他主觀上也希望把工作做好,為中國的醫藥改革、監管作出成績;
另一方麵,在鮮花簇擁麵前,在金錢的誘惑下,他沒能把握住自己,他有些眩暈有些迷茫有些找不到北,他開始熱衷於結交藥商朋友,熱衷於聲色犬馬,熱衷於權錢交易。一位退下來的藥監幹部評價他:熱衷權力,獨斷專行,用人不察,好大喜功。
人們注意到,鄭筱萸在法庭上對檢方指控的受賄罪供認不諱,但對玩忽職守罪卻不肯認賬,他多次表白自己工作勤勤懇懇,把心思都撲在工作上。
律師在辯護時說:"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使被告人身患透明細胞型腎上腺癌,於1993年被摘除左腎;同時還患有II型糖尿病、2級高血壓(極高危)、脂質紊亂、多發腔隙腦栓塞、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嚴重疾病"。律師認為,盡管如此,鄭筱萸並沒有放棄工作,多年以來帶病堅持工作,主觀上是想把工作做好,並為之付出大量的勞動,其中也包括身體健康代價。
據熟悉他的人介紹,平心而論,鄭筱萸的確工作很努力,並因此渾身是病。可是,中國醫藥市場的混亂也確實在他的領導下達到了驚人的混亂地步,專業人士看到的是製訂了那麼多這個規程那個規程,但有些企業並不按照規程生產,企業編製假資料騙取生產許可證,致使假藥流入市場,多少人致死致殘;檢察機關的人員看到的則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隻要藥企給藥監官員送上了錢,批文就會拿到,就會很快拿到;老百姓看到的則是看病難看病貴,多少人隻好小病拖、大病扛、重病見閻王。作為國家藥監部門的最高長官,難辭其咎!
我曾看到過鄭筱萸在任時的許多講話,講改革時大刀闊斧,雷厲風行;講反腐倡廉時慷慨激昂,聲色俱厲;講工作成績時頭頭是道,令人信服。可是,他又的的確確在講這些的時候又在那裏大搞腐敗,人格分裂,兩麵人的特征在中國官僚生態中並不少見,從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到省部級官員,從司局級幹部到縣鄉長,翻開這些人的檔案,很容易就發現這一奇特現象。
鄭筱萸對金錢的"獨到"見解曾經迷惑了許多人,曾經使他的形象閃閃發光。他曾對媒體表示:"金錢可以買到圖書,但不能買到智慧;金錢可以買到食物,但不能買到食欲;金錢可以買到床鋪,但不能買到睡眠……"
多麼精辟多麼獨到多麼富有哲理啊!簡直可以與蘇格拉底、柏拉圖,與孔夫子、孟夫子等古之聖賢並列,可以編入這些聖人的語錄之中流傳千古了。可是,可能就在這個時候電話鈴聲響了,他在這裏剛剛講完,便被他的藥商朋友叫走了,藥商送上的是白花花的銀子,而他回報的是批文。終審判決上認定的收受賄賂的條條罪狀,就是對他人格分裂兩麵人生的絕好注解。
"一個人離開人世時,能帶走的一定不是金錢,而留在世上源遠流長的也不是金錢,是人的品格和精神。"這又是一段多麼精彩絕倫的警世恒言啊!
鄭筱萸的人生已經畫上了句號,此時,他與那些摯愛著的親人與那些曾經親密無間的藥商們已經陰陽兩隔,像那個跟著引路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唐朝貴婦一樣,他已擺脫了塵世間的紛雜與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