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吳悅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吳斌夫婦隔出房間裏較大的部分給女兒,還配了空調,而夫婦倆那個狹小的空間裏沒有空調,夏天時隻能用床頭的小風扇降溫。2011年,吳斌還特地給女兒買來一台電腦。對於這一切,吳悅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事實上,吳悅已經有了今後具體的打算,吳斌夫婦也有了送她出國讀書的設想。所以她在一本筆記本的扉頁上,寫上了激勵自己的短語: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相信自我,永不言棄,go!go!”
朝暉小區附近的浙江工業大學校園,是吳悅很喜歡去的地方。每當周末,隻要有空,她就會來到這裏的英語角,與大學生們一起練口語。她還經常與吳斌一起來這兒打羽毛球。打球時,吳斌從來不讓她球,而是攻勢淩厲地讓她忙於應對,以此起到真正的鍛煉作用。而吳悅也不希望打羽毛球時爸爸讓她,否則自己就不會進步。這種時候,吳悅就不叫吳斌為“爸爸”了,而是沒大沒小地叫他“斌哥”,父女倆親熱得像弟兄一樣。
但是現在,吳悅已經害怕去浙江工業大學的羽毛球場了,因為球場的那頭再也沒有了爸爸。曾經的一幕幕快樂場景,如今每當想起,心裏就一陣陣刺痛。“真的,我真的不需要有一個偉大的爸爸,我隻要平凡快樂的爸爸,一直能在我身邊。”吳悅不願意掩飾心裏那已不可能實現的期望。
在巨大的悲傷麵前,吳悅也有過想暫時逃避的念頭,然而,在親友們的勸撫下,在未曾停歇的自我安慰中,爸爸身上的那股堅韌剛毅已漸漸傳到了她的身上,她學會了直麵現實,也開始明白了自己所應該做究竟是什麼。“一開始,我很想暫時離開家裏。我從出生起,就一直住在這裏,這周圍全是爸爸的影子,讓我受不了。但我姑姑、我的很多親戚朋友都跟我說,我爸爸是英雄,我也不能是孬種。”
選擇堅強,是一個懂事的女孩逐漸成熟的標誌之一。“媽媽很愛爸爸,爸爸也很愛媽媽。我現在很擔心媽媽太傷心。我要幫助挺過去。我想我除了繼續把書讀好之外,還準備帶著媽媽去做義工。有人跟我說過,照顧小動物和小孩子會減少煩惱。讓媽媽更堅強一些,讓她慢慢地恢複正常生活,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方法。”吳悅真誠地說。
“我不會讓媽媽感到孤單。以前爸爸每當在媽媽的生日、情人節以及我的生日時,都會給我們搞很浪漫、很溫馨的活動。現在爸爸不在了,這些事情就由我來做。明年的情人節,我會給媽媽買巧克力和花,還會陪媽媽去看電影,去旅遊。我還有爺爺、奶奶、姑姑、小姨,還有很多關心我們的親戚朋友,我相信我和媽媽都會好好地生活下去。”
“我還會在生活中努力養成好習慣,這也是我爸爸曾經要求我做到的,比如說節儉。去看一場演唱會,哪怕隻花了一百塊錢買入場券,也是貴了,如果買一個書包,就能用很多年。”
小姑娘說著這些,眼裏晶瑩的淚光中,已有希望和自信在躍動。
6月17日,吳斌犧牲後的第一個父親節,吳悅給爸爸寫了一封信,題為《平凡的爸爸,偉大的爸爸》。信中寫道:
今天是父親節,女兒向爸爸敬禮,願在天堂的爸爸快樂!
我依然記得您的微笑,依然記得您驕傲的身影和我一起打羽毛球時快樂時光。當您頑皮地稱呼我,當您摸著我的頭囑咐我好好讀書的時候,您就像我的哥哥。今天我要繼承斌哥的遺願,好好讀書,照顧爺爺、奶奶、媽媽。自食其力,健康成長。
爸爸,放心吧!我是您的女兒,我會把您的愛崗敬業精神永恒傳承!
