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就這麼哭啊哭啊,幾天沒人理他,連來帶去地他就在秦庭之外整整哭了七天。雖然說秦哀公沒有理會申包胥,可是申包胥的眼淚沒有白流,話也沒有白說。秦哀公這幾天也在想呀。楚國有申包胥這樣的忠臣,如此堅毅不屈者,吳國都還想要滅掉楚國。那說明這吳國的野心夠有多大呀。而我的秦國恐怕找不出像申包胥這樣的人,那麼吳國真要是把楚國給滅絕了,那它下一步會不會也打我秦國的主意呢?
秦哀公想到此,突然之間,他出了一身的冷汗。好像是申包胥的眼淚讓他一下子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現在救援楚國,就等於是救援秦國自己。秦哀公馬上宣召申包胥,於他禮讓幾句,然後便說起了正題。哀公不等申包胥說什麼,他也不需要申包胥再說些個勸說自己的話了,因為他的主意已經打定。哀公對申包胥道:“孤就命秦子蒲和子虎率五百車乘隨你去楚國救援”。申包胥跪倒謝恩,他們一刻不耽擱,馬上點動人馬,引兵至楚。
秦國的五百乘戰車和幾千軍兵,在此時的作用可以說是以一當十。一到楚國,於吳軍對陣便把他們殺得落花流水。雖然說很快吳軍就組織的反擊。但是為什麼當年入楚之時勢如破竹的楚軍在與秦軍對陣之時卻會有倉皇之敗呢?這個時候的吳軍距離入郢之時已經時隔兩年了。這兩年當中他們雖然也小戰不斷,但是總體來說,已經沾染了一些驕奢淫逸之風。而且更為致命的是他們的暴行遭到了楚國百姓的奮力抵抗,他們配合秦師傅,還有楚國大將子西等集結了潰散的楚軍奮勇搏擊。隨著時間推移,吳軍在楚國的地位一步步走向被動。
在這一年的六月,吳軍遭受到了一次大的失敗。公子夫概率領的吳軍主力在稷地(今天的河南省桐柏縣)被秦師和子西的聯合部隊擊敗,損傷十分慘重。
到了這個時候,伍子胥和孫武都看到了再在楚國待下去必將是越來越難以自拔。他們紛紛勸說吳王闔閭趕緊另立楚國的新君,並且帶吳軍返回吳國。但是這闔閭就跟著了迷似的,總以一定要找到楚昭王為由,遲遲不肯離開郢都,回到姑蘇城。
而這個時候越國的國君允常看到吳王打敗了楚國之後,遲遲不回國。而且大軍都在西麵,吳國境內實際上兵力空虛,有可乘之機。再加上幾年前的檇李一戰,吳國把越國給欺負苦了。打敗了還不說,吳軍所到之處,大肆掠奪,越國什麼之前的東西都給吳軍搶了去。這種仇恨在越往允常的心裏埋了好幾年了。為此事,他是茶飯不思,總想著不報仇,不然就得窩囊死。
如今吳國的情況讓他覺得偷襲吳國的時機已經到了。允常找來了文種、範蠡和其他一些朝臣們商議,大家都一致認為吳王闔閭在郢都不歸,他的國內空虛,正是從後方偷襲吳國的好機會。商議計定之後,越往允常派出大將去偷襲吳國的姑蘇,一舉成功。隔了幾天,還在郢都坐鎮的闔閭一聽說自己的老家被越國偷取,氣兒也不打一處來。
闔閭找來伍子胥和孫武商議要派兵去趕跑越國的軍兵,最後派郭椒帶兵回去與越國作戰。郭椒是帶著兵回去了,可是前麵說過,在楚國的這些年裏,吳軍雖然也不斷開仗和應戰。但是他們奢靡之風、享樂之風日盛,喪失了無往而不勝的戰鬥力。所以郭椒回轉吳國之後,在與越國軍隊的對陣之中,屢屢戰敗。
戰敗的消息傳到了郢都的吳國君臣耳朵裏,伍子胥和孫武有一次向闔閭進諫,要求闔閭趕緊回國坐鎮。可是闔閭依然不認為與越國交戰的失敗是因為自己居留楚國的郢都,而是因為郭椒指揮不力。他又要派出自己的胞弟夫概去取代郭椒的位置,全麵指揮對越軍的作戰。就是圍繞著到底要不要回吳國,到底如何對越國作戰的問題,上上下下爭論不斷。其間也難免在意見相左的大臣們之間產生一些不睦和相互攻擊。