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雖然已經有了安排,但當他帶著大軍實地去五裏崗時才發現,五裏崗是一座光禿禿的孤山。

說是山,有點牽強,或許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隻是一個比平地略微高出一點的高崗而已。

五裏崗最高處隻有四米多高,四周都是光禿禿的,沒有任何植被,而最高處的地方雖然是平地,但其麵積實在太小,估摸著也就能夠容納五六個人,而且方圓三裏之內都沒有任何可以作為遮擋的東西,如果有人在此,一眼便會被看到,何談埋伏一說?

張遼騎在戰馬上,環視了一圈四周的地形,頓時覺得一陣頭疼,本想在此地埋伏,卻不想這裏的地形是如此的透亮,根本無法進行埋伏,即便是進行埋伏,也隻能在三裏之外稀稀拉拉的樹林裏麵。這樣一來,他借機將孟獲等叛軍首領一網成擒的打算也就徹底破滅了,惱羞成怒的他,不禁憤慨的說道:“諸葛亮到底在搞什麼鬼!”

甘寧、文聘、吳懿等一同隨行的將領見了,也都是感到頭大,眉頭緊鎖,眼看計劃落空。

“大都督,諸葛亮將會晤的地方選在這裏,就一定知道這裏的地形,肯定早就勘察過了。我敢肯定,諸葛亮一定是故意為之,好給大都督難堪!”文聘急忙說道。

甘寧道:“大都督,雖然文聘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也未必是這樣的一種情況。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諸葛亮也不知道他所選的地方是這樣的一個環境。就連大都督和我等起初都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形勢,諸葛亮初來乍到,又怎麼會知道呢?或許,這隻是諸葛亮的無心之失也說不定!”

文聘道:“無心之失?諸葛亮身為軍師,在做一件事前,肯定會考慮的十分清楚,我覺得諸葛亮一早就知道有這麼個地方,所以故意將這裏設為會晤的地點,他怕大都督會暗中設下埋伏,破壞了他招降叛軍首領的好事,搶了他的功勞,所以故意為之,讓大都督無法從中破壞。你們可別忘記了,諸葛亮從一開始來到這裏,就一直在說什麼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一心想降服南中的叛軍,這或許就是他的用意所在!還有,諸葛亮明知道我們跟他不對付,他還故意到大都督麵前說借兵,點名讓我們三個人一起去,也肯定知道大都督為了大局著想,不會派我們跟他一起去,所以故意到大都督麵前請求一番,而實際上,是為了斷絕大都督參與他的事情!還有……”

張遼聽到文聘喋喋不休的話語,聯想到這一係列的事情,仿佛確實是那麼一回事,於是心中便生出了無名之火,憤怒的說道:“夠了!別說了!他以為他是誰!孟獲是叛軍的首領,豈會因為諸葛亮放了他的婆娘就會回心轉意歸順大漢?孟獲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諸葛亮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話音一落,張遼調轉了馬頭,衝甘寧、文聘、吳懿等人說道:“撤軍回營!諸葛亮自己種下的果,就讓他自己去承受吧,成敗與否,全憑天命,汝等跟我一起回營,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準出營!”

張遼帶著一群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怏怏的回到了軍營。此時張遼怒氣漸漸消散,想起自己說的話,也有些後悔。他便又派出親信斥候,前去五裏崗打探消息,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他都要立刻知曉。畢竟,不管成敗與否,他都是這支軍隊的主帥,都會受到影響,不得不這樣做。

與此同時,同樣感到懊惱的還有孟獲。其實,這次與諸葛亮會晤,孟獲是聽從了妻子祝融夫人的建議。祝融夫人建議,讓孟獲主動約諸葛亮談論投降事宜,借以麻痹諸葛亮,然後在會晤地點,設下重兵埋伏,如果能夠抓到諸葛亮,就能給漢軍一個下馬威,重挫漢軍的士氣,同時也可以用諸葛亮來要挾漢軍。因為祝融夫人得知,諸葛亮是一個受到攝政王器重的人,更是被攝政王親自委派過來的,就連張遼也必須得聽從他的吩咐,這樣的一個重要人物,如果抓到了,就等於有了和漢軍談判的籌碼了。

即便是漢軍也有大軍跟隨,那麼孟獲預先埋伏的重兵就可以派上用場,將漢軍擊潰,把諸葛亮帶回去。

這是一個十分完美的計劃,可是當叛軍的斥候前去探測會晤地點五裏崗的時候,卻驚奇的發現,這裏根本無法進行埋伏,方圓三裏之內都是光禿禿的,別說人了,就算是飛進一隻麻雀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尤其是五裏崗正中間的位置,隻要站在那上麵,這裏的一切都盡收眼底,想要埋伏是不可能的了。

孟獲聽完這個消息後,立刻就覺得形勢不妙,暗罵諸葛亮選得是什麼破地方,也不想再履行約定了。

還是祝融夫人心細,她說諸葛亮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除了長的帥一點,其他的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身體看上去十分羸弱,而孟獲是一個武藝超群的大力士,即便不用埋伏,隻要是孟獲和諸葛亮單獨會麵,便可以將諸葛亮手到擒來。並且祝融夫人還建議在方圓三裏外設下重兵,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