往年的父親節,吳悅也會給父親送上一張祝福的卡片,今年的這封信意義已大不相同。為此,她從15日晚上起就開始起草,改了又改,還專門請假了姑姑吳冰心。“悅悅一直擔心自己哪裏做得不好,玷汙了爸爸的英雄形象。但是我們一直鼓勵她,讓她不要怕,我們會堅強地走過去!”吳冰心說,吳斌犧牲後,如何把英雄的女兒繼續培養好,這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身心健康,勤奮學習,適應社會,自食其力,已成為關心吳悅成長的親友們引導的重點,這其中,少不了汪麗珍的關懷,也少不了吳冰心的付出。
“但是悅悅是個執著、聰慧、善解人意的女孩,個性上也像她父親,所以我相信她能成為有用之才。”吳冰心說。因此,當吳斌部分親屬自發發起成立“吳斌行車安全誌願會”之後,吳冰心特意安排吳悅參與其中的不少活動,如身披綬帶走上街頭,向市民發放行車溫馨提醒卡片和紅絲帶,並參與有關宣傳行車安全的諸多活動。吳冰心認為,要讓吳悅學會去關心並愛護他人,為所能及地為他人做好事,這樣才能繼承並弘揚吳斌的遺誌。
“我們姐弟倆從小一起長大,情誼很深。吳斌一向很乖。一直以來,我是一個很強勢的姐姐,他總是弱勢一方,小時候他就把我當成保護神。”因為長久忙於吳斌的追悼活動,吳冰心累得嗓子都啞了,“弟弟的這一生都很平凡,但在最後一刻卻做出了最偉大的事。我們全家為他心痛,也為他深感驕傲。”
吳斌出事以後,吳冰心反複看著弟弟那76秒英勇壯舉的現場視頻,十分震驚,十分感慨。她震驚於弟弟在危急關頭為保護乘客安全,竟如此義無反顧、勇敢剛毅,震驚於弟弟對於職業的堅守,對於生命的熱愛。在談到吳斌的搶救過程時,吳冰心說:“整個搶救過程十分艱難,甚至有點兒慘烈,但弟弟的遺容是微笑的。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弟弟仍然顯得堅強而從容。他一個人承擔了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這讓我這個做姐姐的也無比欽佩。”
吳斌從小就很依賴姐姐,直至後來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他依然逢人便說,我姐姐對我很好,我所有的事情包括婚禮都是姐姐幫我辦的。吳斌十分尊重吳冰心,後者有什麼事情找他,不管能不能做到,他從來不會說一個不字。吳斌對姐姐的尊重發自內心,且從來不掬小節。吳冰心50歲生日的時候,家裏所有人都送了禮物,隻有吳斌除了一張笑嘻嘻的臉,什麼都沒有送。“但這一次,弟弟以他驚世駭俗的76秒,給了我他一生唯一的也是最珍貴最隆重的禮物,這禮物值得我一生學習、回味、思考和驕傲!”吳冰心為弟弟的壯舉深感自豪。
對生活充滿熱情,這是吳斌始終堅守的人生態度。吳冰心回憶,從小到大,幾乎沒看到過吳斌生氣的表情。他生性樂觀,從不為什麼事憂愁,常常露著那兩顆可愛的小虎牙微笑,甚至他的遺容還是笑著的。記得在吳斌的婚禮上,他與汪麗珍跳交誼舞的動作、他各種搞怪的小動作都讓來賓們忍俊不禁,而那全不是攝影師擺拍的。這種快樂、從容、溫和、不急不躁的心態,非但能使他開心地生活著,還能讓他更好地完成所從事的這份工作。吳冰心說:“正是因為他心態好、很能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他開車從不超速,也不會跟人家搶道。在等紅燈的時候他就在車裏聽聽歌,從不會搶紅燈前的那幾秒鍾。”
吳冰心性格外向,交際甚廣,有很多同學朋友來往著,這些同學朋友還常常聚在一起。聚會開始之前,或是了聚會結束之時,隻要吳冰心的一隻電話,吳斌就很快出現了,開著車幫姐姐接來一個個同學朋友,又一個個地送回,從城東到城西,從城西到城東,從不嫌麻煩。
愛親人,愛同事,愛朋友,愛鄰居……吳斌待人的熱情、無私,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吳冰心記得,有一次,吳斌的朋友家裏出了點事,找他借兩千塊錢。吳斌自己自然沒錢,但他居然特地從杭州跑到寧波,找到吳冰心,問姐姐借錢。吳冰心問他要錢幹什麼,吳斌隻說了四個字“朋友急用”。此時的吳斌根本沒想這筆錢借出去什麼時候可以歸還,滿腦子的隻有幫對方解燃眉之急。
“從小就是這麼熱心,這樣信任對方。小斌18歲的時候,家門口站了一個陌生人,說是我父親的戰友。當時父親在部隊,母親正在銀行上班,家裏就他一個人,他就把那人領進家,給他做飯燒菜,款待對方。因為是小斌領進來的,那個人在我家裏住了整整一個星期,母親也沒懷疑,我也不好叫他走。等那個人走了以後,我們才搞清楚,他根本不是我父親的戰友。”說到這段趣事,吳冰心不免又好氣又好笑,“你想,一個任何人求他,他都會說‘好的,好的’的人,發生這樣的事,一點也不奇怪。”
吳冰心還回憶起,對她平日的行車安全,吳斌也一直牽掛在心。如今的吳冰心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速絕對不會超過120碼,一般也都在百碼左右,這就是源於吳斌平常間對姐姐的反複提醒。姐弟見麵的時候,吳斌經常與她聊聊駕駛技術或者行車安全問題,有時說得還很羅嗦。吳斌知道姐姐很忙,所以他更關注姐姐的行車安全。擔心姐姐聽了厭煩,或者聽了忘記,吳斌便經常以自己的路上見聞、自己的行車遭遇作例子,盡量把過程說得生動、形象、具體。吳斌的提醒雖然很含蓄,但吳冰心早已明曉了弟弟話語中的意思。
最濃烈的親情往往是以平淡、瑣碎、枯燥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但是它極其恒久。
即使對於平陽老家的親人,吳斌也從未忘記,有時間仍會回那兒看望。吳冰心說,父親吳招鬆老人退休後,基本上都在杭州生活,但前幾年身體較好的時間,時常也回平陽老家住上半個月一個月的,吳斌往往陪伴著父親回鄉探親。平陽老家的親人對吳斌印象很好,因為他總是笑嗬嗬的樣子,待人也很熱情。老家的人都評論吳斌是個不忘本的城裏人。
55歲的吳招等是吳招鬆老人的堂弟,他說:“我雖然輩分比吳斌大一輩,但我們年齡隻相差7歲,吳斌每次回平陽都會帶禮物看望大家。”吳招等最後一次見到吳斌是在2012年春節,那天吳斌把父親送到那兒後急著返杭,讓吳招等頗為遺憾,“吳斌當天晚上就急著趕回去,說第二天要上班,不能耽擱。他是一名大客車駕駛員,工作很平凡,但職業精神很強。他成了英雄,是我們整個家族的驕傲!”
平陽縣蕭江鎮棋盤橋村黨支部書記吳貴、在平陽縣地稅部門工作的吳斌的表哥梅三遊都對這位杭州親戚印象很深,脾氣溫和、為人善良、正直樂觀、做事認真是他們對吳斌共同的評價。吳冰心認為,這是因為吳斌把“愛”和“責任”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並使這兩者成為貫穿、占據他整個人生的最重要的主題。“他活在愛中,也釋放著愛,他愛家,愛生活,愛鄰居,愛工作。而責任和愛,就像他的左手和右手。”吳冰心言簡意賅地為筆者概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